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是否“一念之差”毁了苏联

潘世东 原创 | 2013-08-14 12:06 | 收藏 | 投票

 戈尔巴乔夫是否“一念之差”毁了苏联

------告诉你一个苏共颠覆苏联解体的真实故事

 


1982 11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去世,苏联官方为其举行国葬,并将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接替勃列日涅夫出任总书记的是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1914年出生,1967年接替谢米怡斯内伊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并兼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4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

 

19842月,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逝世,接替他的是契尔年科就任总书记后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他执政仅13个月,做了一些具体工作,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19853月即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

 

戈尔巴乔夫19313月出生,青年时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952年在大学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后来在他的家乡斯塔夫罗尔地区主管农业,因工作的需要学习农业经济和农业科学。由于他的才智和勤奋,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戈尔巴乔夫于1966年在他35岁的时候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家的学位,从此他青云直上。1970年他已成为农业部部长, 1971年当选为中央委员。他把主要精力也放在改革和发展农业上面,经过了十年的奋斗,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显露了他独特的才能。在安德罗波夫任职短短的一年零二个月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作为安德罗波夫最器重的农业专家,一跃而成为控制整个苏联经济的人物。他是安德罗波夫进行改革的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并使苏联的经济情况大有起色,这就为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者铺平了道路。

 

 康斯坦丁·契尔年科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戈尔巴乔夫被宣布为第二号人物,成为政治局的核心成员。而当时70多岁的契尔年科体弱多病,他接任总书记显然是个过渡人物。此时戈尔巴乔夫主管苏联的农业、经济、教育、意识形态和外交事务。

 

最后一届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后,针对当时苏联连续多年不佳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新思维,将苏联改革的重心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戈尔巴乔夫如果不改革,按照苏联的体制和戈尔巴乔夫的身体状况,也许他现在仍是苏共的总书记、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如同勃列日涅夫,最后死在任内,风风光光地安葬在红场墓区;但他却发动了一场针对苏联体制的改革,结果是自己失去了权力。如此看来,如果从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利益出发,他实在不应该改革。谁愿意失去权力呢?只因他不明白政治改革要通过“社会动荡”来实现的。

 

“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三大核心原则。由此,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把权力下放给了各加盟共和国苏维埃,这给叶利钦提供了能够在未来执掌俄罗斯大权的基石。戈尔巴乔夫上任仅仅两个月,叶利钦就被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同年底,叶利钦出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这是一个向来被认为是可以与苏共总书记直接对话的热门职位。在和叶利钦相识相知多年之后,戈尔巴乔夫终于把同是边疆地区出身的叶利钦带到了这个帝国的顶端。

 

比戈尔巴乔夫早出生一个月的叶利钦出身于乌拉尔地区的农民家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不过很遗憾,两个人的蜜月期只有两年之长。从1987年开始,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关系就急转直下,无论是政治分歧,还是私人关系都出现了重大裂痕。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 1987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认为叶利钦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他们还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裂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198711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

 

就这样,叶利钦政治上一度失宠,跌了下去,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阵营中消失。然而,叶利钦所坚持的激进的改革思路和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苏联人的政治要求。叶利钦敢于向苏联党内的权势人物发难,敢于用最激烈的言语在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及其他场合抨击苏联的改革,直至丢官。这也引起了许许多多苏联人的同情。他被戈尔巴乔夫的黜贬,反而成为其难得的政治资本,他成为戈氏改革路线对立面的头面人物。这些不仅为其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俄罗斯政坛的诸多事变埋下了种子。

 

19886月苏联第19次代表会议开始,苏共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权力从党的手中转到苏维埃手中,开始选举人民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的方针政策。这使人联想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召开三级会议,讨论解决法国的财政困难,这一决定最终使他丢掉脑袋;(参见我的博客“试论法国大革命的成败得失”)现在戈尔巴乔夫“松一松”的决定使他最终丢了“乌纱”。

 

“松一松”的决定给叶利钦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由化让叶利钦拥有直接参选苏维埃代表的机会,公开性让他有机会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并获得选民的同情和支持。也许戈尔巴乔夫不会想到,他们分手两年之后又会在莫斯科重逢。处于失业状态叶利钦当选成为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显然还没有接触到权力的核心,叶利钦的政治生涯真正开始得有点耐人寻味:已经当选最高苏维埃成员的阿列克谢·卡赞尼克向大会表示,他将放弃这一资格;而且,他要将这一资格转让给叶利钦。叶利钦刚刚加入,就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建筑委员会主席,还进入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接下来,托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的民主化之福,叶利钦又以竞选拿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总统。

 

由于商品短缺、生产下降等问题并没有解决,人们自然把不满发泄到苏共头上,反对派势力迅速发展,各地罢工风潮不断。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经济改革。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从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发展成要求独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混乱,从19903月开始,苏联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变革体制阶段,实行总统制,承认多党制与多元化,开始考虑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联盟体制,给地方以更大的权力。1990314日,第3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被大会间接选举为苏联总统。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总统被赋予远比最高苏维埃主席更为广泛的权力。按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16项权力。立志于改革斯大林主义专权的戈尔巴乔夫,却把过多的权力集中于总统一人,不仅有悖于其改革初衷,而且增加了个人的责任和风险,总统成为矛盾斗争的焦点。 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政变。19918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八一九事件

 

如果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的体制是有生命力的话,这次政变会获得成功,毕竟发动这次政变的人掌握了军队和克格勃,以至于当时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斯特得到苏联·一九事件消息时,也认为历史经验表明,由如此强有力的人物支持的政变很可能成功。然而,这次政变只持续了三天便以失败告终。导致政变失败的原因政治强人叶利钦在发挥作用。 

 

此时,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的叶利钦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叶利钦很快在俄罗斯议会大厦成立了抵抗指挥部。中午1146分,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是右派反宪法的反动政变,要求立即召开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呼吁俄罗斯公民对叛乱分子给予应有的回击,号召在俄罗斯全境内进行无限期罢工。

 

  在叶利钦和俄罗斯联邦其他领导人的号召下,很快形成了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浩大声势。中午12时许,莫斯科跑马场上,有人举行集会,开始只有上千人,人越聚越多。集会者宣读了叶利钦的《告俄罗斯公民书》。直到此时,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下,军队开到莫斯科。集会开始不久,一队装甲车从大剧院方向开往跑马场广场。1230分,示威者在民族饭店前用两辆无轨电车封锁了特维尔大街。市中心的所有桥梁上都停着坦克。军队开始在莫斯科市内大规模调动。

 

中午13时,叶利钦走出俄罗斯议会大厦,登上封锁俄罗斯议会大厦的塔曼师110号坦克,他的几名助手也随其登上坦克。叶利钦发表了演讲,呼吁莫斯科人和俄罗斯全体公民进行反击。

 

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付叶利钦,简直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但是,他们错失了良机。820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没有采取什么重大行动。亚纳耶夫只是发布一项命令,指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的命令旨在攫取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使共和国执行机构享有联盟机关的权限,是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责成俄罗斯联邦所有政权和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必须绝对执行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决定

 

与此同时俄罗斯领导人及其拥护者在820日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上午9时,约5万名游行者聚集在俄罗斯议会大厦旁,表示要保卫大厦。西伯利亚煤矿工人罢工人数增多。中午1336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副总统鲁茨科伊、议会代主席哈斯布拉托夫、政府总理西拉耶夫联名致信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并要求:在收到信的24小时内会见被软禁的戈尔巴乔夫;在三天内对戈尔巴乔夫进行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参加的医疗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公布于众;取消对俄罗斯所有舆论工具活动的限制;在俄罗斯联邦821日召开最高苏维埃非例行会议期间停止在俄联邦境内实行紧急状态;将军队撤回原驻地;确保俄罗斯总统不受阻碍地行使职权;停止对俄罗斯领导的威胁,确保他们不受侵犯和自由出入;解散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撤销其所有命令和决定。叶利钦声明,他开始接管俄罗斯境内的武装部队,宣布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818日以后发布的所有命令无效,命令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军队和克格勃军队原地待命,所有离开原驻地的部队必须立即返回。叶利钦还任命谢尔巴科夫少将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下午,叶利钦还先后与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梅杰通话,寻求国际支持,呼吁西方要求释放戈尔巴乔夫。

 

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亚纳耶夫等人的行动完全持否定态度,纷纷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同时宣布中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向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施加压力。

 

一些军人开始倒戈。原定于820日凌晨3时攻占俄罗斯议会大厦,但因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拒绝执行命令而夭折(阿尔法小组服从克格勃主席并直属苏联克格勃第九局)。驻守在莫斯科周围的多数师的指挥官拒绝出动;驻萨哈林、堪察加等地的远东苏军表示支持俄罗斯总统。

 

821日是事变的第三天。凌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采取行动,企图攻占议会大厦,莫斯科响起了零星枪声。但是,军队的装甲运兵车并没有通过由无轨电车构成的屏障, 此后,军队停止前进。部分军队倒戈,支持叶利钦。军队开始撤离莫斯科。普利沃尔日斯克——乌拉尔军区等一些军区公开表示支持叶利钦。

 

中午时分,叶利钦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宣布:他已经控制了在俄罗斯的武装力量。许多部队,尤其是塔曼步兵师、坎捷米罗夫卡师以及空降兵集群已经转向俄罗斯联邦方面并且执行俄罗斯总统的命令。空降兵图拉兵团没有攻打俄罗斯议会大厦,反而保护了这座大厦。

 

形势急转直下。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于下午17时决定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立即解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释放戈尔巴乔夫;在全国解除紧急状态。紧急状态委员会开始屈服,派遣亚佐夫和季贾科夫等人前去克里米亚会见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决定派俄罗斯联邦副总统鲁茨科伊和政府总理西拉耶夫也去克里米亚会见戈尔巴乔夫。晚上21时许,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发表声明,宣布他已完全控制局势,一度中断的同外部的联系也已恢复,过几天他就可以完全履行总统职责。这样,轰轰烈烈的八月政变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的当天,就在苏联电视台发表声明,赞扬叶利钦、鲁茨科伊和西拉耶夫在事变中起了卓越作用。戈尔巴乔夫复出后,叶利钦地位加强,声望大增。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相互配合,决定建立一个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没有反动势力立足之地的另外一个社会。二人还达成协议:准许在紧急情况下,一方代理另一方的职务。

 

八一九事件后,全国掀起反共浪潮。叶利钦认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有反宪法行动都得到了苏共领导中新斯大林主义核心的秘密批准。8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发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根据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命令,苏共中央大楼被查封。8231830分,苏共中央大楼正面的党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旗代替。

 

  8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共产党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苏共财产交苏维埃保管。

 

  叶利钦也发布命令,宣布苏共和俄共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均为俄罗斯国家所有。当时仅苏共各种账户就有120多亿卢布和5000多万可自由兑换的外汇。

 

  8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也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尚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

 

  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原有15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俄罗斯人只占人口的一半左右。在·一九事变前,波罗的海三国就要求独立,这三个国家是在二战时被斯大林并吞的。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新联盟条约把这些加盟国松散地拼凑在一起,把原来高度统一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的联合即邦联。事变后,又有一些共和国要求独立。96日,新成立的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独立,这是苏联瓦解的一个突破口。

 

  进入199112月,苏联迅速瓦解。121日,人口和经济实力占苏联第二位的乌克兰全民公决,赞同乌克兰独立。12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甩开坚持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戈尔巴乔夫,共同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协议说,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存在。”12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11个共和国的领导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声明这些共和国准备以平等的创建国参加独立国家联合体,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停止存在,并通知戈尔巴乔夫,取消苏联总统这一职务的设置。

 

  199112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将于晚上发表的告人民书。下午,戈尔巴乔夫同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在宣布辞职前,戈尔巴乔夫签署了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辞职讲话。讲话一结束,他就把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一个装有发射苏联核武器密码的1.5公斤的黑色公事包)郑重地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后一次降落下来,苏联历史合上了最后一页。

 

第二天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政治局是共产党中央的常设机构,政治局委员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使着党和国家最重大事务的决策权,1952年在第十九次党代会上,斯大林把政治局改为“主席团”,总书记改为“第一书记”。在1966年召开的第二十三次党代会上,主席团重新改为政治局,第一书记重新改为总书记。)(潘世东转载于光明网pyww2020)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