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老实人PK奸猾人

党双忍 原创 | 2013-08-08 16:11 | 收藏 | 投票

  在不少材料中,经常可以看到“不让老实人吃亏”话语。其实,言外之意,暗含之意,自当就是“老实人”吃亏了。进一步从语义逻辑分析,这已经等于是说,“老实人”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弱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在当下中国,要是说“当老实人不吃亏”,恐怕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赞同,就别说是“心服口服”了。

  最近,看到不少有关中国游客在国外不守规矩,引起旅游目的地所在国民众强烈反感的负面报道。不同资料都表明,外国人喜欢中国人口袋里的钱,却不满中国人不守规矩的所作所为。在外国人眼中,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财大气粗,行事鲁莽,不守规矩。当然,不会是所有中国人都如此作为,但所以能引起普遍而强烈的不良观感,相信也不是少数,更不是个案。

  再仔细想想,这些人在国外尚且如此,在国内该当如何?想必,自然是更加嚣张,更加放荡,更加无拘无束。只不过,在国内社会环境中,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守规矩,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不守规矩的,大概有“三种人”:

  其一,内部人。即操控规矩的人,也是有权势的人,或者与操控规矩的人有关系的人。在“人情攻势”面前,规矩投了诚,扭曲变形,如同虚设。常听人说:某某人是个“好人”,上次有个事情,人家很看得起,爽快答应,很快办好,不打折扣,很给力,很给面子。这里,给自己办事的人俨然就是个好人。有时候,也会听到:某某人不怎么样,上次说了一个事情,人家压根儿就没往心上去,最后连个音信都没有。官大了,架子也大了,连个人情都不给。这里,不给自己办事的人,似乎就不是“好人”。这样,办了事就是“好人”,没有办事就不是“好人”。岂不知,官场办事,无不动用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也是有限资源,你得到了影响别人得到,有关系的人得到了,没有关系的人得不到。当今,人情当道,“拉关系、走后门”,内部人不守规矩,“人情官员”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不是所有内部人都经不住“人情攻势”,不是所有官员都“滥用权力”,也不是所有操控者拿公共资源做“人情交易”。“一个老鼠会害一锅汤”。总体而言,公职人员公众观感普遍不佳,缺少信任度,更谈不上美誉度了。甚至有资料说,这创下世界各大国最低记录。

  其二,有钱人。有钱人并不全是发动“金钱攻势”的高手,就像官员不都是贪官一样。但在有钱人当中,不少人都信奉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善于用金钱铺路,发动“金钱攻势”,以买通“内部人”为自己办事,让规矩成为金钱的“奴婢”,自动缴械投降。钱与权手拉手是常发生的事。常听见有人洋洋自得,说这次花了多少钱,没费多大力气,事情就办成了,花小钱办大事,真是合算!时常也会听到有人发牢骚说真晦气,花了钱,没办成事,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将钱打了水漂喂了狗。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有钱送不出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提着猪头找不见庙门”。一定要认清楚,这本质就是“权钱交易”,用收买内部人的办法,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公共资源,是对大众严重不公平的“黑色交易”。有些把持权力的人胆大妄为,与肯出钱的人一拍即合,给钱办事,不给钱不办事。也有人将规矩看的紧,坚守底线,不收钱财,中规中矩,照章办事,一丝不苟,毫不马虎。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少人将拿钱办事的人视为“好人”,照章办事的人反而成了不是。这岂不是颠倒了黑白?也许,从个人角度看,“权钱交易”是花小钱、办大事,属于“巧用金钱”。但是,从社会角度看,一定是“滥用金钱”,危害公共资源安全的“黑色交易”。贪腐之人,暴富之人,其收入大多与不守规矩相关。“黑色交易”、“人情交易”是“仇官”、“仇富”的心理支点。

  其三,无赖。市井无赖,地痞流氓,既无权势又无金钱,但擅长“剑走偏锋”,善于干那些下三滥的勾当,迫使规矩“退避三舍”。男盗女娼,鸡鸣狗盗,顺手牵羊,油嘴滑舌,本是“歪门邪道”,如今却吃香的、喝辣的,很走红。社会上不缺无赖、混混,在各行各业各个组织内部,无赖、混混也不鲜见。在不少人眼中,这部分人也体面地赢得了“有本事人”的称谓。难道我们真是再度回到了“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吗?此中滋味,酸甜苦辣咸。市井无赖,也许是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但绝非可以称之“好人”。常言道:人人心中有杆秤。这杆秤,秤砣、秤星,都是肉做的。在人世间,我所见之秤,最没有准头的,就是这杆肉秤。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同一杆秤、同一张嘴里,说好,一千个理由;说坏,也是一千个理由。好坏是非全在九霄云外。要将这杆秤校正准、校正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管理工程。我们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仅仅展开宣传攻势,打舆论战、心理战,功效递减,收效甚微,我们得有更实际、更有效的办法。

  还有一种人,就是我眼中的“老实人”。“老实人”心中,相信公平与正义,相信即便是短期吃亏而长期不吃亏。所以,“老实人”中规中矩,亦步亦趋,不越雷池半步。即便是明知规矩已经被“三种人”糟蹋了,“老实人”仍有所坚守。坚守自己已经得到的好处,以及赢得的名声。有些奸猾之事,“老实人”没听说过,甚至连想都没想过。有些奸猾之事,“老实人”听到了,也想到了,就是做不到。对“老实人”的评价也有变数。有时候,“老实人”亦步亦趋,等同于笨人、“不开窍”之人。有时候,“老实人”中规中矩,待人实诚,等同于好人、良民。我以为,“老实人”是墨守成规之人,亦即守成之人。“老实人”是可靠的人,可以信赖的人,缺少风险的人。“老实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稳定力量。在社会信任感普遍缺失情况下,“老实人”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下中国,急需扩大“老实人”群体,增加“老实人”数量。

  一个社会之中,守规矩的“老实人”越多、数量越大,社会越稳定。相反,不守规矩的“三种人”越多,社会越不稳定。我母亲在生前责怪子孙时,经常用到的一句话是“耍奸溜猾不老实”。由此,在我心中,“老实人”一直对应着“奸猾人”。也就是说,“老实人”是墨守成规之人,而“奸猾人”投机取巧之人。一个人是“老实人”,或是“奸猾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行为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观察,人们为什么愿意做一个“守规矩”的“老实人”?这是因为,“守规矩”能够到来收益,亦即守规矩者所需要的好处,或者是经济利益,或者是社会名声。即便是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同样,人们为什么选择做一个“不守规矩”的“奸猾人”?也是因为,“不守规矩”能够带来收益,不守规矩者所需要的物质或精神利益。即便是带不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从长期趋势看,一个社会如果守规矩者比不守规矩者得到更多好处,人们的行为选择便倾向于做“老实人”。如此,“老实人”就会越来越多,“老实人”群体扩大,“奸猾人”群体缩小,社会稳定性增加,社会秩序性增强,这样状态的社会可以称之“趋稳社会”或者“得序社会”。相反,如果不守规矩者比守规矩者得到的好处更多,人们的行为选择便倾向于做“奸猾人”。这样,“奸猾人”挤压“老实人”,“奸猾人”越来越多,动摇社会的稳定性和秩序性,这样状态的社会称之为“趋乱社会”或者“失序社会”。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其实,在所有社会中,既有“老实人”,也有“奸猾人”。再进一步说,每一个人的人性中,既有“老实人”的一面,也有“奸猾人”的一面。没有死心塌地的“老实人”,也没有死心塌地的“奸猾人”。不少人经常自我评价道:我不是“老实人”,也不是“奸猾人”。想必,反过来说,我是“老实人”,也是“奸猾人”,似乎也不错。再老实的人,也有奸猾的倾向;再奸猾的人,也有老实的底色。前者是老实人的聪明,也可以称之“聪明的老实人”;后者是奸猾人的愚笨,也可称之为“愚笨的奸猾人”。只不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选择做“老实人”的倾向明显,此时“老实人”一面占上风,“老实人”数量增加;在另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选择做“老实人”的底色被遮蔽,此时“奸猾人”一面占上风,“奸猾人”群体扩大。社会发展也好。“老实人”并不全是好的,“奸猾人”也不全是坏的。“老实人”老实过头,就变成“老实疙瘩”,榆木脑袋,“迂腐”之人。“奸猾人”奸猾过头,就会弄巧成拙,变成奸佞伪善之人,“贪腐”之人。“迂腐”和“贪腐”,非你我所愿,也非世人所愿。除去“迂腐”和“贪腐”这两个极端,社会稳定也好,社会和谐也好,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老实人”PK“奸猾人”。

  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对“老实人”给予积极评价,并希望我们所处的社会里多“老实人”,少“奸猾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守规矩”,做“老实人”。然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即规矩是好的,是值得遵守的,守规矩能够给社会带来好处。但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却极其复杂。不守规矩带来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没有为任何人带来任何好处;有时候为自己带来好处,却伤及别人利益,伤及公众利益,一赢多亏;有时候,为自己带来实惠,也为别人和公众带来好处,出现多赢局面。我们要反对无受益方、单方受益的不守规矩行为,也要支持多方受益,尤其是公众受益的不守规矩行为。多方受益的不守规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好处,何乐而不为?

  规矩也好,制度也好,都是由人所建立。在规矩之中,制度之中,无不体现着建立者的利益诉求,无不体现着建立者的力量对比。旧有的规矩、旧有的制度,体现着旧有的利益诉求和旧有的力量对比。在社会矛盾运动过程中,各种力量此削皮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就是说,社会力量对比经常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变化必将影响到制度调整,旧规矩消亡了,新规矩诞生了。只不过,各种力量对比的循序渐进,促成了制度与规矩变革的循序渐进,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大概就是“社会改良”。所有新生的社会力量,都具有冲破旧制度的冲动,试图通过创建新制度,以谋求新力量利益最大化,并为新力量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当新生力量足够强大,冲破旧制度,创建新制度,就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革命的力量,改革的力量,就是要推进制度变革,砸烂旧制度,创建新制度。问题的关键在于,原有制度解体,如果能够为社会成员中的多数带来好处,就能够得到社会多数成员的拥护和支持,也当然会得到失去利益的少数成员激烈反对。这时候,“老实人”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积极力量,守望新制度;一部分成为守旧力量,守护旧制度。

  当今中国,各种社会力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官裙带形成,要求巩固和发展既得利益。工商资本巨头形成,也要求巩固和发展既得利益。小老板日趋活跃,谋求在经济大蛋糕中获得更大份额。农民进城加速,“新市民”群体日益壮大,每天给你一个新城市,必然要求构建与新城市相适应的利益新格局。独生子女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中心,他们独特的行事风格催生新规则。90后来了,网络世界来了,人们生活中不仅有真实的世界,而且多出一个虚拟世界。人们的行为变得放荡起来,思想更加无拘无束。在国际上,要求中国守规矩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在国内,要求加快改革进程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纸上谈兵,干打雷不下雨,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中国社会底层,因缺少合理发声机制,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调整难以到位。这与国内极其复杂的利益格局有关,也与利益格局急剧变化有关。

  社会由人组成,国家也由人组成。社会性格、国家性格与人的性格相通。人具有“两面性”,“老实人”、“奸猾人”,随着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社会具有显规则和潜规则,黑白两道,正邪之分,部分人专走白道、正道,部分人专走黑道、邪道,多数人则游走在正邪之间,黑白之间,显潜之间。国家具有“双重价值标准”,对自己一套,对朋友一套,对敌人一套,那一套有利用那一套。做什么人,走什么道,用什么标准,全看自己的利益所在。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许多事情谈不拢,必然涉及“核心利益”不同,找不到双赢的利益结合点。世界合谈不成就会分裂,社会合谈不成就会分裂,人之间合谈不成也是分裂。分裂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也可能是你死我活,一方利益最大化,一方利益最小化。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成利益共同体。最大与最小都不是最佳。面对日益复杂、你中有我、我只有你的利益格局,相信聪明的人会有更多更有效的博弈手段,千方百计寻求最佳的利益结合点。

  1840年之前,中国一直是令世界尊重的大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落千丈,中国百病缠身,沦为“虚胖子”,幅员大而体质弱,受尽大小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满脸愁容,一肚子委屈。经过屈辱百年之后,中国迎来崛起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加速度上升,重新赢回大国地位,重新赢得世界瞩目。饱受欺凌和压抑的13亿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扬眉吐气,精神振奋。这时,钱财爆发暴增的人,也就财大气粗,行事鲁莽,不守规矩,俨然一幅“暴发户”形象。毫不客气地说,这幅德行,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国家。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还没有完全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在全球博弈中彻底胜出,并使中华民族长久站立世界潮头、引领世界潮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要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要始终做聪明的老实人,办聪明的老实事。以虚怀若谷包容世界,以老实赢得当前实际利益,以聪明占领未来发展高地。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