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中山陵

蔡律 原创 | 2014-11-01 13:52 | 收藏 | 投票

  拜谒中山陵

  秋雨菲菲,薄雾蒙蒙,雪松翠柏,葱葱郁郁,中山陵视野开阔,气象雄伟,前临平川,后拥青嶂,在宏伟气势中更显庄严肃穆,从牌坊到祭堂,392级石阶上中外瞻仰者络绎不绝,祭堂南面三座拱门门额上“民主、民权、民生”及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向世人昭示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及理念精神。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毕生坚持“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陈运和诗《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国共合作,孙中山先生用毕生的心力、智慧、意志、精神改变了中国,他的思想、理念、信仰、精神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我想,这也是孙中山先生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对奋斗中的人们深受启发和激励,如: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无论什么人做事,都有一种志气。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12月30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 第568页,

  “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23年12月21日)

  “以人言之,则有三系焉:其一先知先觉,为创造发明;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有此三系人相需为用,则大禹之九河可疏,秦皇之长城能筑也。”《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从先贤中汲取大智慧和思想文化营养,对奋斗中前行的人们是一种胸怀、力量。

  蔡律  2014年10月31日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