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中国独居老人可到儿女就业地生活

罗竖一 原创 | 2014-10-09 11:29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常言道:“养儿防老”。然而,自从计划生育这个幽灵、怪胎于中国社会生根发芽,并不断地吞噬一个个生命至今,越来越多的父母陷入无儿无女的绝境。其养老问题、独居问题,成为日益残酷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即使有儿有女的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不乏独居者。譬如, 2014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让独居老人远离孤独》一文就表明,中国目前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随着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

  很明显,“养儿防老”,在现实中国的很大层面上已然是一句空话。

  诚然,在某些情况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政府养老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特殊群体”的现实问题。换言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政府养老等养老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独居老人远离孤独。

  但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晚年能跟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以享受天伦之乐。

  一般年轻人通常认为,让老人有个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因此,现实中国社会不乏基本以金钱替代承欢膝下者。

  事实上,对于老人而言,孤独是其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很多老人的身体日益不好,不全是自然规律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跟其孤独密不可分。然悲哀的是,包括不少老人在内的好多人,都往往误以为人身体的好坏跟孤独无关。

  当然,有的老人内心也明白孤独是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之道理,可其不想给孩子增添麻烦,所以宁愿痛苦地选择独居,也不肯到子女的就业地一起生活。然其又往往会给子女摆出一大堆的所谓理由,以让子女心安理得地在城里或异地安享太平。

  面对年迈父母摆出的一大堆所谓理由,相当多的年轻人普遍予以认可,而有的甚至还变着法儿地向父母索取钱财,以供其买房、买车……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皆为大不孝。

  不可否认,时下中国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基本都比较大。就某些时段而言,如果独居老人前往孩子就业地生活,确实可能会在一定层面上增加孩子的经济负担,但就长期来讲,如果独居老人前往孩子就业地生活,实际上是利大于弊。

  何况无论谁,基本都是由父母养育成人的。彼时,父母一般都不会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抛弃”孩子。现在父母老了,如果我们任由其在老家独居,客观上跟“抛弃”父母没有多少本质区别。尽管我们也会抽时间回家看看,还会隔三差五地给父母打电话、邮寄钱物等。

  至于传承千百年的乡土情结、叶落归根观念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人的安身问题。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大变迁面前,无数中国人都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即皆理当明白一个道理,以前是孩子围绕着老人转,现在是老人要跟着孩子转。不然,客观上孩子难以尽孝,而老人也会遭受孤独的摧残,且还会制造出很多社会问题。

  有的年轻人认为,平时就让父母先在老家自个人生活着,等将来他们的身体实在不行了再说。等到那时,事实上后悔都来不及了。其实,中国古人早就讲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现实中国,多是老人跟孩子天各一方。这,就很大程度而言,实际上是将老人这个宝给扔掉、埋掉了。何况,孩子给父母养老,这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良心、情感和责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独居老人,也应当尽早地给孩子们一个尽孝的更加现实的机会,否则等百年之后,会给孩子们留下诸多终生的遗憾。至于给孩子增加负担之类的,一般都是多余的担心。

  其实,独居老人到孩子身边生活,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到孩子,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譬如,替孩子照顾照顾下一代;缓解春运压力;等等。

  实话实说,现行的某些政令和法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制约了独居老人投奔在外地就业的孩子。譬如,跨省区的社保、医保之衔接问题。建议官方早日予以修正。

  一言以蔽之,笔者罗竖一认为,亿万羲黄子孙普遍需要解放思想,而官方应当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以确保中国独居老人可到儿女就业地生活。否则,可能既是让独居老人在孤独中走向死亡,又是让孩子们遗憾终生,还不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