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哥依旧很犀利

刘长杰 原创 | 2014-03-03 19:11 | 收藏 | 投票

 乐居周刊记者  刘长杰

接受专访的时候,他会恢复到一个教授应有的状态,目光柔和,神态谦逊,回答问题慢条斯理,姿态和手势也会变得温文尔雅。一旦登上讲台,他很快就会进入忘我状态,随着演讲的展开,他的情绪会越来越亢奋,观点迭出,词锋犀利,进而声嘶力竭,神态和手势既像一个传销份子,又像一个好战的领袖。

北京,杭州,厦门,沈阳……每逢周末,他都应邀出席各种活动。与其他嘉宾在台上讲话时表现得深思熟虑、谨言慎行不同,他在台上陈述一个观点,好像事先背诵下来一般,一口气可以罗列6个以上的逻辑,每分钟可以从他嘴里蹦出240多个字。

关注他的人发现,最近这两年他在讲台上已经不安于站在讲桌背后,看着纸上的提纲说话,他变得超级自信,喜欢拿着无线麦克风,像在美国竞选州长一样,又像中国的另一个演说家李阳一样,在空旷的讲台上挥舞着拳头自由演说。与李阳不同的是,他不说英语,也不够疯狂,但其狂妄的语气、刺耳的观点、“钱在手,跟哥走”的号召力,揪住全场。

他的很多课程都不能申请旁听,他说自己的很多观点只适合说给论坛现场的人听。但毫无疑问,他在讲台上发出的那些带着嘶哑嗓音的咆哮,还是被学生或是听众以各种方式传播了出来: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房地产泡沫是传说中的鬼,都说有,但谁也没见过。从1997年就有人说房地产有泡沫,说到现在也没有破灭”;

“怎样做房产投资?应该选择那些‘堵’的城市,哪个城市比较堵就去买”;

“信志强,住洋房;信董藩,得金山;信牛刀,住牛棚。”……

他就是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董藩生于1967年,“是大山里的孩子,直到上大学才见过火车”。他喜欢“青年经济学家”这个名头,在一群人发出的怀疑和嘲弄声中,他依旧坚持这样的简历:26岁硕士毕业后直接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32时晋升教授,36岁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不回避对一些同行学术能力的评价,经常用一句“他(们)不懂,完全搞错了,他(们)很不专业”来定论那些在观点上站在他对立面的人。当然也不乏溢美之辞,在一次专访中,他说自己非常佩服张维迎,称他“非常聪明,对中国的影响那是不可低估的,他已经超越了经济学家层面,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家”。

他更喜欢“房地产专家”这个名号,以及由此名号延伸出去的一堆高帽子——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四位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给房地产市场算命最准的人、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中国房地产四大名嘴之一。

因为观点鲜明、直言不讳、个性突出,他成了学术界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观点被一家权威媒体斥为“骇人语录”,并连发三篇文章批判他学品差、不靠谱、谋私利。一位专业人士甚至在指称他“狂人骇论掀起市场波澜”之后,怒斥他哗众取宠。

作为一个房地产学术领域的反派,他最大的头衔是被上升为“人民公敌”。在中国的房地产界,有两个公认的“人民公敌”,一个是任志强,一个就是他。

他坦承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头时,压力还是很大的,曾专门写过一篇题为《我怎么就成了人民公敌》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试图讲清自己观点所依赖的逻辑和路径。

不过显然他失败了。他惹来了更多、更猛烈的咒骂声。

“最近我很少说话,一说话往往就会挨骂。有时候又不得不说话。”他显得有些无奈,第一,有关部门会找我们说话;第二,媒体希望我们评价评价;第三,当我们发现有些政策不合适时,我们也很着急,希望出来呼吁,至少传达一个观点,警惕这些政策的负效应,或者是它带来的不好结果。

事实上,关于舆论漩涡中的房地产业,他一点也没少说;他少说的,不过是那些为自己解释或辩解的言辞而已。如果说2006年他写作《我怎么就成了人民公敌》一文时,因为别人的误解、谩骂和指责,还难过委屈无奈、吃不香睡不甜,那么现在,他不仅习惯了舆论的惊涛骇浪,而且想说就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在词典中,犀利是指(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也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语言犀利则指一个人说话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洞穿力,语言直观,深入中心。在广东话和网络语境里,犀利还被引申为厉害,高明。

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看,头顶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头衔和诸多大学总裁班兼职教授光环的董藩,其观点和表现的流变,用越来越犀利形容是恰当的。

他说话擅长制造概念,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形容人对住房的追求几乎是无限的:女士的衣服总是少一件,老百姓的住房也总是少一间。

他鼓励人去投资住房:千万不要相信劳动致富!劳动致富是骗人的,劳动绝不可能致富,只能糊口,如果想发财的话必须进行投资。投资怎么投?我总是鼓励我身边的人买房子。今后我们普通老百姓财富阶层的划分就看你买没买房子,你买了几套房子,你在哪里买的房子。在北京这点看得非常清楚,随便有一套房子,一年增值百八十万就到手了,而一个大学毕业生一年只能挣5万块钱。

他调侃房产税面对的阻力: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说“如果要征我的房产税,我肯定有意见,你连房子的产权都没有给我,还征我的税”——退下去就开始说真话啦,没退休的说真话就我一个。

他预测房产税征收的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他谈论调控与房价之间的关系:越打压涨得越快,朱镕基总理时代房价是那么涨,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时代,严厉打压房价,结果是这么涨。

他揭秘投资技巧:政府打压什么,你就去干什么;政府鼓励什么,你千万不要干什么!政府从来都是鼓励我们养猪的,你看看哪个养猪大户发财了,永远不可能。我从小就养猪,我爸告诉我叫“穷养猪,富读书”。

他评价美国前总统的警告:克林顿告诫中国领导人说“房地产不靠谱儿”,此话不值得一听——美国有美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背景,他连中国房地产业是咋回事都不知道,他对中国的了解远比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少。我们领导人的孩子从美国留学回来,会给父母讲美国;美国领导人的孩子没有一个来中国留学,也极少有人来中国旅游过。

他戏说地产开发的巧合:君子报仇,千年不晚。隋炀帝杨广夺位后,必须除掉太子杨勇。立即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大哥杨勇,追封为房陵王。2013年,隋炀帝墓在扬州被房地产开发商挖出,该房地产商老板名字叫做:杨勇。

他评估未来的房价走势:今后大量的人口要往核心城市或大都市去,因为大城市的功能必然比小城镇功能强大,房价就要体现出来,尽管房价涨得有快有慢,但是你几乎见不到它是衰退的。只要社会稳定、金融体系不崩溃、不进行币制改革、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进一步增长等条件继续存在,我们就会看到房价继续涨下去。无数个理由告诉我们,10年前、20年前你没买房后悔了,未来的发展仍然会告诉你,你今天不买房将来仍然会后悔。

他预测一些事情,逻辑简单,语言犀利,赌咒发誓,不留余地,也不留后路。

他预测南京房价在25年后能达到60万元/平方米,随即表示如果25年之后,也就是他70多岁的时候,他对房价的预测不准,有严重的偏离,相差的幅度超过20%以上,那么他将再也不谈房地产。

今年417日,他宣称“如果五年内能全面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房产税,就辞去博导职务,承认自己误人子弟”。而几年前,在争论物业税(即现在的房产税)能否推行时,他说物业税十年出不来。

1118,坊间传闻房产税因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而箭在弦上,有人借机重提7个月前的旧事,他竟再发微博宣称“本人自信满满,绝不会错——北师大教授董藩以博导做注赌房产税五年内难产”。

当被反复问及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时,他干脆笑称:“我的嘴在五台山开过光,我说有就有,我说没有就没有!”

这就是董藩,他夸奖自己是多么可信,“回头看看这几年的楼市,信了谁你才赚的,又是谁一本正经把你骗的。”他鄙夷某些“房地产专家”不懂装懂,“是鬼别装人,是人别装神。”

现在,他已经习惯于“人民公敌”的角色,同时羡慕另一个“人民公敌”任志强。他说在网上任志强的知名度、“粉丝”远远比他高、比他多,人家是企业界人士,端着自己的饭碗,而自己是高校的,端的是公家的饭碗,当他被骂得多时,可能会给他的学校、他的同事带来压力,所以他说的远远比任少,写的也远远比任少。

“但我们有80%左右的观点是重合的,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讲,基本是一致的。”他的描述基本符合事实,虽然两个“人民公敌”说起事来经常各执一词,但至少两个人目前都是空置率过高、房产税要征和小产权房合法等多个观点的坚定反对者。

他最近遇到的最大麻烦,是因为他宣称“北京房价25年后将达到80万元/平方米”而被数家官媒连篇累牍地痛批。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装可怜,也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愤然发表了万字长文,正面反击“外行人”。

网上调查表明,七成以上的网友支持他的观点。一家杂志对此的评价是:看起来,董藩没有那么遭人讨厌。

在任志强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华丽转身之后,董藩也咸鱼翻身,迎来了自己的美好时光。虽然他还没有任志强的“野心优雅”,但他已经穿过“专家一出声,全场都震惊”的硝烟,开始享受“公敌”、消遣自己。在董藩微博的备注里,他除了写明自己的身份和职务,又加上了这样一串文字:一个被称为“人民公敌”,又被称为“学术界的彭德怀”,被誉为“国策高参”,又被斥为“4000教授”的学者。

有关房地产的故事远没有讲完,他还会犀利下去吗?肯定会。他说,在中国,由于房地产被彻底地政治化、道德化、娱乐化、社会化,而且被妖魔化、暴力化,所以争论就格外大。


对话董藩:买房依然是居民最好的投资

本刊记者  刘长杰

H:您在微博上炮轰北京“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称“这其实是很恶心的,自己限房价、竞地价,不出一分钱,却要求房价低于同地段普通商品房30%,明摆着亏损,开发商必然不干,这样建造出来的必然是垃圾房,而卖房时政府却仍要求分享30%的收益”。请解释一下您反对这一政策的原因?

    董藩:“自住型商品房”这个政策有点不伦不类,你说它是限价房,有限价的成分,他还弄个新名,所以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政府没有做什么事情,地照常拍卖,然后还要限制住宅价格,这样就会出问题。如果把住宅价格锁定了,大家又要来抢拍,抢来这个地之后要保证赚钱就得偷工减料,未来建房的成本都是在上升,谁也把握不住,所以要保证赚钱,免不了要在别的方面做一些文章,这个时候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这种项目一定是最低端的,基本的绿化没有,基本的公共服务没有,车位给你弄得特别多因为想多卖钱,而其他方面的东西,包括钢筋用的少、水泥标号不足等等,也都可能发生。一旦来了地震,这样的房子怎么办?

   

    H:您推断在三中全会之后,房地产调控整个路径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吗?有没有可能很快会出台一个所谓的“长效机制”?

    董藩:不存在“长效机制”的问题,搞不了。什么叫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随着经济形势变化随时调整的政策才叫宏观调控,现在说“长效机制”,什么叫长效机制?我不知道什么含义。我是搞房地产研究的,我都不知道什么含义,你们说那是什么?如果你说是政府管一块、市场管一块,原来我们就这么讲,跟“长效机制”有什么关系?他说的是和宏观调控相关的,而宏观调控一定是短期的、随时变化的,怎么会搞出长效的。不可能的事情。

   

H: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您是“专家一出声,全场都震惊”,他们连续发文批评您“北京房价25年后将达到80万元/平方米”这一观点的无知和可笑,如何看待他们的逻辑?

董藩:他们的批评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理由,也驳不了我。他们总说我机械地思考这个问题,这是错的。首先我说了,我那个文章写得很清楚,过去的增长速度是这样的,如果以后还这样,就会达到这个高度。因为过去北京每年房价上涨18.7%,我们未来年上涨幅度调低5.5个点到6个点,就能达到这个高度。也就是说,未来25年不需要那么高,只要房价每年上涨13.5%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数据,往下来都能达到。全国也一样,下跌两个点都能达到,没有问题的。

第二个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力量仍然大量地存在着。我在前面讲的,第一大拆大建,第二人口在继续增长,第三城市化进程在加剧,第四家庭在裂变,第五生活方式演化会创造大量的需求,第六区域人口的整合,还有很多很多方面我都不去讲了。这些力量仍然存在,它们可能比过去推动房价上涨的力量更强而不是更弱。就看后面的供地量怎么样,如果供地量少,推动房价上涨的力量会更强。

    第三点,我们看未来的货币增长。很多人说我们以后不会大量发货币了,4万亿之后不会再有了。我认为以后4万亿照样得发行,因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要么增加投资,要么企业减税才行。减税的路是走不通的,政府收入不能降低,税收上显然没有往下调的余地,而且还只能往上走,比如开征房产税。税收,总体趋势是负担更重,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企业多干,要保证经济增长,你只能是发货币,只有这条路可走。当我们货币仍然大量发行的时候,毫无疑问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房价也在上涨,因为你会发现,你要保持7%9%的增长速度,货币发行要达到18%22%,即我们要用2倍多的货币投放才能换回来1倍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越来越毛,其对应的实物就要涨价,这个过程是免不了的。

    另外有人说房价北京这么涨下去怎么行,你们看纽约房价是多少,东京是多少……这个还真不能比,因为我们涨价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货币大量贬值的过程;更重要的一点,只有房价可以脱离国际市场而独立形成。这件衣服在沈阳200块,在北京300块,结果就是你们都把它都运到北京去卖,我今天晚上回北京也想带一包回去,于是就会导致北京衣服供应量增加,价格就会下跌,回到和沈阳一样的价格。但是房地产这种产品没有办法和空间去调整它的供应结构,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人想到过这个问题,只有房价可以脱离国际市场而独立形成,脱离全国市场而独立形成,所以北京的房价比沈阳高很正常,沈阳的房价比下边的小城镇高也很正常,因为土地没有办法移动,没有办法移动就是各自供应的特殊条件决定的,最后导致差别特别大。因此有一天我们房价超过东京、纽约很正常,北京超过他们很正常,甚至沈阳超过某些国际化大都市的房价,都很正常。全世界最贵的房价不是在东京、纽约、伦敦,是一个叫蒙特卡洛的地方。

   

H:现阶段,对普通居民来说,买房依然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吗?

董藩:毫无疑问。在北京过去的25年当中,平均每年房价上涨18.7%;全国平均不是上涨11.4%(统计数据),大约是13.6%左右。不要让官方的数据迷惑了,真正看房价涨和跌,不要看统计数据,而是针对一个楼盘计算。你们很多人买理财产品,每年只有4%5%的回报率,多少年算下来之后也只有10%的回报;而贷款买房,基本每年都是20%30%的回报率,相当于我们放高利贷。

北京买一套房子五六百万,相当于一个稳赚不赔的公司;在沈阳随便买一套房子,等于放出50万、100万的高利贷,尽管沈阳的房价涨不过北京、上海,但是有房之人确确实实会带来很大的回报,涨得不是很快是跟北京、上海比,其实算下来综合回报仍然可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买房的越多可能越划算。今后我们普通老百姓财富阶层的划分就看你买没买房子,你买了几套房子,你在哪里买的房子,以及你在什么时间买的房子,买的是哪个项目的房子。

    在财富创造过程中,不仅仅是靠劳动赚钱,我们上一天班挣多少钱,上一个月挣多少钱是有数的,当我们有了房子之后发现财富创造的方式大大改变。因为我们有了资本品,房子我们把它看作资本,它在帮我们创造价值。在沈阳,有一套房子和有十套房子完全不一样。当有了房子以后,财富创造的手段不仅仅是包括劳动,靠劳动不能创造财富,只能勉强糊口。劳动致富是骗人的,劳动绝不可能致富,只能糊口。如果想发财的话必须进行投资,投资怎么投?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做一个企业很难,我们也不能像房地产商一样去做开发,但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就是买房子。我总是鼓励我身边的人买房子。我告诉你,房地产不能把它理解成一个住的地方,在国民经济核算当中讲得很清楚,买房从来都是投资。很多人把买房看成是消费,这是错误的,一定记住买房就是投资。我们普通老百姓买了房子,实际上好比经营企业好,管理成本还低。有了房子不知不觉当中你就会发财。这里引出一个话题,房地产还能投资吗?还能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除非是社会出现大的动荡,或者资本体系崩溃,否则即便是我们一时感觉到市场供应量比较大了,长期来看仍然没有问题。

 

H:您为什么断言房地产税短期内不可能征收?

董藩:我在多个场合讲过了,有五点原因,你可以去查。但我就一句话,在中国要实现房产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记者:您认为三中全会之后,限购政策会退出市场吗?

    董藩:不好说。限购要取消需要有些条件,第一要保证取消之后需求不恢复,房价不暴涨,现在来看至少在热点城市不敢这么做,一取消房价就涨,等于把宏观调控全否定了;第二要取消必须有替代方案,北京、上海不限购了,但是有别的方式把需求按住、别暴涨吗,现在找不到,房产税又很难搞,这个东西很漫长、很复杂;第三限购打压导致经济大幅下滑,国家受不了,只好改变政策;第四就是由于限购导致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导致退房潮出现,导致冲突激烈,导致连续死人,这个时候中央政府被逼无奈,可能要坐下来说看来这么办也不行,所以要取消它。现在来看,这几个条件都不具备,所以可能还会把这一政策放在这里,当发现经济过热的时候,它还没取消可以喊一喊;发现经济不行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管制。这是很常规的做法,实际上上半年到今天,我们的限购就处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H:很多大房地产商现在都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如何评价这些投资行为?

 

    董藩:每个公司战略都不一样,大的地产商在过去十年陆续开始研究全国布局,现在全国性扩张结束了,他们谋求继续发展,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我们走出去有很大的机会,有些公司希望借机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你不在海外投资项目,怎么会成为国际化的公司?这是战略上的考虑。另外一个,在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严厉打压下,必然会有企业把大量的资本金投到别的国家去,这也很正常,和政策是连在一起的。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