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老师讲解
《参同契》的开篇,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要说的就是今天的重点了。我们的主题是要讲祖师禅中的大易之道,那后面的这几句,就非常有《易经》的味道了: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既然“契理亦非悟”,那么,真正的悟是什么呢?真正开悟是什么感觉呢?很多人就爱问这个问题啊!哎呀,听说开悟了很神奇啊,到底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啊?快跟我说一说,到底开悟时是什么感觉啊?后来,祖师们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告诉你:“悟了还同未悟时。”啊,开悟了和没开悟时是一样的!怎么会这样呢?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刚才讲了嘛,石头和尚见青原行思,他说到曹溪见六祖大师之前,这个东西从来没有丢失过;到了曹溪,开悟之后,这个东西也没有增加一分,所以是“悟了还同未悟时”啊!
但是,“悟了还同未悟时”,既然悟了和未悟是一样的,那悟了和未悟是不是就没区别了呢?区别还是有的,只有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很本质。究竟是哪一点点呢?“悟了还同未悟时,只是不在旧时行履处”。后面这一句话也很重要,开悟了的人,他的行为举止就与以前不一样了,做事的分寸感就不一样了,做事的出发点也不一样了。
以前没悟的时候,贪嗔痴不断,做事都是以这个为出发点。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学佛,也都是以贪嗔痴为出发点来学的啊!大家不要以为,啊,我现在皈依了、学佛了,好伟大啊!好正确啊!好智慧啊!其实未必哦!只要没有真正开悟见道,我们的修行就都是从贪欲之心出发的。我们都很贪心啊!世俗的东西嫌不好、不够,所以要贪最大、最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最大最好啊?成佛嘛,得道嘛,是不是这样?所以,一般的世间人有贪心,但他的贪心还小一点,反而是学佛人贪心最大。世间人也就是贪点钱财嘛,贪点名利嘛,对不对?学佛的人,他是贪成佛得道哦!这个贪欲就太大了!没有开悟的时候,我们都是以贪心在学佛,以贪心在修行,但开悟了以后呢,就不是以贪心修行了,是为众生做事情,是以无我利他之心做事情,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就“不在旧时行履处”了。
虽然都是放生,你没有悟之前,放生的时候是贪功德。放生的功德很大啊!佛经上讲过的嘛,放生能够延年益寿啊!放生可以有病去病、无病健身啊!放生可以积累善功德,为修行成佛打基础啊!诸如此类,就是我们行善法的理由。但是悟了以后,那就不一样了,就只剩下对众生的一片慈悲之心了,放生纯粹只是保护动物,一片真心里没有自己,只有利益众生。外表看起来,大家都放生,都做功德,但是,你的起心动念是怎么回事?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所以,你说谁开悟?谁没开悟?依我看啊,谁都开悟了,大家都开悟了,就我自己没有开悟。为什么?玄奘大师有一句话说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没悟只有自己才知道,别人不知道。有些人嘴里面天天讲开悟啊、见性啊,但俗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他这么标榜自己,其实,未必是真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