寻思去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6-03 10:40 | 收藏 | 投票

 

     史幼波老师讲解 

 

石头希迁本来是六祖大师的小弟子,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六祖大师参禅,而且有所悟入,只是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可惜的是,石头和尚在禅道上还没完全通透,但六祖大师年纪已经很老了,就要跟他“拜拜”了。当年阿难看见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了,就问佛:哎呀,世尊啊,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们以您为师;您入涅槃了,我们以谁为师啊?释迦牟尼佛就说:以戒为师。石头和尚跟阿难一样聪明,他也是这样问六祖大师:师父啊,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以您为依靠,但现在眼看着您就要“拜拜”了,以后我依靠谁呀?六祖大师告诉他三个字:寻思去。

石头一听:寻思去,您老人家让我自己寻思去啊?那我就寻思去吧。等六祖大师圆寂以后,石头和尚就找了个地方,一个人成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遵命“寻思去”。他寻思些什么呢?我们也不知道,总之,他就有这么一个很长的寻思的阶段。

有一个年长的师兄看见他成天坐着不动,哎呀,这人真是一块石头啊!就这么坐一辈子也不是个办法,我得去点化点化他。他到了石头那里,就问道:你成天坐在这里一动不动,准备坐到啥时候啊?石头和尚就说:大师临走之前跟我说了,让我寻思去,那我就坐在这寻思去呗。这个师兄就对他说:你错了!大师说的不是让你成天坐在这里寻思,而是让你去寻找你的大师兄青原行思,寻思去!

石头和尚跟他的名字一样老实,他听人家这么一说,哦,原来大师不是让我坐在这里瞎琢磨、瞎寻思,而是让我找大师兄。说寻思就寻思,他立刻就上青原山寻找这位大师兄。

石头和尚去青原山,见到青原行思就顶了个礼。青原和尚就问他:你从哪里来啊?石头说:我从曹溪来,是从六祖大师那里来的。青原和尚话锋一转,问他:“将得什么来?”你在六祖大师那里得了个什么东西,就从曹溪带到青原山来了?这摆明就是禅机了,青原和尚要勘验这位小师弟。石头和尚也了得,他在六祖大师那里是有悟处的,马上就回答道:“未到曹溪也不失。”你问的这个东西,不是我从六祖大师那里得来的,我还没到曹溪之前,还没有见到师父,这个东西就从没离开过我。所以,石头和尚很有英雄气,敢于当下承担。但是,青原和尚还要继续勘验他,于是反问道:“若恁么,用去曹溪作什么?”既然未到曹溪也不失,那你到曹溪去干什么?你自己本自具足了,你已经很圆满了,你还到六祖大师那干什么呢?你现在还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呢?石头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我没有到曹溪见六祖,怎么会知道这个东西我从没有丢过呢?在我见到六祖大师之前,我不知道这个东西从未丢失,不认识这个佛性,现在认识了,知道这个是从未丢失的。

青原和尚一看,这个小师弟可以啊,见地很正嘛!于是就让他留下来了。留下来干什么呢?慢慢养禅啊!

大家要注意了,禅宗的顿悟可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好像一悟就了事。前天晚上,大和尚还开示说,在禅宗里还有“悟后迷”的事情。有人以为自己开悟了,师父为了鼓励他,也说你现在悟的这个状态是对的。结果呢?自己一高兴,以为一悟就了事,没有在日常的保任上面下功夫,结果遇到事不顶用,心中怀疑自己所悟,于是又迷陷进去了。所谓的日常保任,就是《金刚经》里说的“善护念”,如果没有好好护持自己这个心念,以为我开悟了,从此可以天下太平无事了,结果往往不妙!其实,你这一悟未必就牢靠、牢固。

石头和尚在六祖大师那里是有所悟入的,但还不牢固,所以还要到大师兄那里去参学,一跟又是很长时间。我们看他跟青原行思的第一次对话,就已经不落下风了,但是呢,他还得在保任上下功夫,还得在护念上下功夫。这个是禅宗悟后起修的关键处啊!那么,石头和尚是怎么保任、怎么护念的呢?我们从石头禅系的传承上,看到他留下的唯一禅法心要,就是这篇《参同契》。下面我把《参同契》全文先引用到这里:

 

《参同契》

石头希迁禅师/著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