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文字会唱歌

许大立 原创 | 2014-04-12 17:46 | 收藏 | 投票

精美的文字会唱歌
 
                                     许大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重庆晚报副刊工作,由此结识了本书作者张纯静先生。开始是书信往来,而后是在作者会上见到他,至今二十多年间,见面也不会超过十次吧,算是君子之交了。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中等个头、脸皮白净、笑容可掬、言语轻柔,且极少发言,寄给你稿子用与不用从不催促,任由发落,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作者。
 
尽管难得见面,但是张纯静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他的稿件卷面清爽,字迹工整,文笔老道且不失机智,语言畅达而富含智慧。他熟稔历史,长于言论,对当前社会生活往往有独到的看法,并能引经据典,生发创新;而运笔灵活,侃侃而言,给人以一种耳目全新之感。在当年蓬蓬勃勃的晚报作者群中,除开根基扎实、笔力雄劲的老一辈作者,张纯静在当时的中青年作者群体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说到散文,应该是所有文体中最自由散漫的一种。所有其他文种不能收入的文字仿佛皆可列入其中。张纯静的这本书中,有杂文,有随笔,有游记,有各式各类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更有笔力深厚、章法工整的正统散文。这都是他在近三十年间繁杂的生活道路上的耕耘与收获,每一篇都值得细读,每一句都值得品味,这是一个历经沧桑的成熟男人生命的记录,也是他发自心田的咏叹与歌唱。
 
俗话说文无定法,一百个人写同题文章会有一百种写法,会有一百个起笔和结尾。可文章水平的高下不在于辞藻的堆积,也不在于词句的华丽,而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用心去写。譬如当今许多人走遍天下,时下的各类游记自然也泛滥于网络报刊,可是许多人不知道,仅仅抄录解说或者流水账般描写眼前的风景是不足取的,关键是你自己是否融入了景色之中,是否有独一无二的感受,你的意境是否走入画境之中,如果有,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游记,而非说明书的翻版。这一点张纯静是做得好的。你看他写高原,写藏地,就有与人不同的感受——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一声震天巨响,昆仑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山脉移动,河川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昆仑山,也是常是武侠小说描写的神秘之山,喜欢武侠小说的我对它无限向往之。今天,它在我的脚下了。
青藏铁路象一把利剑,把莽莽昆仑截为两段。……今天,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征程中,奇想变成了现实。当然,这倚天一剑,凝聚了中华儿女多少的血汗、艰辛、智慧和创新。
 
再看他是如何描写庐山的——
 
庐山有两个湖泊,一个是芦林湖,一个是如琴湖,都是人工湖,虽是人工湖,但湖岸雕栏玉砌,垂柳依依,很富园林特色。月下湖面平静如镜,天上一轮月,水面一轮月,时而举头,时而低眉,天上月水中月,都叫人看不够!这幅图画的近景是牯岭,白天看牯岭,总觉不怎么形象,可能是白天对比度不强吧。月下,牯岭真像一头劳累了一天的老牛卧在那里,享受着月下的安适。依山而建的牯岭镇,是庐山经济、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此刻也没有了喧嚣的市声,怡美地睡去;稀疏街灯眨着眼,那是梦的眼睛……
 
把夜晚的牯岭比作倦牛,把月下牯岭镇稀疏的街灯比作梦的眼睛,真是妙笔神来,生花添彩。
 
然而,最让我时时掩卷忖思动情的是该书的三、四两辑,那都是精短的散文,都来自生活的记忆抑或偶得偶思,文字虽短,却发于肺腑,触于心窍,耐得咀嚼,值得品味。你看《读书四题》里的《站读》,惟有无钱买书却又常去书店蹭看的人才有切身体会——
 
久选不买,当然要遭白眼,有时是不耐烦地将书一掼,象打发乞丐一样;有时是几句听不清楚的嘀咕;特别是有时“读进去了”忘了是快下班小妹们做清洁的时候,拖帕拖过去,不耐烦地吆喝:“脚!脚!”此时方从书中清醒过来,脸红到耳根,往往赶忙放下书,狼狈逃离书店。
 
    读书人在那个时代都有的经历,恰恰被张纯静捕捉到了,并且准确而生动地记录下来。他的《读书四题》题题精巧,题题有趣,让人读来颅顶清新,霍然而乐。
 
再有如《扳罾》、《乘凉》、《阳台小记》、《偷书》、《外婆的菜篮子》等等,写的都是生活小事,却篇篇趣味别致,回味悠长。作者在《茶味》中描写了知青时代喝茶的情境——
 
每家每户的火塘三脚架上都有一个黑不溜秋的瓦罐,一把粗青茶,一瓢山泉水,熬得黑红黑红,喝起来劲真大。冬天夜长,一家人围在火塘边,男的吧哒叶子烟,女的做针线活,渴了喝上一碗,倦了亦喝上一碗,很有情趣。下乡几年,我和房东江大爷一家就坐在火塘边喝瓦罐茶“摆龙门阵”,打发走了许多个寂寞的冬夜。
 
    生活的甘苦在张纯静的笔下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有时候很苦的记忆也变成了乐子,这是他始终笑对人生的一剂良方。
 
从长相上看,张纯静的确显得年轻,我一直以为他是上世纪五十甚或六十年代的后生,殊不知他生于四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属于我们同一辈人;从文学创作的经历来看,似乎他也比我辈晚了十年,然而晚成者未必落伍。从交谈中可知,张纯静还有大量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资源未被发掘利用。张纯静长于散文,但是散文不一定是他的永远的侧重。有着书香门第深厚家学渊源的他,既经受了几十年风霜雪雨的艰苦磨砺,又由知青考入大学而后做了中学教师、公务员乃至酒店总经理,有着从城市贫民进入教育界、政界而后跻身经济界的丰厚生活积淀和独到的思考,一旦这些窖藏在特定的机缘与环境中发酵,那就常常有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
 
我,以及我的文学界朋友,期待着张纯静的新起点与新突破,期待他再给我们一次大器晚成的惊喜。

 
个人简介
许大立简介:知青出身,教师出身,先后求学于四川音乐学院和重庆大学。历任重庆晚报副总编辑、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重庆经济报总编辑等职。现为重庆“三美”品牌促进会会长。高级记者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商管理硕士。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