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老师演讲: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www.cdljsy.com | 2014-03-06 08:24 | 收藏 | 投票

 

 

时间:2008419日(周六)1630-1830
   
地点:北京第三极书局8层会议中心

 

 

因为时间有限,机缘难得,我就直切主题。这次到北京也没有几天时间,还有几个地方要去讲,在这里给我安排的题目是国学与禅,主要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心性之学,不知道各位对这个题目有没有兴趣?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国学的概念。现在对国学的内涵各种说法都有,我的感觉,国学应该包括几大部分:首先就是心性之学;另外一个是文献考据之学,不论是经史子集,文献考据是一个专门的学问;第三个是经世致用之学,中华民族已有五千了,文治武略,除了这近一、二百年相对于西方的列强暂时落后了,在以前几千年中,中华民族都是很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还有辞章之学,包括唐宋八大家,包括屈原的楚词、汉赋,南北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辞章之学也是属于国学的;当然还有术数之学,我来第三极书店里看到术数方面的书也是放了不少,但术数之学中的不论是看相、算命、堪舆、风水等这些都是旁枝,我主推的还是中医之道,即医道,中医、阴阳五行,这个学说是中国特有的一套学问,包括古建筑、养生这一系列的东西。但是中国国学的根本是什么呢?根本就是心性之学。

中国的心性之学就是圣贤的言教,在中国称之为圣道,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什么要讲心性之学?用《大学》的话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最后说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这一整套东西都是属于心性的。

心性,我们首先是一个主观面对一个客观,很多人认为老冯是搞国学的,好像对术数也懂,经常有人找我算命,我说命有什么算的,这个命也很简单,说复杂一点就是身、心、性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展开的必然性,这个时间和空间就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展开的必然性,这个就是命。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你的相貌如何?是美是丑?这个也是。昨天一个朋友说:竞争到最后就是拼体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如果体力不行也不行。当然心之官是思,有没有智慧,你的智商情况如何?第三个就是性,性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的东西,佛教把这些称为贪、嗔、痴、慢这一套东西,善善恶恶的东西,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心胸,一个人的喜好等等,这些就是自己的性格。性格是非常复杂的东西,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优秀的性格,良好的习惯,会给自己生活带来莫大的优势。如果一个人性格不好,一身的恶习,那么自己的生活一定会很糟糕,这就是其必然性。

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性的连续,就给我们一个价值观,一个生活方式,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我们的客观世界和生活环境,面临着生活环境就两个字,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是非取舍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出的判断。这个价值观念跟心性的关系就太重了,昨天有所取舍,今天有所取舍,明天有所取舍,这一百年的取舍连成的一条线就是自己的命。我这儿是把命逻辑化,很清晰的,当然里边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就是自己的心性,在时空中的释放,偶然性就是外边的因缘,但外边的因缘还是离不开内在呀!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鸡蛋能孵出小鸡,石头就不能孵出小鸡,为什么呢?内因是绝对性的。我们讲心性之学,你是这样的人,有诸内必形诸外,你是这样的人必然有相应的人事圈,用现在的话说,搞经济有经济的经济圈,搞文艺的有文艺圈,都有自己的哥们、朋友。这些圈当然就构成了你在社会上的定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知止就是自己的定位。我的能力是怎么样的,我的社会关系自己估算一下,我在四川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市委书记把他们市的旅游策划方案,请我看了一下,问我怎么样,我就问他,贵地的旅游资源能跟峨嵋山比吗?他说没法比;我说能跟九寨沟比吗?他说没法比;我说能跟都江郾比吗?他说没法比;我说:好了,这个就叫‘知止’。很多搞策划的把一个很平常的地方,策划方案做得超过了九寨沟和峨嵋山和杭州西湖,那个就是骗钱的,主人看了倒是很欢喜,但是这种方案能实施吗?能有实践性吗?有可操作性吗?那肯定没有。

同样的作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我们面对自己的因缘,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又该如何料理呢?首先就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用《道德经》的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知者强,自知之道,就是要明白自己的长短,以前有一部经叫《长短经》,如何用己之长把己之短弥补起来、藏起来。如何知道别人的长处并能够回避,如何知道别人的短处一击即破,这就需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性格结构。为什么中国要讲究心性之学?人都是善善恶恶的,好人也有不好的念头,坏的人也有善良的念头,并不是说好人就永远是好人,坏人就永远是坏人,不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是永恒的道理。所以王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本身的心体是非善非恶的,用六祖大师《坛经》里的话说: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因为心性本身是非善非恶的一个东西,但是念头一动,可能就是善的,也可能是非善的,那么我们自己脑门里面还有一个警察,知道自己起心动念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个算盘敲得是还是不是?那么这个就是良知,良知就是我们脑门里的道德警察,要让他上岗,把好关,别把它丢在一边。

我们在平常的修为之中要把我们的善释放出来,把我们不好的东西收起来,放到垃圾站里面去,放到废物处理站里去,放到污水场里面去,变废为宝,这就是我们心性上需要料理的事情。

为什么这个跟禅有关系呢?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体的,儒家是在朝的、当权的,道家是在野的。我们看到老庄学说对儒家仁义礼智信是毫不客气地批评,把仁义礼智信的阴暗面批得很到位,批得很好、很巧、很妙;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道家学说批判仁义礼智信的阴暗面就忽视仁义理智信的光明面,这点对很多搞儒家文化研究和道家文化研究的人都忽视了这么一个区别。同样道家学说也有它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消极避世当然就是它的阴暗面,我们怎样把这个东西转过来,转成积极用事,把老庄的智慧,它的山林气积极地在社会生活之中推开来,这个也是大智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首先跟老庄学说和儒家相碰撞,佛经的翻译,特别是般若系统、中观系统、玄学系统的,如果没有老庄的语言,如果只用纯儒家的语言去翻译佛经,没法翻译,好在有比较契合的老庄思想的语言,所以佛经的翻译最初就与老庄思想有不解之缘。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传教的这些法师们也主动熟悉中国的文化,跟中国文化打成一片,中国的僧人也是积极学习印度的东西,像玄奘大师这些法师们,他们有丰厚儒道文化的基础,同时对印度的佛教文化也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到了南北朝的后期,天台宗的兴起,包括三论宗,以后的华严宗,乃至禅宗,像这样的宗派就不是印度的了。佛教的、佛学的思路和习惯都是中国人的,这种思路和习惯都受到易经的,乃至于《道德经》的思想模式浸润,在佛教的慈悲学说里,在大乘佛教里也受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并互相的融通。当我们在看中国的心性之学,在读孔孟老庄时,有的时候感觉到粗糙,感觉到浅薄的时候,用佛教、禅宗的一些理念一透,就感觉到孔孟老庄的东西一下子就高了,一下子就生动了。同时有些禅宗里面的东西,有些看不懂、看不透,反过来你用老庄的东西来一反观,也就非常的亲切,有心领神会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代的不论是法师也好,大禅师也好,他们对孔孟老庄都非常的熟,禅宗的公案里无不浸透着老庄,特别是庄子的影子,包括我这次出的书,禅说庄子系列书,不论是《齐物论》也好,《人间世》、《养生主》也好,还有陆续要出版的《大宗师》、《知北游》、《天道》、《天运》、《天地》等等一系列。严格来说我在禅宗花了近40年的时间,也跟随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包括海灯法师、本光法师、贾题韬老居士,南怀瑾先生在成都维摩精舍的一大批师兄师弟,我与他们有非常深厚的渊源关系,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所以从这方面我就感到,禅宗在唐宋祖师的公案里,在他们的教法里面,在他们的禅机里面有很多自觉和不自觉地都用到了非常多庄子的东西。庄子讲寓言,禅宗讲公案;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老庄讲弃圣绝智;禅宗讲顿悟,庄子讲朝彻;我们都知道禅宗有一个著名的《无门关》这部书,无门也是《庄子》里面的,一个是无门无毒,一个是无门无房;包括“行者”这两个字都是《庄子》里边的;生死亦大矣,生死事大。因为《庄子》这部书应世的时候,离佛教传入中国还差五百年的时间,所以说我们看心性之学与禅,的确是一体的。

我在成都也好,在广州也好,办书院、讲学,我的主题就是孔孟老庄禅,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而有别于西方的这么一套思维模式和思维观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的价值、核心的内容。我们要讲传统文化就得讲道统,讲法统,孔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老人家离尧舜时代也差不多两千年了,我们现在离孔夫子的时代也是两千多年,在尧舜离孔夫子两千多年的时候,孔夫子能够把《尚书》这样的经典把它规范下来、总结下来,那是非常大的功绩。

我们现在看到殷墟的甲骨文,甲骨文发现再多,一百万片,一千万片,其中80%的字我们现在都不认识,而且它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成片,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脉络,没有一个完整思想的脉络。至少《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这样的文章就把尧舜禹三代的主题思想都点出来了,这是地下文物发掘不可完成的使命,所以孔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命脉、法统的命脉都把它一以贯之,直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就是这些东西,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套东西,我们也别把心性之学放在太高的地方,像魏晋玄学,像我们天天参禅打坐,玩机锋,耍把戏,这样其实是把心性之学放在一边了,放在意识观念上,并没有把它放在我们的生活层面上,严格来说心性之学就是改造我们心性,使我们的心性得以提升,得以优化。

所以当年我在柏林寺夏令营里就提出几个标语式的口号:在道德上美化,在智慧上优化,在力量上强化。为什么呢?四书第一篇就是《大学》,大学不是我们现在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学》就是大人君子的学问,以区别于小人。大人君子,凭什么称之为大人?凭什么称之为君子?就是看你是否有修养。我们都说英国人有绅士的风度,这次奥运会圣火传递中看出,参与破坏、捣乱的也没有什么风度;德国人号称有教养、很严谨,这次看来也好像不怎么严谨;法国人好浪漫,这次看来也玩得不浪漫,引起我们海内外全体华人都很揪心,我也觉得不可理喻,怎么这样玩?但那不管他,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他玩他的,我玩我的,用毛老人家的话说,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我不会围绕你的指挥棒转。在《易经》的修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后来在禅宗里面玩也很熟,就是宾主。干什么事儿我都是主,其他的是宾,宾主关系,我不会按照你的指挥棒转,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有它内在的必然性,外面仅仅是因缘,有的时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是顺,有的时候是不顺,但是不论顺也好,不顺也好,都不会限制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

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十多亿人,肯定是老大,这是天生就了的,这没办法。十多年前一个德国的汉学家,私下里跟我聊,聊中国思想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交流得都很投机,到了最后一下就不太投合了,他们说中国那么大,新疆、台湾你们还扭住不放,不太好吧,欧洲那么一点比中国还小,整个西欧,东欧那么小还有几十个国家,不也发展得很好吗?我说不能那样说,欧洲的国家小他们本来就小,这么一千多年本来就小,中国大,这么几千年就那么大,没办法,你让汉人退出西藏、内蒙古、新疆,那你们从美州、澳大利亚撤出去、把主权全部交给当地的土著人,一下他就不吭声了。

所以谈到这些事儿,中国人和他们总是不能谈在一块,因为各人的利益不太一样,他们有他们的利益,我们有我们的利益,他们想用他们的利益来匡算我们,我们当然不应该接受他们的这种裁判,我们应该自己裁判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道德基准。《中庸》里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嘛,我们有我们的一套治国方略,用不着跟他学、跟他走。但是话说回来,孔夫子也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是民间的,我们也不可能帮助政府想很多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能以近及远,先以自己的事情为半径来料理,就是提高个人的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半径是逐步扩大的,你不能修身你如何齐家,你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当然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就是一个家,那个时候万国林立,在西周时,诸侯都是好几百,到了东周都有一百多号诸侯,到了战国的时候都还有十二诸侯,大大小小的诸侯,那些小诸侯多不胜数,小诸侯就是一个家,周天子就是象牙塔的顶尖,就是一个大家长,我们看戏里,天子就是天下父,皇后就为天下母,天下母仪,这个就是家,不能齐家就不能治国,不能治国就不能平天下,当然现在我们把政治的方面放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放在工作之中,修身齐家,在单位里面,在企业里面,我们要把我们这个圈,这个半径逐步放大的时候,要有运筹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个本钱是什么?就是修身,修身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仁、义、礼、智、信,很简单。

我在外常给朋友讲一个准则,看人首先看一个人有没有信,一个有信誉的人,不仁不义我愿意跟他打交道,无信的人,有仁有义我不跟他打交道。今天上午我还与人开玩笑,如果一个人不仁不义但有信,我愿意与他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他不仁不义,我不会吃亏。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很仁义但是无信,没有信誉,不守信誉,那么他“仁义”这两个字就放不稳啊!表面上又是仁义,那么只有你吃亏,因为你相信他嘛!他仁义嘛!你一与他打交道,你就吃亏,因为他不守信,你就完蛋了。所以唐代的赵州老和尚说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这个就是我们的根本,根本要落在一个“信”字上,当然仁义礼智仍然不可或缺,谁愿意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无耻的人打交道?我们想一想,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的人大仁大义,又有智慧,又彬彬有礼,待自己又客气,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喜气融融,多舒服,多自在。如果跟那些不仁不义、无礼、放肆,甚至是无耻、无信之类的人,这样谁见了都不会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我们怎么能够在社会上过日子呢?

有了这样的观念,那么我们反过来扪心自问,我自己是不是不仁不义,无耻、无信之辈?就要做自我检查了,我们生活这一百年,难免自己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有负于人的时候,那么就该做自我检查。当自己行仁义的时候是不是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啊?我今天又做功德了,又帮助他人了,用佛教的话说,这叫有相布施,不太好,没有什么功德的。真正见义勇为的时候,要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把自己放下,把别人也放下。所以孟夫子见孺子落井的故事很有趣,这类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是现现实实存在的,两千年前孟夫子就把我们人的这种心态入木三分地刻划出来了。

所以我们平常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起心动念,我们的心性应该安住在什么上?一定要安住在仁义礼智信上,安住于此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叫“知耻”,知道耻辱,用西方的话来说要有荣誉心和荣誉感。周敦颐的《通书》第八章谈耻,知耻,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最不幸的事情就是自己无耻。知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如果一个人有羞耻心,那么他就可以向上,就可以通过教育改正缺点,就可以把一个小人的心态变成君子心态。经常闻过,知道自己的错误、弱点,那么就可以成为一个贤良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知耻是很重要的。

现在生活之中很多人不知耻,这是很可怕的事儿,干了不仁不义的事儿还得意扬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很可怕的,所以要树立社会正气,首先就要从我们自己做起。我记得若干年前北大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也不说那些很大的道德口号,政治口号,就是使自己能够良知良能,用仁义礼智信来充实自己。孟夫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至正、至大、至刚之气为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啊!养这样的气。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要有这样的山林气,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动,自己独往独来,给自己心性留下一片净土,自己颐养在其中,但这个颐养在其中,并不妨碍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日用之谓道,我们就生活在大道之中。庄子说,“道行之而成”嘛!我们哪一个人能够离开道呢?《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一阴一阳呢?我们都有一阴一阳,并不是外面极乐世界有一尊佛,有一个道,昆仑山上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有一个道,那个道离我们太远了,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找一个跟自己有关系的道。如果从自然性来说我们都有一阴一阳,从社会性来说我们都有仁义礼智信,从精神性来说我们都有道,都有佛性,本自俱足,一切圆满,丝毫无欠,所以要有这样的信心,敢于在自己心性上下功夫,用够功夫。

另外怎样炼性,我在书院里立了四个总纲,修行次第,第一是明志;第二是练性;第三是开眼;第四致用。首先要立志,以前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口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要立这样的志啊!孔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立的是圣贤之道,要学修圣贤之道啊!要在这个方面成就自己,要有这样的志,他是以公心立志,不是以私心立志,并不是我要成为博士、博士后,我要当处长,要当县长,要当省长,我要当亿万富翁,不!可以当县长,可以当省长,可以当亿万富翁,就是看你的出发点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个人,还是为社会、为大众。我有一些学佛的的朋友,心很善,现在做生意了,心里就捌扭,我天天就是想钱,天天想着发财,学佛的人不应该打这些妄想吧,他们问我该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如果你是个人发财的话,那肯定是妄想了,如果你是想为国家多交一些税,多解决一些失业人口,为国家多做贡献而发财,这个念头一转,你赚钱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的去发财。为什么呢?你不是为个人发财,你是为中华民族发财,我很希望咱们中国有一亿个亿万富翁,在座的个个都成为亿万富翁,那多美啊!发财是大家的事儿,藏富于民嘛!大河有水必须小河有水,小河有水,大河才有水。如果中国老百姓都富裕了,在《大学》、《论语》里非常强调这个事,老百姓都富裕了,整个社会都富裕了,咱们中国这么大一个盘,这么多的人口,这个绝对总量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足以震撼世界的。

所以我们说心性之学要把它放在生活上,从自然性上我们有一阴一阳的道,我们本自俱足,所以千万别在外在性的道上去攀援,去玩那些无用的事儿,就在仁义礼智信上充实自己。另外一个在修养上,在修行上还要注意一下起居,《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不妄劳作,这十二字真言就可以长生、长寿。这是《黄帝内经》的总纲啊!“饮食有节,起居有,不妄劳作”,这就是把我们生物钟调控得很好,中国古代是强调守子午二时的,现在的人,特别是大都市的人,晚上不到二、三点钟不睡觉,年青人可能抗得住,到了中年以后,那就可能很麻烦,因为人作为一个动物,有其自然性,遗传基因里面就规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这么一个程序。我们的生物程序,我们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你现在把它颠倒了,晚上瞎胡闹,白天睡大觉,那不行,所以一定要守子时,这在孟夫子就叫养夜气,养旦气。夜气就是静,我们说看一个人有没有作为,首先就看相,看这个人有没有静气,有没有定神啊!如果一个浮躁的人眼神张惶不安,说话也是冒冒失失的,神不守舍,气急败坏,你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话,就麻烦了,因为这样的人太不吉利了。吉利的人一定是神闲气定、举止安祥,一片祥和之气,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有安全感,很舒服。反过来,与那些神不守舍的人、气急败坏的人打交道,哇,那真是麻烦,谨防他的晦气把你也给感染了,也给你带来麻烦,那就太不值了。

所以养夜气,就是养静气,还要养旦气,旦气就是朝气,能够朝气勃勃。《诗经》里的话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朝气的基础是什么,是夜气养足了,你才有朝气,如果你一晚上没有睡觉,那早上你哪有朝气呀!那个眼皮都睁不开,说话都没精神,眼睛看人都走神,那你怎么行,那一定没有朝气,所以朝气一定是在夜气的基础上,你把夜气养足了,你把朝气保持住。女士们就不用去买化妆品了,自然就美丽,气色好,这个是肯定的。如果你连续两天不睡觉,你化妆都没法化,所以我们谈心性的修养一定要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在外边跟别人打交道,你有静气,有定力,有朝气,我们想一想,可以说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之中就会无往不胜。你有朝气,有静气,有定力,那么首先你的思维是清醒的,你对外部的观察是如实的,因为你不是迷迷糊糊的,因为你是清晰的,有一个清晰的主观就能得到清晰的客观,通过你思维的运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你才有正确的决策。如果酒喝多了,觉也没有睡醒,干大事儿的时候你能有正确的判断吗?能有正确的决策吗?那不可能。所以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要有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那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性修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女士们都希望自己的先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希望自己的先生天天是夜不归,天天醉得起不来,天天打麻将,天天酒色财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在学和养上要下足功夫。

这里是三极书店,这个“三极”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是天地人三极吗?还是珠穆朗玛峰三极吗?因为我今天初来乍到,今天第一次来,还不明白“三极”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有一个三极,在《易经》里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我们在心性上要把它转过来。

今天讲的是中国的心性之学,禅与中国的心性之学,但是好像没有怎么说到“禅”字,这些就是禅,禅不是在蒲团上,如果把“禅”翻译成汉语的话,一个是静虑,第二个是思维修,第三个是定。静虑:我们的思想里的杂质很多,妄想很多,就像电脑里的病毒很多,需不需要把这些污水过滤一番啊!把我们思想的杂质,像电脑里杀毒一样把它排除掉。第二,思维修,我们的思想并不都是非常优秀的,并不都是最佳的程序,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眼界没有打开,那不行,所以要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优化我们的思维结构,简化我们的思维结构,这个叫做思维修。定,学佛的人都想入定,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讲定学的人对这个定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定,用我们最通俗、最亲切,大家都有感觉的话来说就是“注意力”这三个字,你的注意力能够保持一秒钟,你就是一秒钟得定,你能够保持一个小时,你就一小时得定,你能够保持一天一夜就一天一夜能够得定,这个注意力并不只是我有一个注意力,这个注意力还有一个专注的对象,玄奘大师翻译叫“心一境性”,主观和客观在一个层面上,不移不易,不去变动,这个就叫“得定”。我们的价值观念确定了我们叫得定,狗屎不能吃,任何的传销大师来忽悠你,说狗屎吃了可以成仙,狗屎吃了有很大的神通,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因为我们有定力,我们确信狗屎不能吃。另外,当然银行不能抢的,警察不能去打的,这些我们都是有定力的,有定见的,就是把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这些习惯确定下来,推而广之,这个就需要有定力。

所以我们刚才说,立志就是需要立圣贤之志,炼性就是需要把我们思想中不干净的东西、不优秀的东西去掉,然后开眼。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维修,得大智慧,你比别人更有智慧了,你就开眼了,然后在生活之中,在工作之中你就运用无碍,你就得自在、得逍遥。所以你说这个能与禅无关吗?禅只不过是印度的一种语言翻译过来的,最高的佛教也说: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法还是佛法,并不是说贴上标签的才叫佛法,没有贴的就不是佛法。很多学佛的人就是在佛教的圈里面转,还没有走出来,都在佛所说法的圈子里玩,还不知道还有一个即非佛法,等你知道这一切不是佛法的时候,你就了不起了,这就叫“明心见性”了,才知道一切一切都是佛法。在禅宗爱说一句话,未悟之时,山是山,水是水即悟之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悟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嘛!实际上也就是《金刚经》的金刚三句,很多学佛的人也都知道,但是他就不知道在生活中怎么用,都在有相的地方去玩,就不知道在无相的地方去玩, 当然这个我也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我的新著——《禅说庄子》之《齐物论》里面、在《信心铭》里有,还有针对在机关里人与人的关系我讲了一篇《禅说庄子》之《人间事》,我今天自己也在看,我也感觉怎么这么精彩,包括《齐物论》也非常精彩,因为《信心铭》这部书,我已经讲了几年了,在网上很早就挂出来了,很多人都喜欢看,包括参禅的老参们都喜欢我讲的这个《信心铭》,今天我就自吹自擂一番。时间也很珍贵,我就到此为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的时间留给在座的朋友, 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冯老师交流。

提问:你好冯老师,您刚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那作为学佛人,尤其是初学佛,或者接触佛学的,从佛学到学佛这个阶段,怎么样在世间和出世间没有分别,我们如何在世间、在生活当中修行?如何和光同尘?谢谢您。

回答:刚才实际上我已经说了,我在一个庙里面看见一副对联:但得三业清静,何须拜佛烧香。三业清静是果,拜佛烧香是因啊!我们自己的三业,身、语、意的清静,就是讲的心性的修养,我们一定要在心性上提高自己的修养,自己的念头,自己的举心动念是优秀的,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没有什么损人利己的事,你心里边把它料理过来了,你自然语言就干净了,心灵干净的人,他的语言就一定干净。我的老师以前经常对我说,你的语言一定要干净啊!要纯正啊!不要莫名其妙啊!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就是要纯净语言,嘴上要立一个警察,但首先脑门上也要立一个警察,因为道就是利人的,大道无私,大道至公,“天下为公”,这是孔夫子在《礼记·大同篇》里说的。我们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身居要职的人,我们就是小老百姓,我们就把日常生活搞好,把家庭环境建好、生活环境弄好、左邻右舍弄好,这样就是落在实处,并不是说有什么高深的佛法,在我心目中没有什么很高深的佛法,佛法很平常。禅宗有一句话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也立不住,深深海底行也行不了,实际上都要归于平常。因为高高山顶,我想太阳高不高?念头一动就高了,宇宙大爆炸那一刻有多高,珠穆朗玛峰有多高,都随着念头的动而动;低,有多低,太平洋的海沟一万多米深,深深海底行,谁要去哪个地方呢?又没有潜水艇给我们使用。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能上能下,上的时候别翘尾巴,下的时候别当奴才,用《道德经》的话说就是宠辱若惊,我们要宠辱不惊,把这一切都以平常心来对待,过平常人的生活,平常心,要平常人、平常事儿,这样就有幸福感,离开了这个,就会不安,经常处于动荡之中、是非之中、恐惧之中,那反而不美。我一辈子无论是大风大浪怎么怎么的,我都是以平常心对待,做到一心不乱、一心不动,泰然处之,这样自然就好过了。

提问:我想问一下禅宗经常说的开悟,我想问一下开悟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心性修养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开悟了。

回答:开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小悟,禅宗里边有小悟千百次,这个小悟就很容易,就比如说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一道数学题很难做,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解题的方法,这也是悟的过程,就像当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比重,国王要他鉴别皇冠的真假,他自己又没有办法,当他泡在浴缸里时,结果水溢出来,他一下就悟出来了比重,这个都叫悟;门捷列夫做梦时,梦见自己在玩牌,一下就破译了元素周期表,这个也叫悟。就是对具体的事情,你找到了一个最简捷的解决方法,这个就是具体的悟。禅宗的悟是根本的,它是人生宇宙最根本的、在道上的那个悟,这个悟是生命本身、精神本身、大道本身三而一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理智所能及的,你如果想明确这个的话,可以看看这里的《信心铭》,另外一个庄子的《齐物论》可比我这里说得清楚多了。

提问:我在看《楞严经》七十三品时就看不下去了,搞不清楚,这个心到底是什么东西?

回答:好,这个问题在我这里就很容易了,我首先问你什么叫生命?

提问者:就像是说的因为各种缘分而让我们凑起来的,临时的一段吧,在这个地方处在临时的一段过程。

回答:大家对这个答案满不满意?(沉默)看来都不好说,因为生命这个不可说,就像你刚才问的这个心也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黄经理也是听我第二、三次举这个例子了,这次在柏林寺里给佛学院的研究生班讲课的时候,我也举了这个例子。我有一个学佛的朋友,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喝茶,满嘴是佛法,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我听了半天,我拿了一个苹果给他,我说你尝尝这个苹果好不好吃,他们是两夫妇,他们就试着把苹果吃了,我说请你说一说这个苹果是什么味儿,他说了半天,说苹果是脆的,苹果是甜的,苹果的水份很多,我说如果拿一个梨来说也是脆的、甜的,我不知道你说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或者是其它的什么。他又试着说,越说越不清楚,后来自己把自己给说糊涂了。我说:你看一个苹果的味儿你都说不清楚,你怎么能把佛法的事儿说清楚呢?后来我又简单说了一个,这里我们也可以这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盐、糖,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谁能说清咸味是什么,我送一万块钱给你,把咸味说得让大家都明白,让大家觉得你说得高明,我送你一万块钱,有没有人敢挣我这一万块钱?这个没法说的,因为那个是感觉,感觉的东西和说出来的东西是两回事儿,心,核心的东西,我们说出来的全是心的内容,是思想的内容,就像一位母亲生了一大群儿女,甚至孙女,子子孙孙,但是他和最初的那个不是一回事。

我们的心,它是一个载体,派生出了若干的精神内容、思想内容,但是我们要认识心,我们在认识心的时候,所见到的东西都是它的内容,不是它本身。就像拿一张照片,这个是我的照片,别人一看这是冯老师,都知道是我,但是我是那张照片吗?我肯定不是那张照片嘛!这个道理就那么简单,当我们在说心,在说性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但是那都是我们取得一个截片、一个表象,未必是那样,但是又很相似,的确似,但又不是,所以禅宗里面经常说一句话,似则似矣,是则不是。如果以生命来说,我们的四肢百骸,组成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我们的生命绝不是五脏六腑,绝不是心肝脾肺,不是我们的手脚、躯干、头脑,因为生命孕育其中,但是又超然于其中,所以这个也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离开身体的手只是名义的手,它已经不是手了,没有手的功能了,要它动它不能动,要它抓东西,它不能抓东西,再过几天它就腐烂了,皮也没了,肉也没了,就剩一堆骨头。所以这是一体的,心是活的,它不是非空的、非有的,说它空不是,说它有也不是,这个是很妙的,这个叫“明心见性”啊!

提问:如果您说禅和儒学有相同的思想境界的话,为什么孔孟的思想体系里面没有诞生像禅宗那么多开悟的宗师,是不是说明儒家的学说或者教育体系比禅缺少什么东西?如果缺少一部分东西的话,那么以禅解儒,或者是三教合一的思想是不是对儒家的一种拔高或者是曲解呢?

回答:孔孟里面实际上有禅的思想,因为禅的思想并不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专利,禅是普遍性的,有人的地方,有生命的地方它都存在,所以禅宗公案里面,就说达摩不来东土又怎么怎么着,并不是说达摩不来东土,中国就没禅了。中国有禅,在《庄子》里,在孟子的心性学里面也有禅味儿,在《易经》里,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这里也是有禅味的,就是说作为开悟这一条,这个是禅宗的独到的地方,已把它确定下来了,因为禅宗毕竟是宗教,跟孔孟的社会性的修养还不一样,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到中国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这么一个门派,并不是说中国没有悟道的书,在《庄子》里就有悟道的说法,因为很多公案都在谈悟道,并不是说不能悟道。但是从战国到两汉,孔孟传承中断,老庄的传承中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把这种百家争鸣的传统给打乱了。讲究大一统当然有好处,也是主流,我们也需要大一统,但是在大一统的时候往往就把这种丰富性、多样性给抹了,这个就没有传下来。

后来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发现了这个,对佛法要悟,就觉得这个很新鲜。到了宋明理学,因受禅宗的影响,觉得这个东西本来中国就有,在孔孟里面、在老庄里面也有,宋明理学你能说不叫悟吗?特别是陆王心学,在第三极的书店里,《陆九渊集》、王阳明的《传习录》、《二程语录》、《朱子语类》都摆在那的,可以看看他们是怎样面对这些问题的,但是你说的也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也有它的因缘,我最近也在说儒释道三家的这么一种区别,老庄主要侧重于自然性,孔孟侧重于社会性,佛教侧重于精神性,它们各有侧重。但是佛教也谈社会性,也谈自然性;儒家也谈自然性,也谈精神性;道家也谈社会性,也谈精神性。但是各家的主题和侧重点不一样,这就是三教的区别,但是三教也可以汇通,从南北朝开始就有三教汇通的,到了唐代圭封大师在《原人论》里边,也在谈三教会通,到了宋朝契嵩禅师也谈三教会通,我们到了明代的四大高僧,不管是憨山大师也好,藕益大师也好,也在谈三教汇通,藕益大师有《四书禅解》,憨山大师有专门的《庄子》解,这些都是很亲切的,在这么一千多年中,在儒释道共存共融的这么一个历史过程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把它们分解开来。当然,道观是道观,佛寺是佛寺,书院是书院,各有特色,各有不共之处,这也是事实,但有可以融通之处也是事实。如果我们结合着佛教华严宗的《十玄门》一看,这个没有任何异议,这个理事无碍一看,就没有任何异议,这些全部都消融在法界缘起、法界的融通之中。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我在看《六祖坛经》的时候,他已经是大彻大悟的人了,为什么他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呢?还有西藏一些活佛也好,他们只会藏语,连汉语都不太会,我们认为如果有智慧的话应该很多东西不学就应该会了,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认为对不对?

回答:在我的书里面有一个小标题,叫观世音菩萨也要学汉语,在佛教里面称为后得智。我给你们谈一个故事吧!十多年前我在贾题韬老师那里,当时国防科工委的张震寰主任,听说在贵州有一个老太太肚子里面有一个灵鹆,让贾老验证一下,送到北京来,当时气功热嘛,特异功很热,那个老太太到了成都,很多人去看,唉呀!不得了啊!肚子里会说话啊!肚子里面有一个神、有一个仙啊!我就不去,很多朋友说让我去看一看,说这个很神呢,我说这个有什么看的,这是腹语术,我五、六岁的时候就会,他们说你凭什么这么说,当时他们很不服气,张震寰主任都要把她从贵州接到北京去的啊!唉!这个,你简直是大言不惭。我说很简单,她肚子里面都有神了,都有菩萨了,贵州话和四川话很接近的,她必须自己先听明白了以后肚子里的神仙才会说话,你要给他说普通话她听不懂,必须要用四川话慢慢说她才听得懂,神仙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另外是肚子里面有神仙,那么两个同步,她也可以说,神仙也可以说话,不行,她必须听懂得了以后肚子里面的菩萨才会说话。另外当时是热天,她还穿着高领衣服遮着脖子,她不能露破绽,因为脖子亮出来,因为腹语术的鼓气,它是逆腹式呼吸,她怕露破绽,最关键的是她算命的水平就跟摆地摊算命的人水平一样,没有什么高明的,我都比她高明得多。所以我觉得的确是菩萨也得学外语,这在佛教称为后得智,你明心见性了,你也未必懂英语,你就会造原子弹?老佛爷也不会造原子弹嘛! 

提问:今天非常高兴能聆听您的讲座,我刚才拜读了您的书,就是《信心铭》,您在里面讲到修行之人不但是白天能做得了主,而且在梦间的时候也能做得了主,我想请教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在梦中也做得了主?

回答:梦中做得了主,实际上非常简单,现在参禅的人把这些话弄得越弄越迷糊,越弄越玄了,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啊!就这么简单,只要你白天能够做主,晚上肯定能够做主,就怕自己昧良心的事儿多了晚上就坐不住了。你平常贪嗔痴慢重、酒色财气重,晚上怎么把控自己?所以功夫在平时,白天的功夫,晚上他自然会显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时间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时间是一,不是二呢?我们永远只有一个时间概念——就是现在,至于说一年、一月、一天、一个小时、一个分钟,那个时间就叫比量,那要看表,要看日历我们才明白的,实际上我们人是没有时间概念,唯一的时间概念就是现在,只有现在这个时间概念,这个现在的时间概念从我们懂事开始到进火葬厂之间,它都一直随着我们寸步不离,实际上我们这一辈子一百年就是活这么一念,就是在这一念心中,很多内容、很多因缘来来去去,都在这一念之中生生灭灭、来来去去而已,如果我们这一念调理的平顺,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不愧于人,白天能做主,晚上能做主,上次能做主,下次一样的能做主,关键是你当下能不能做主?这个就是禅宗的答案。

主持人:好,今天时间关系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冯老师的开示,谢谢大家的参与。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