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隐藏的秘密

党双忍 原创 | 2014-12-06 20:05 | 收藏 | 投票

  社,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汉字。过去,人们曾在意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现在,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约而同,使用了“社区”一词。其实,社是一个古老的汉字,也表达了一个古老的意思。

  现在的社字,由两部分组成,即“社=示+土”。在甲骨文中,假借为“土”,即是原始村落祭祀“土神”的土墩。在金文中,社字也是左右结构,左半部依然是示,右半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即“社=示(祭神)+木(向上生长的万物)+一(土墩)”。木在—上,—在木下。造字本义,社即供祭祀膜拜的土墩独木。《国语·鲁语上》:“故祀以为社。”《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一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席位,而祭祀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距今7000-8000年“磁山文化”已有祭祀坑出现。在夏代以后,祭祀社(地神)和稷(谷神)逐步形成规制。夏商周三代,社稷常用植物有油松、侧柏、梓、栗、槐。《尚书·逸篇》:“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不仅祭坛上的树,经过了精心策划布局,即就是祭祀所用木材也随四季而变。《论语义疏》释云:“改火之木,随五行之色而变也。榆柳色青,春是木,木色青,故春用榆柳也。枣杏色赤,夏是火,火色赤,故夏用枣杏也。桑柘色黄,季夏是土,土色黄,故季夏用桑柘也。柞槽色白,秋是金,金色白,故秋用柞槽也。槐檀色黑,冬是水,水色黑,故冬用槐檀也。”《周书·月令》:“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说法不尽相同,可见我们先人的生活很讲究。

  其实,世间很多事,不必太讲究,也不必太较真。今天,已鲜有人知“社”的真实含义,更不必说“社会”、“社稷”了。知道这些,好像更明白、更纯正,却也很沉重。不知道这些,也许更轻松、更自如。有人说“难得糊涂”。也有追问:难得真糊涂还是难得假糊涂?晕!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