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女画家吕春梅与梵高的对话

曹喜斌 原创 | 2013-08-16 10:34 | 收藏 | 投票
新疆女画家吕春梅与梵高的对话
 
文=曹喜蛙
 
雅昌艺术网举办“中国当代美术史作品”(2000至2010年)推举活动,我选择新疆女画家吕春梅《向日葵系列》的几件作品《岁岁平安》《和田玉》以及《红雨》,画作用笔精微有力,色彩娇艳不腻,构图开阔大气,选题富有穿透力。吕春梅跨越时空与梵高的世界级对话,十分老道,一点不输风采。
新疆女画家吕春梅,长期以来主要是他的画家丈夫王永生的助手,王永生是新疆知名的油画家,不少署名王永生的油画作品实际上是王永生与他的妻子吕春梅通力合作的。
虽说是夫妻,但吕春梅不可能在内心深处没有一点点“反抗”。某种程度上,吕春梅这种即将脱壳之“金蝉”境况正是这个开放时代女性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尤其她“中国人+新疆人+汉人+女性+艺术家+北漂”多重身份的纠结。                  
 
1、吕春梅的“世界性”难题
 
吕春梅与他的丈夫王永生,都是新疆土生土长的汉人,他们所处的新疆实际上早就是一个小“联合国”,早就经历过现在所谓“全球化”问题的洗礼,从小就与多民族交往,处在一个文化大融合的环境里。后来,他们在北京的“北漂生活”对他们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冲撞,从而发生了吕春梅“艺术反抗”的美学事件。事实上,吕春梅的《向日葵系列》油画作品就是她艺术反抗的人生高地。
应该是2009年前后,因父母生病要照顾,画家王永生就从北京返回新疆,把妻子和孩子抛在北京郊区。那时,除了带孩子,吕春梅就开始自己独立创作。吕春梅说,那时画画意味着对自己疗伤,她压抑心中多年的积怨和所面对的生活压抑都在她的画布上展现的一览无余。
尽管她是汉人,但因为她也是新疆人,所以她在北京的生活始终是很拘束、不习惯,处在这样一个大都市她的生活依然相对是封闭的,为此她对电视里的新闻非常的关注,她常常通过新闻事件寻找创作素材。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她的画里充满对这个世界、社会的关注,并以她特有的女性目光呵护着世界一隅的温馨。
王永生的早期油画,基本以新疆风土人情为题材,所以吕春梅也长期面对的是那些新疆风土人情的画作。为此,在她独立的油画创作中有意躲开新疆,虽说依然脱不了新疆干系的根和叶,但明显跨越了一般区域题材的局限,直指人性、自然和社会的要害。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勇敢追求幸福、沉默的爱。尽管向日葵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就司空见惯,但向日葵有着特殊的文化代指,同时向日葵也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文化符号;在希腊神话中向日葵是是海洋女神克吕提厄,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忠贞不渝的情人;不管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将向日葵尊为国花;此外向日葵还是是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国花,是美国堪萨斯州的州花,是日本北九州市的市花,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为此,吕春梅选择“向日葵”作为她的艺术语言载体,应该说给自己出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更别说一提起向日葵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梵高,一座难以逾越的神山,非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是难以挣脱这个“紧箍咒”的。
 
                          2、吕春梅的《红雨》
 
看吕春梅的单幅作品,你不觉得她的向日葵有多重要,有多出色,有多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在吕春梅2009年创作的这幅油画《红雨》中,向日葵只是温馨的婚房一面红墙上的一个小装饰。
这间温馨的婚房的“红墙”,与北京城里绿瓦红墙的“红墙”似乎没有关系,但其实恰恰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正是来自北京红墙里的红绳儿牵着这个新疆风筝的天。
虽然画面没有一个人,但能体会那边城爱情的愉悦,尤其这件作品出自一个新疆女画家之手,观者应该能联想到当年“三千湘女下天山”的传奇。这里的红雨与自然界的雨应该没有特别的关系,完全是艺术浪漫的夸张、装置,那是泪水?是初夜?还是千年大漠的甘霖?
画面简朴,装饰很少,显然有边民生活真实的一面,除了墙上挎包里的两枝向日葵,边民的新家、简朴、喜悦令人神往,那新人在哪呢?也许现实中,那两枝向日葵早已飘逝、枯萎在历史的风雨中了,但艺术家凝固了那美妙的一刻。人们往往难以想到,恰恰这似乎平常的一刻正是通往天堂的窄门。
恰是那一道时隐时现、似乎永远关闭着的天堂窄门,才令中国新疆的少数民族兄弟一直守望着那块土地上向日葵一样的生息,正因为如此吕春梅扑捉的那一瞬间才有了“当代”的意义。
 
 3、吕春梅的《和田玉》
 
一个人思乡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是孤独的。
王永生、吕春梅的家乡是中国西域边城和田,吕春梅2009年创作的这幅油画《和田玉》,有一点特别的意义,这中间自然剥离不了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沉淀。
《和田玉》这幅画是当时吕春梅冷澈的思乡病的凝结,也是他们的孩子还不明了的远方的记忆,是一家几口人两地的遥望或祈祷。
在出产价值连城的和田玉的河滩上,吕春梅执拗的种上一棵高挑孤傲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脚下本来只有太阳、风雨啃得动的鹅卵石,而在画家的笔下那些石头似乎已经蒸化为类似馕饼、面包或小羊羔的一样会呼吸的吃食、生灵或亲人了,那么可亲。
整个画面四分之一是黑色的天幕,四分之三河滩满地的石头如夜光石,灰色的布底在隐隐的白,仿佛在和田玉的奶白的薄塑下,变得磨砺、坚硬、挺拔,已经不是一棵普通的向日葵,而是一棵挺拔的和田玉质地的向日葵。
尤其,远方地平线上那坚实、随意的一抹蓝天,虽有点忧郁,但确深邃,令人立马松了一口气。
而画家如拾穗者那样,最后把自己名字的字母缩写嵌在向日葵树下的石砾中间,不经意你是看不见这个谦卑的女性的签名的,那也许正是一块商人们千呼万唤的羊脂玉。
 
                     4、吕春梅的《岁岁平安》
 
同样创作在2009年的油画《岁岁平安》,有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积淀,画面以简笔、粉底、银线、稳固的江山万里图为地,这是一个女性的视角,整个作品构图的焦点是一只被打碎的青花瓷碟子。
在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女性的关照,只是长期被“男权文化”所打压。在地位低微如家庭主妇的画家眼里,此刻被打碎的那只青花瓷碟就是她此刻当下的“天”,那一刻也许她与远古神话中的女娲一个念头,这破了的“天”如何去补?
“女娲补天”常常是女性绕不开的生活主题,她们的世界总是被边缘化,她们的生活总是被碎片化,苦难似乎是她们万劫不复的宿命。也许正是在痛苦的回望中,吕春梅如当年灰头土脸、大汗淋漓忙着补天的女娲一样,突然她发现其实换个观念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这个江山也是他们的江山,也许就在那一刻才有了“天女散花”“飞天女仙”“嫦娥奔月”的劳动愉悦,也才会有如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在中国飞船上的大气自如。
正是因为生活有碎片锋利的痛苦剐蹭,也才会有“碎碎”平安默默的祝福。中国文化很有意思,一个巧妙的谐音就重构了世界,一种“举重若轻”的弱者智慧。男人们天天叫喊的“革命”“改革”似乎多难似的,也许用个女性的办法,就可轻松、迎刃而解。
在这只仿佛打碎,而又被重构的青花瓷碟的艺术空间里,吕春梅用她的有点儿童画笔触,画下仿佛燃烧太阳的小小向日葵,那青花稚嫩的笔墨在这里显得那样“轻描淡写”“大巧若拙”,“吕春梅二00九制”小小的签名瓷片,在瞬间完成了她“女性”革命的分娩,你再看那粉色的江山万里图,真的是一片一片新天新地。
                                    2013年七夕节于北京雪梨澳乡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