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教学培训(5):亲切的PBL

赵峰 原创 | 2013-08-30 09:42 | 收藏 | 投票

暑期教学培训(5):

亲切的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 。

 作为一种学习或者教学方法,PBL产生于60年代的加拿大某医学院。针对某一病症,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寻找病因及诊治方案。这一教学方法首先在医学院教学中取得成功,进一步被推广到具有适应性的其他领域。至今,PBL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推广的成功的教学方法。

这次培训十几场讲座中,最受大家欢迎且产生实际影响的应该是台湾大学梁一萍教授讲的PBL教学法。讲课分为两个单元,一个上午是结合模拟案例介绍什么是PBL,一个下午是结合教学案例介绍PBL的具体实施及评价。课前老师已经对学员进行了分组并安排了座位,一个小组七八个人,围坐在四张桌子边。介绍基本操作程序之后,各个小组分配成员的角色。角色有四类:一是一名指导者,他将问题带进学习小组,组织大家讨论。在讨论中,指导者尽量不发表看法,让大家自由表达,他只起到引导的作者。如果讨论过程正常有序,指导者就像不存在一样。二是一个组织者。他的主要作用的贯彻指导者的意图,引导整个的讨论和研究过程。包括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制定方案、沟通协调等等。三是一个记录者,主要负责讨论中的文字记录。四是其他参与组员。

这次课讨论的主题是“群鱼分水”的问题。说的是武汉由于干旱,给鱼类的生存带来危机。群鱼在一起讨论分配水资源的问题,各自提出不同的诉求。要求大家解决的问题是给鱼们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应该是一个用心构造的虚拟案例。参加这次培训的,有几十个专业的老师,他们各自具有很不相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模式。这样一个虚构的童话的案例,反而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背景下得到应用。问题带出来后,讨论异常活跃,异常热闹,那是一场真正的头脑风暴。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梁老师总结了PBL一般的步骤:1,阅读材料;2,明确问题;3,各抒己见;4,行动方案;5,任务分配;6,方案实施;7,汇报和评估。我忽然想到,我一直以来的学说史教学,实际上也有一定程度的PBL性质。在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大致来讲也是以问题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学习方式。大致来讲,也采取类似的七个步骤。

梁一萍老师一场关于PBL教学的讲座,确实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上午下来,大家感觉收获丰富,却又一点也不累。第二单元用了一个下午,首先是用视屏介绍台湾大学一堂PBL教学,之后是结合案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是组织大家对所了解的PBL进行评价。在梁老师的介绍中,PBL是一种在老师规划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方式,其要点在于通过推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PBL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灵活的教学观念。PBL没有也不需要固定的模式,没有也不需要一成不变的程序。而且,尽管PBL在很多具有一定应用性质的学科领域中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它显然也不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我的理解是,即使在适应于PBL的学科中,PBL的实施和操作程度还是可以有所不同。比如,就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而言,有些学科可以实施完全意义上的PBL教学,如企业管理;有的学科可能只适于很低层次的PBL教学,如我所讲授的经济学说史。这样,PBL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成“强PBL”,“中PBL”及“弱PBL”三个不同层次来实施。

梁老师的PBL教学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课程的最后阶段,是各个小组发表对PBL教学的认识,梁老师进行评价并发奖。我们小组幸运地成为优秀,每个人都得到来自宝岛的礼物。

梁一萍老师是一位活泼可爱优雅成熟的女性。给大家上课讲的第一件事是关于她的名字。她说她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在湖南人。在1949年逃亡台湾的途中萍水相逢,一见钟情,于是就有了她的这个名字。

2013-8-18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