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家

刘长杰 原创 | 2014-03-05 06:5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乐居周刊   刘长杰

有时候会羡慕背包客。

与出差的人不同,这些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以徒步、登山、探险等生命体验活动为主的自助旅行者,四处游逛后,偶尔就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人们的心地单纯而美好 / 我们坐在一起 / 推开窗户就看得到风景的房间 / 可以和当地人一起喝茶,和掌柜家的两只小狗成为朋友 / 在摇椅上听收音机,看不远处孩子的嬉戏……

一位背包客这样写道:住在一个地方,享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比一味地赶路更能体会旅途的风景。

有哪个匆忙的出差者,可以写出这样的散淡与从容?

环境造就人。除了心境,两者最大的分别在于他们所选取的住宿地点大有分别:出差人常常喜欢入住现代化的酒店,而背包客们往往选择极富文化特色的酒店。

所谓特色酒店,就是在普通酒店结构的基础之上加上综合的设计元素后,彰显不同文化或气质底蕴的酒店。比如迪拜的帆船酒店,墨西哥圣佩德罗斗牛大酒店,澳门威尼斯人酒店,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酒店等等。

这样的酒店,在全球发达地区越来越多。不过,入住其中的人除了感叹其硬件奢华与主题服务特色外,却很难写下上述的诗句。而这些酒店的自我推广说辞,也很难像鼓浪屿一家小资旅馆那样选用如此的文艺腔调:你虽然只要一个杨桃,但我可以给你整个院子。

这就是本期封面专题要探究的问题,这些地方无疑属于特色酒店,但作为旅行者心向往之的一种住宿类型,它们所提供的多重感受,早已超越特色主题酒店吃喝玩乐的简单功能。旅行者们身处其中,体会到的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并不乏松弛、舒展、慵懒、安静与祥和的闲适感。

这种感觉近于回家的感觉,但又和日常生活大不相同,它是“非常态”的,是人们希望体验的,是人主观选择的一种生息修养方式。

这种特色酒店,近于客栈。客栈,典型的中国事物,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如今的客栈,不再是金庸、古龙笔下的悦来客栈,刀光剑影,暗藏杀机;不再是民国时期的关东大车店,住对面大炕,行黑白两道;不再是梁生宝买稻种舍不得住进去的国营旅社,功能简单,氛围生涩;更不同于林林总总的现代各色酒店,大堂客房娱乐场,餐厅浴场停车房。

如今的客栈,其功能已经显著变化。在“吃住玩”等日常功能已经弱化的情况下,客栈的整体风格、情调、氛围等等,一切能让人身心舒展、有别于日常生活感受的元素,成了它存在的最大意义。

如今的客栈,其定义不存在一个统一标准,但仔细探究,你会发现它们的规模往往不大,客房总数从几间到几十间不等;装潢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其物业通常为当地的特色建筑,装修则采用当地的民俗风格等。

如今的客栈,其名号不再是龙门、同福、悦来,而演变成悠游、芸栖、后院,一棵树、青花瓷、在路上,陌上花开、枕水人家、杨桃院子……

在大理、丽江、阳朔、腾冲、周庄、同里、厦门、杭州、拉萨等城市,客栈已经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道靓丽的地方民俗文化风景,成为特定人群频繁聚会、交流心得、增长见识的舒适场所,也成为庞大的出差群体“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灵驿站。

有些地方,客栈文化名扬天下。比如丽江,整座古城有2000多家客栈,世界罕有。

“有时候,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文艺青年余师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对于一个旅行者,客栈如家的感觉,来自物质、精神两方面,那可以是客栈的设计、设施带给人的独特感觉,也可以是氛围、服务带给人的温馨与舒适,还可以是历史、记忆与我们儿时久远的记忆重逢。

我们从客栈里那群旅行者的笑脸中,洞见一个个仍然走在路上、却如此从容的灵魂。

人人都有一个旅行梦,人人都有一个客栈梦。

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住一住,去体会一下作为路上人家的客栈。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住一住远远不够,他们会在一个心仪的地方停下脚步,亲手营建或经营一家客栈,让客栈梦伴随自己的灵魂慢慢向前走。

客栈老板、导演张杨说:客栈永恒的魅力就在于人的魅力,这个人是开客栈的老板,是这个老板所圈聚起的人。

客栈文化顾问潘宏义指出:任何客栈都是有灵魂的,灵魂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

途家网CEO罗军则称:自由行已成为当下游客的主要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实践自己心中的度假梦,而途家公寓和别墅能提供更加便捷的寻梦途径。

而在一些未来客栈经营者的脑海中:在灯下等一个个远方来的客人,听他们讲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人人都是旅者。人人都需要客栈。人人都有一个客栈梦。

客栈,等在路上的家。你在路上寻找它的时候,它正在等你回家。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