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人生

陈文利 原创 | 2014-03-01 12:20 | 收藏 | 投票

坚强的人生

我村有个身残志坚的老人今年已经85岁了,是个勤劳朴实的山村农民,虽是耋耄之年可他身板还很硬朗,话音响亮、精神矍铄,黝黑的脸上虽已布满皱纹可黑里透红显现出了饱经风霜的面容。他是一个尝尽人生百味的男人,回想起他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真是诉说不完,有着和其他男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艰难困苦。他的人生道路确实是坎坷不平,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可算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他从小就是孤儿,父亲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了,没有得到父亲的呵护和养育,由母亲抚养长大,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苦度日,生活十分艰难。七、八岁起就跟着母亲给人当长年(长工),这家一年那家半载,帮完这家帮那家,干着望牛、做杂工的活儿。他九岁那年去帮一家姓张的人家,这家主人对他要求很苛刻,事事都必须按照所吩咐的去做,动不动就是打骂。上坡不光望牛还得要柴,打牛回来时必须扛一捆尽力气扛着的柴,要是主人看到不顺眼就会遭到责骂。生活上更是老火,不要说是一天三顿,就是两顿饭也没有个时间,不是饿了想吃就能得到吃,必须把主人家安排的事情做完才能得到吃饭,常吃的是剩饭剩菜,就算是主人家没有客人来也不能和主人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丢了这样做那样一天搞个时不闲,有一天早上他打着两个牛上坡去望,把牛赶到坡上后就赶忙去山林里要柴,去山林里要柴不是去拿着就走没那么便宜,先砍好捆好才慢慢扛出山林,扛着柴在山林里走就是大人也得费一把劲何况他还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不是这棵树子挡倒就是那棵藤藤绊着,费了大力才慢慢把柴扛出了山林,他把柴放在回来的路坎上,没好好休息一下就去看看牛在什么地方,准备打回来吃早饭了。没想到找来找去没找到牛,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就赶忙跑回来告诉主人,女主人看他空着手回来很生气,开口就大声问道:“你扛的柴呢?就这样跑回来了。” “牛找不到了我忙回来给你们讲没扛柴。”他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回答着。女主人又用手指着他大声吼叫起来:“你望什么牛呀?你把牛望到哪里去了你都不知道,牛去吃人家的包谷人家把牛打来交给我们了,看你怎么办,还不赶快回去给我把柴扛回来,等下你才晓得......他转身就往山上跑,管她怎么样来不及多想了,先去把柴扛回来再说。一气跑到放柴的地方扛起就走,又累又饿肩上的柴好像越来越重,他终于慢慢的把柴扛了回来。实在是饿了走进厨房端起碗正要吃饭时女主人跑过来伸手就是几巴掌,站在傍边不干不净地骂个不停,他一边吃饭一边忍着、抽泣着,边吃饭边檫眼露水,手上的碗里也不知掉进了多少滴眼泪。吃完饭又接着做家务,没什么叫休息。第二天才听到王老太说:“我在我家地里打猪菜,正要转来时看到你望的牛在我家地边上吃了几笼包谷,我喊了你几声不听见你答应,知道你去要柴了,我就顺便帮你把牛打转来了。”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在他家一年的时间里常常都是睡半夜起五更、挨冷受饿是常事,天天都得看着主人的脸色行事,一不注意就会挨骂。什么时候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痛痛快快的吃顿饭,高高兴兴地玩一下多好啊。

为了生活年幼无知的他跟着母亲四处奔波,颠沛流离,随母从贞丰县窑上流落到册亨县的新场,母亲改嫁本想有个依靠可母子两常受到后父的虐待,苦难的命运没有好转,继续过着帮工的生活。渐渐长大懂事后就替母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佃人家的土地来做,交了租子也不剩多少了,勉强够吃半年,还得去和别人家借粮吃到来年庄稼黄。没有房子住,他就自己到山林里去砍木料来搭个叉叉房住,虽是叉叉房做起来也不容易,好看不说起码要稳固,自己没有做过不懂得怎么搞,木料的好坏、粗细、长短都是要认真琢磨一番,整好了架架又上坡去割草来盖,说起盖草草房倒是有点考校人,上好檩子还要架好各子,再划竹子来绑栅篾,绑好栅篾还要纽风檐,然后才铺草,常言说:“草房不用巧,草草要铺的好。”特别是铺草时一个人做起最麻烦,铺好这头那头草又梭了,用篾条捆好这头那头又乱了,每道活路都是学做,费了好大的力才把房子盖好,由于没有经验盖得不好下大雨时有的地方还会漏雨,再加上木料没选得好,不到两年又得从新整。苦难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全国解放了,穷苦百姓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土改时分得了房屋田地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和他谈到家史时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不知我们咋个过得出来”

1958年“大跃进”期间为响应上级的号召到者王去参加开矿大炼钢铁,在一次开采煤矿的劳动中因塌方不幸身受重伤,生命虽然保住了可失去了一条腿,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伤残给他的家庭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孩子们都还是未成年不能做事,生产生活全靠妻子一人料理。以后日子怎么过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家里的一切常常让他感到心烦意乱,随时都会发一些无名火。做什么事都得拄着双拐进行,他算是一个大个子,行动时一身的重量都全靠双手支撑着,开初很不习惯很费力,手前口磨起了血泡,手膀子酸痛、麻木,有时不小心拐杖杵在石头或是其他硬物上还会打滑被摔倒。遇上天晴下雨伤痛还会复发,疼痛难忍。一定要克服困难,他暗自下定决心,日子总得要过,总有自己的一条生活之路,必须挺起腰杆撑起、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一副双拐伴随他风雨兼程走过了50多个春秋。

没想到正当他在为家境作打算谋发展的时候,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落在了他的肩上——妻子不幸病故,还没有走出伤残的痛苦又进入了中年失妻的悲痛之中。真是命运多磨难,面对这无情的打击与伤悲他又一次下定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家不能因此垮下去,必须撑起这个家!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忍受着失妻的无助与孤单。从此风雨一人挡,重担一人扛,父亲母亲一肩挑,浆洗连补、烧菜做饭面面俱到,男人做女工会做也不凶,不凶也得做也不得不做。生产、生活里里外外一把手,每天早上先把孩子们安排好了交代好了才下地干活,回来后再累也得先关照好孩子才能顾得上自己,再苦再累也得这样做。他对孩子的管教很严,小小年纪就要求他们学做事,有时说错什么话或是做错什么事情都会受到他的打骂,不管是大的小的都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望牛、要柴火、抬水吃、学洗衣服、学做饭,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不许偷懒,能做的自己做。

他那坚强的毅力可与一个健全人有一比,人民公社时期,他还是生产队的队委会成员之一,是队长的好助手群众的带头人,不管是什么农活他都和大家一起做,不但自己做好还监督别人做好;不管是晴天雨天他都坚持出工,从不旷工,除非生病了才会在家休息。生产队里的坡地较多,有时要上到半山腰甚至是山顶去干活。他杵着双拐不管是上坡或是下坡都很吃力,先把拐杖杵稳当了双手再用力撑住身子然后那只好脚才慢慢的向前跨一小步,实在是不好走的地方和他一起的人就拉他一把或扶他一下。他知道自己行动不便,每天都是天麻麻亮就起床,出工总比别人早,大家到了劳动地点他也到了,有时他还先到劳动地点,要开始干活了他还问问大家是否到齐了。那些做活路不够认真的马尔敷之的人还会受到他的批评,和他在一起做活路真的要认认真真的做。

有一天大家都在地里薅包谷快到放活路的时候,天气突然起来变化,雷声由远渐近,天空中乌云越集越厚开始打起了雨点,他就大声对大家喊着:“下雨来了,放活路了!”喊声一落人们就争先恐后的往回跑,好脚好手的人当然跑得快,没着淋好大点雨就到家了,他就老火了,没走多远就下起大雨来,又没有雨具又没有可避雨得地方,他儿子跑到家里就急忙拿着雨伞去接他,接到他时早淋湿了,风又大雨伞都难撑开,一下能遮住一下又被吹开,又是在那些山间小路上,路又滑就是自己打着伞也无法遮住,在他旁边打着伞反倒影响他使用拐杖,他叫儿子走他的后面遮不住就干脆随他淋,真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稳步前行。回到家里身上无一处是干的,衣服上还滴着水,他的身体好,这次风吹雨打对他没什么影响,第二天又一样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上坡做活路时锄头就代替了双拐,在一次“土变田”的劳动中我和几个社员和他在一起挖土,一样的劳动他要比别人多付出一半的劳力,把前面和左右两边的土挖完了就得换一个位置,换位置时他就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用力握紧锄把使劲一撑就向前挪动一步,又继续挖。锄头挖不到了又用同样的方法变换着劳动的位置,汗水淌了他就一手掌着锄把帮着稳住身子一手拉着衣服擦去脸上的汗水,在一天的劳动中不知要重复多少次这样的动作。他不但能在干处劳动还能在水田里劳动,在水田里铲田坎、敷田坎、扯秧、拉绳等他都能做,扯秧他就用一条板凳坐着做,要换位置时就用双手扶着板凳移动位置。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坚持着和社员们一起劳动,爬坡上坎、田里地里、风里来雨里去拄着双拐和社员们一起早出晚归。生产队里的每一个田边地角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更不幸是在他古稀之年,又遇上了次子不幸病故的伤心事,听到儿子死去的消息时本来就有些感冒的他更是雪上加霜,终于躺下了……父子的生离死别他一定要去看最后一眼,几个亲戚就绑了一个华竿抬着他去儿子家和儿子见最后一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之情使他悲痛欲绝,看着儿子的遗容失声痛哭,洒泪呼儿不应,恨不得以父之死换回儿之生......“你一定要挺住啊,不要过度伤心,人死不能复生,要注意你的身体......”亲友们看到他非常伤心都在一旁劝慰着他。人说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中年失妻老年伤子,这些最使人伤心的事情他遇上了,一次次沉重的打击不知流了多少辛酸的泪水。童年、中年、老年,苦难、艰辛、悲伤,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经过了。多少痛苦、多少艰难、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几经磨难、方显出意志坚强的男儿本色!

他的性格虽然有些暴躁但心直口快,为人处世干脆直爽,做事踏实认真,生活中难免和人有些口角言语,就算是大吵一场过后,火气都会随即消失,还会露出笑脸,别人还记着他好像没那回事,从不记气很随和。吃穿从不挑剔,衣服无论新旧好坏只要能遮羞蔽体保暖就行;随茶便饭吃饱为原则,五谷杂粮、油素酸甜都能和他的胃口,从不刻意地要穿什么吃什么。从不喝酒,近年来烟量已减少,睡得早也起得早,一天不做家务时就坐着看电视或是在院坝里走一走。和他摆白吹牛时总爱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不了解他的人根本不会相信他是一个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的人。

好人总有好报,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女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辛勤的劳动。历尽艰辛,不辞劳苦,终于把“家”这辆沉重的车从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一步步拉上了康庄大道。现在也是儿孙满堂,儿孙们都各自成家立业了,家境还不错,一家人相处得很和睦,尊老爱幼风格好,四世同堂阖家欢。儿孙们的共同愿望是:老人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也该歇歇了,是该安享天伦之乐了,都劝他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少做事了,可他只是记在心里而不落实在行动上,总是一个闲不下来人。看到他还如此精神都很高兴,儿孙们只有用实际行动多做一些能让他放心的事、高兴的事,来报答他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让他感到心安理得、高兴快乐。共同的行动是:尊敬老人、各尽所能、尽职尽责、嘘寒问暖、使其安心、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安度晚年,健康长寿,问心无愧,这就是对老人最好的安慰也是最大的孝敬和报答!他享受到了子孝父心宽的幸福与快乐。仿佛变年轻了,仍然拄着双拐在家帮着做做家务,做着他能做的事情……

 

陈文利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文利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