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老师讲解
2012年7月讲于广东六祖寺
临济一喝主宾分
临济禅门庭广大,禅机活泼,处处显现出祖师禅直下顿悟的逼拶功夫。除了上面讲的棒喝截流、宾主照用之外,临济禅的应机手段还包括“三玄三要”、“四料拣”、“临济三句”、“临济四喝”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我只能再给大家说一小段了。
当年在临济祖师的会下,大家都学会了临济祖师的这一喝。德山棒、临济喝嘛,大家觉得一喝就能喝出感觉来,又威风,又有效果,所以见人来参学,都要猛喝一声。有些人满肚皮都是佛法知见,但到了临济门下,就这么一喝一吓,所有的佛法知见都没了,就像我刚才“喝”了一下,很多人当场就傻了,满肚皮的佛法知见都吓飞到九霄云外了。但是呢,老是这么喝也不行,毛病就出来了,宾主不分就盲棒瞎喝,祖师爷喝你也跟着喝,这就是照猫画虎了。所以,临济大师后来就针对这种情况作了这样一番开示:
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
临济祖师说,你们这些学生啊,老是学我喝,那现在我就问你们:“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我们大家现在就可以好好找一找这个感觉,就是我们这个禅堂,前面有一个门,后面有一个门,同时从前、后门走进一个人来,然后两个人在中间相遇,同时大喝一声。请问,哪个是宾?哪个是主?在这个时候,我们还分得出宾主来吗?这个时候,你怎么去分宾主?这个时候,你还能不能作主?这个就是禅宗参学时的留意处,也是我们参临济祖师这段开示,最急需着眼的地方。
大家有答案吗?能分得出其中的宾主吗?临济祖师到这个分上,已经是“和泥合水”,说起老婆禅来了。估计他老人家也是被徒弟们东一喝、西一喝,搞得心烦气恼,只好再立规矩,让徒弟们好好体认宾主,禁止胡喝乱喝。我们到这种时候,能体认宾主吗?能作得了主吗?史老师这里也没有答案,只要大家用心去参究。
所以,禅宗这一喝,可以说是妙用无穷、百味俱足。以临济祖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
你看他这一喝,有时候就像金刚王宝剑一样,这个金刚王宝剑是干什么吃的?慧剑斩烦恼嘛!这些人带着满身的烦恼来了,临济祖师出口一喝,不用再给你开示了,就这么一喝,你烦恼就没了,当下心里就空空净净了,烦恼就无从生起了。金刚王宝剑就有这个功能。
“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虽然同是一喝,但祖师的用处大不一样。有些人来参访,他很有本事,是饱参之士,过去禅宗行人在明心见性之后,都还要四处行脚,遍参诸方大德。这种饱参之士来了,临济祖师同样对你大喝一声,看你在突然面临这种威势的时候,会不会手忙脚乱、露出破绽。“踞地狮子”嘛,狮子准备扑杀猎物的时候,它就四肢紧贴地面,两眼死死盯住猎物,只要猎物出现破绽,就会猛扑出去。我大喝你一声,是看你的反应如何?只要你的反应不到位,回互不精密,言语行为间露出了破绽,那我就踞地而起,立刻扑杀你!
当然,如果来者有本事,而且莫测高深,那么,这一喝就如同“探竿影草”。什么叫“探竿影草”?夜里走山路的时候,茅草很多,看不清地面的情况,这时候,手里就要拿一根竹杆探路,去引开草丛里的危险。过去说打草惊蛇,就是拿根竹竿抖一抖、探一探路。经过这么一试探,对方的水深水浅就一目了然了。
临济祖师以前行脚参访的时候,就经常用这样的手段。他从黄檗大师那儿出来,到其他的道场去游方参学,如果老和尚坐在那儿向他问话,临济祖师往往就大喝一声,试探这个老和尚是不是真有本事。当时很多的大德名僧、诸山长老,就是在临济祖师这“探竿影草”的一喝之下,现出了原形。所以后世流传有“临济游方,气死诸方”的说法。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临济这一喝,完全是法无定法,不能用平常思维去推究。有时候一喝只是一喝,有时候一喝不是一喝,有时候一喝中有百千万亿喝,有时候百千万亿喝也只是这一喝。“汝作么生会?”你怎么去体会这一喝?这就是有名的“临济四喝”。有没有人站出来喝上一喝?其实,对我们在座各位而言,不须耍棒,也不须下喝,只要我们在这个时候能立得稳脚跟,作得了主人,任他千喝万喝、千变万化,与我有什么干系?好宝任人耍,好戏须人看。
总之,临济禅的机锋迅烈,莫测高深,往往以简捷明快、单刀直入的手段,直透重重关锁,扫荡一切烦恼魔军。其实,这跟《易经》所讲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仍然是宾主历然!
这次《禅与易》的课就讲到这里了。我们说得比较简略,但还算有了一个完整的阐述。估计时间已经超过很多了,又耽误了大家用斋的时间,抱歉啊!谢谢大家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