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依法治国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罗竖一 原创 | 2014-10-24 16:23 | 收藏 | 投票

作者:罗竖一 飞天评论员

  家喻户晓,2014年10月2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照现实政治的运作规则,未来中国普遍会以上述总目标为其指路灯塔和追求所在。

  诚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概言之,构建法治中国是亿万羲黄子孙之责。

  直言不讳地讲,多年来迷信法治的羲黄子孙日益增加。一方面,其推动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另一方面,其又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良性运行。譬如,在中国现有法律中,也存在诸如“嫖宿幼女罪”之类的“恶法”。

  正是基于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才警示道,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而且明确指出,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显而易见,中国执政党所主张的依法治国,跟其他一些国家的是有一定区别的。即中国推行的法治,不仅以良法、善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为前提,而且还讲求与德治合二为一。

  对此,2014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作为主持的习近平其实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实际上,法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关问题,更早之前习近平也提出过,那就是,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喻户晓,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和神奇魅力随处可见,随地可闻。

  譬如,较长时期以来,不少人通常认为玉器是由于其外表好看而被人欣赏、佩戴、珍藏、馈赠。但事实正像浙江省台州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台州市御品堂老铿翡翠艺术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极毅所认为的那样,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人们佩玉在身,以此自勉自比,作为自己的人生启示,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规出格,所以自古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从历史的眼光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民族像中国、中华民族一样,艺术品和文化道德传统联系得如此紧密,共生共长。可以说,玉艺术品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物质外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物质承载之一。”

  一言以蔽之,笔者罗竖一认为,依法治国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就会背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会远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悖,就会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南辕北辙。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