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工作

张云计 原创 | 2014-02-04 22:16 | 收藏 | 投票

新闻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雇员并不那么热爱他们的工作,盖洛普今年一月进行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只有6%的中国雇员积极地投入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只与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持平。

盖洛普调查了中国各个收入水平和不同行业的工作者,积极的工作者是指那些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可能会为他们的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被调查的94个国家中,仅6个国家的工作投入比率比中国低,包括突尼斯、以色列和叙利亚。另一个覆盖22个亚洲国家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中国排名垫底只有4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这条新闻让人吃惊不小,中国的人均劳动时间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如此“投入”地工作,难道大比例是“被动的”、“不喜欢的”吗?世界一流的调查机构,配合上非常大的样本数量,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吧。

对于工作,有说法讲过“我不喜欢,但我别无选择”,但相信也一定有不少人是“痛并快乐着的”。

问题

每年到了大学生毕业季,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会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

记得1985年考入大学时,还有人讲等于进了保险箱;90年毕业时就已经开始进入自主择业,但那时还没怎么听说过大学生无法就业,无非是工作是否“合心”而已。

时间的光标滑到今天,就业已经是大问题了,有不少年轻人直接把自己划在了“啃老族”。现在不少大学生表示:他们宁愿选择政府或国有企业的岗位,因为这些工作比较稳定,可抵御经济衰退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GDP增长的速度非常高,但对于所谓的“品质”工作并没有成倍放大,就业数量增加更多的低简单劳动者,比如像富士康工厂中生产线上的简单劳动者。

学着热爱

对于工作的热爱度不高,主观原因不能忽视。

中国亘古形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致使人们都愿意做“金领”、“白领”,不愿做“蓝领”或者是“黑领”,再加上对地点的选择等,选择余地就小得多。

在上世纪8090年代,同学们上大学时并不知道空调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做的、有什么前景,毕业工作时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施工企业,感觉挺好的,并没有觉得如何如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能够进入所谓的工人、干部序列就很好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一定要做点什么之类的,心态放低非常有利于提高满意度。

时代虽然不同了,干一行爱一行似乎并不过时;学着让自己热爱,强迫自己“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行业,通过学习理论、研究工作、积累经验,或者能发现另外一片天地,再差也可以做到骑驴找马呢。

实话讲,未必有多少人从开始就能进入一个自己天生就喜欢的行业,倘若不能就“强迫”自己学着去热爱呗。

 

张云计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生于1966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张云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