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国先生书法艺术浅析

王先琳 原创 | 2014-12-26 10:22 | 收藏 | 投票

 赵克国先生书法艺术浅析

   

    2014年6月7日,“拥抱海洋走向深蓝全国书画展”在山东博物馆展出,孝堂斋主赵克国先生的书法作品和山东省书画界著名艺术家董凤基、王玉玺、国家森、于钦彦及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参加了本次展出。刘国富将军、刘兆山将军、艺术家冯增木先生等对赵克国先生的新作《瑞象迎晖 观海听涛》大加赞赏,与他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承家学  师古不泥

    赵克国先生,字墨寅,别号孝堂斋主,1974年生,是喝泉水浸淫着长大的地地道道济南人。毕业于哈轻工学院装潢艺术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喜爱书法。曾祖父赵春阳乃晚清秀才,倡教育五十余载,幼时受其关门弟子长清县一支笔马振三先生的启蒙,虽不曾眸面曾祖父,然受其祖训影响颇深。幼时博览群体,虽不曾领悟然受其熏陶。上学时习古帖,对故乡孝堂山郭氏墓祠汉碑文爱不释手,时常用手指在上临摹。工作后,笔耕不辍,业余时间攻其书法,主张“形神统一”,强调“师古不泥”的鲜明特点,其书法创作以隶书,行草为主,集众家之长,用笔洒脱,点画深厚,结字宽博,独树一帜,逐渐形成自己的书艺风格。近年来拜孙其峰及孙墨龙先生为师后,学习更加刻苦,冬练三九,夏降三伏,笔耕砚砺,墨铸纸香,书艺大进,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及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赵克国幼承家学,染指墨池,30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克勤刻苦,始终临池不缀。长期以来文学修养带给他儒雅的气质,高远的志趣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尤其他近二十年的星级酒店生活,并从事宣传策划工作,其间洞察了诸多书法大家笔迹。才使得他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却从未停止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他创作的源泉,才能领略书法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奇妙的艺术境界。

循古意  彰显精神

    赵克国先生的书法作品带给人如拂面春风一样的清爽和振奋。特别是看到他送来的用八尺宣写的隶书《济南的冬天》作品,线条流畅,字体隽永,我的心为之怦动,久久不能平静。真的让我感谢老舍先生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写的字字在目。仿佛撩开轻纱,一幅北方纯美的水墨雪景映现在我的眼帘。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古意”。所谓“古意”就是历经千年、存在于审美理想中的历史性、文化性的传承。当代书法家往往乐此不疲地游弋于激情创作中,寻找生命的意趣,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灵性。这些书法作品既寄于了赵克国先生人生的美好愿景,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

    赵克国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青年书法家:他注重作品的传统精神品质,静思巧想,含蓄风雅,彰显笔墨精神;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书法家:这种“思想”来自他的学识修养、丰富的人生体验、朴素的情感、包容的胸怀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思考和借鉴。

    隶书起源于秦,兴于汉。据唐代张怀瓘《十体书断》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 邈初为衙县狱吏,被囚于云阳狱中,费了十年心思,损益大小篆为 “隶书”三千字,秦始皇善之,因刑狱文书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书”,为隶人佐书,故称“隶书”。赵克国先生谈到学习隶书的体会时说:“隶书从笔法上说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小篆的简体字,笔法和小篆相似, 这种隶书盛行于西汉和东汉。另一种是字体的横、撇、捺的末端运笔加重,增加了“挑法”,凡字有撇、捺者,挑法左右向背,形如八字,所以隶书又叫“八分书”。以上可以看出赵克国先生不仅隶书写的娴熟,而且对隶书渊源、理论亦十分精通。

    谈到书法,一向性格慢热,寡言,被动,不爱热闹,不好逢场作戏的赵克国先生便会滔滔不绝起来。赵克国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开始,我临摹隶书很注重神似,平正;后来临的时间长了,临帖多了,逐步融入了自己的笔画。我觉得自己目前还在险绝末端,通会首端,“知行合一、人书俱老”是我的终身追求。”赵克国先生最近送来一幅隶书新作《望岳》,我看后很惊诧,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形意合一,线条流畅,笔墨交融,凝重朴厚,极具张力。在传统隶书笔法上加入了一些现在的笔法,有的甚至是自己独有笔法,增强了作品的气势和美感,看后给人一种震撼力。我亦认为“沉雄宽博、古拙韵新”八个字评论赵克国先生的书风,是十分准确的概括。

    品读赵克国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真纯质朴、典雅清秀、沉稳遒健、墨劲笔苍、刚进挺拔、轻盈婀娜、飘逸灵动的感觉。再加上章法布局合理、笔韵墨韵够味、大小搭配得当、肥瘦高矮适度,越发使得作品风姿绰约、容貌喜人,难怪其书法作品能够赢得那么多爱好、收藏者的青睐和鉴赏者的嘉许。

    我认为:一位书法家若停留在别人的书法风格中是没有出路的。尤其在当今社会,特别是书法越来越受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冲击,逐步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单纯化、学科化、艺术化,书法家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更加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如果书法家不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再逐渐完善,或者叫不断调整,不断提高,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要求,以适应这个年轻化的要求,显然是很难成功的,或者叫难以有突出建树的。漫步于赵克国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审美趣味的个性。谨严稳重的间架结构,章法字距、行距的开阔、动静天然、含蓄蕴藉的用笔,不湿不燥的墨色变化,结字上因字赋型,左揖右让、左倾右斜的书法形式,既体现了巧妙地构思,悠远、灵秀、自然笔力洞达,骨气坚苍、沉雄宽博 、古拙韵新的书写风格,又表现出丰厚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如“渐入佳境”、“天道酬勤”“天下泉城”“山水长清”“卓尔不群”等作品,充分表达了他书写融合。细读这些作品,无不尽态极妍,别开生面;无不逸远疏朗,萧然物外;无不意在笔先,气韵流动。写其神,写其境,写其情,从而给人留下美好而脱俗的印象。

    正因为赵克国先生有着扎实的笔底功夫,较高的书艺悟性,以及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才使得他在书法创作中不仅能够做到览字生意,意在笔先;触景生情,情注笔端,情意满膺,如泉奔涌,而且还能做到使字、意、情、景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意象纷呈,达至情景相生,字意互映,内蕴与表象有机融合。

由于赵克国先生学古,不泥古;步今,不盲从;遍习诸家,取精去糟;博采众长,含英咀华。在书艺之道,其能进得去,出得来;食得精,化得开,从而形成其熔诸体一炉的既庄重严肃、形态稳健、结构严谨、笔力强劲,又结体富丽、体势开张、遒丽雄逸、美观大方的自家书艺风格。

意深远  苦寒梅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赵克国先生从艺30年来,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从未辍笔,近年来书学大进,名声渐起,参加全国书画大赛30余项,获奖20多项,被多家单位授予“中国书画名家”、“当代中国艺术名家”“中国书画家百杰”等荣誉称号。中国旅游报、国家电网报、泰山晚报、科技信息报、山东旅游饭店、惠空港杂志、超越杂志、时代地理杂志、鲁能报、大河美术网、中华书画艺术网、网易、百度网、中国书法网、齐鲁网、九州书画商城网、淘艺术网等3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专题宣传,中国书画报社关树勋先生评论:赵克国的行草诗曰“骨力劲健姿媚生,风格跌宕潇洒行,呼啸奔腾风击浪,轻重徐疾气韵丰”及隶书诗曰“雄浑厚重且雍容,字形峻拔磅礴生,走势汪洋皆浩瀚,古拙大气显美容。”篆书:线条纤细透精神,清刚峻拔骨嶙峋,古朴隽永阳刚美,婉丽遒劲且秀润。其书法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及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友人的珍爱和收藏。

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 “见字如见其人”,想起来也很有道理,久之,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学养,也使其作品富有了儒雅的格调。读其作品,既有其个人风格与面貌,又有其深邃的内涵,且具有较浓的书卷气息。赵克国先生和他的书法一样,神奇、隽永。与他长期相处,有一种“沐浴朝阳,如乘春风”的感觉。

墨海拾遗。赵克国先生正值盛年,就其年龄和创造的优势,只要继续不断努力,耐得住寂寞,完全可以一定成功。他书路宽泛,意境深远,加上独特的个人魅力,正是他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我衷心地祝愿赵克国先生大展宏图,继续向艺术和人生的更高更深层次攀登和跋涉!

 

(作者:孔庆旭先生--中国孔子书画家协会主席 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院长)

个人简介
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营销咨询网、全球品牌网、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先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