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引发的哲学思考

付志雄 原创 | 2014-05-28 12:1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从发展的角度说,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肯定有它不被人的理性历史把握的状态。在探索这一问题时,最好不要贸然回答。因为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一开始就不是可以给出完满答案的适合对象;它不仅有自己社会发生的背景与机制,连同探索者的思维理性,也只是构筑这个真实需要的一个文化因子。

    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总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它独特的文化景观、社会风貌呈现给人们,而人的思维理性不过是这种呈现之后的事情。因此可以断言,除非我们的观念方式切入到人类本身的进化进程,否则,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不会被人们理性的状况所打扰。

    人的意识和思维,经常将主观判断和想象指涉到对象方面,试图在这一指涉范畴给出某种自洽和谐的理性状况。鉴于人类自身的缘故,人的意识往往具有社会意指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说,思维一旦进入人们指涉对象事物的观念过程,人的思维活动,在指涉某类问题(或存在)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上,就自在地表现为两者间(思维活动与问题存在)的逻辑一致性。当这种一致性(同一性)被个人的经验模式、思维方式和逻辑判断所印证,就会造成一种与真实发展进程大异其趣的文化假象:不经意间,在他们意指性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诠释中,把思维主体的观念过程和他所言说的事物、问题及存在,等价为无差别的同一物。甚至其中的概念也遭受语言逻辑的苛刻和束缚。

    在人们看来,不是这样的话,事物就会变得无法言说,思想就缺少了学理上的科学支撑。乃至为着可以言说的方便性,人们宁愿接受这种虚无的文化假象。甚至在思索包括思维本身结构其中的更加复杂的事物时(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时),一开始就将它带入通约理性的视域内!

    于是乎,在思维理性的怂恿下,真实的人类生活开始变味儿:人类对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仅仅成为在物质和精神上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客观需要。受此支配的思维和理性,便在据此确定的生产生活和目标追逐中,异化成任由这些目标和自我需求社会摆布的对象与玩偶!

    这就需要我们追问:人类原本的、真实的抑或进化意义上的现实类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风貌?此前,马哲在对这类问题回答时,是把人类对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作为现实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人类社会进程本身便直接成为哲学思辨的逻辑载体。那么当下历史条件下,哲学发展应该依托怎样的社会运行方式驾驭人类生活哲学思辨需要怎样的逻辑载体继而给出更加细致的研究与回答?这就需要哲学对当下社会的运行方式进行更加全面的科学考察。

    在此肯请注意:上面这种提问方式和哲学,与西方哲学三次转向中(发挥举足重轻)的诸位大哲们有着显著不同。他们擅长在哲学发展历史中抽取哲学问题,试图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找到开解世界疑难的锁钥。其共同特点是:对所有问题的哲学阐释全都在思维运筹和语言概念中完成,而与现实发展无涉。故而,我将这类静态的、形式的、逻辑思辨的哲学放在理性视域,划归为思维哲学。而把辩证的、历史的,以人类生产生活运行方式为依归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发展视域,定格为人类哲学

    两相比较,不难断定:现实类生活的社会风貌,只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其运行方式有关,而同抽象的哲学思辨无缘!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不是凭借抽象哲学概念和问题 ,而是依托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无论思维哲学在哲学史上发生什么转向,它对真实的人类生活未曾做出任何改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在它对人类社会运行方式的不断探索中,将哲学演变成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对未来社会的前瞻。

    于是,按照这个哲学路数看世界,人类发展就提交给哲学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就近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人类在对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社会谋取方式上究竟发生怎样的历史改变

    尽管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但关于巨变的背景和原因,很难从科学发展和知识论的角度来归宗。因为由此给出的理性线索过于纷繁、凌乱,无法按照知识论的线索将所有问题自洽、缕清。但若从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历史关照看(从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反思、探索和前瞻的角度看),对于这种巨变的背景和原因,可以这样来概说:处在全球背景下的人类生产与生活业已演变成有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结构其中的现实类生活

    具体说,只要你的行为取向是类属于人的,便无法摆脱这样一种生命选择:把你的、类属于人的三重关系(存在关系、发展关系、社会主体性关系)确立在当下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运行方式中。抑或说,人的现实类生活,必定在它满足人类日常需求的社会运行方式中,以其本来的社会风貌确立着人之为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正因为此,人类才能取得从前难以想象的发展与进步。然而,这个类属于人的本然需要,抑或把人的三重关系确立在社会运行方式之中的发展需要,并不是人的思维可以直达、观念可以直陈的理性需要。这就令以往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在回答这类哲学问题上陷入尴尬境地。

    难道不是吗?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全部变化,均可归结以下四种文化介入:1、全球化、网络和信息社会对人类存在关系的介入。2、资源配置、类群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发展关系的介入。3、相互类属、生命和谐以及市场结构地位的科学谋取对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的介入。4、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知识资本对人类智慧和心灵的介入。正是这种介入,才改变了人类变换自然的社会方式与实践文化;正是这种介入,方才在运行机制和社会构造上渗透出人的现实类生活对生命个体日渐深刻的文化影响

    进一步说,如果人的现实类生活,与人的存在关系无涉、同人的发展关系无缘,人类立足其上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便无法从中确立。人类社会发展一旦缺少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的全面关照,与人类憧憬的文化面貌相矛盾、相对立的社会现实就会无处不在,各种异化现象便会大量滋生。为此,在探索真实的人类生活需要时,特别强调观念方式的社会转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转变观念方式呢?简单说,在我们观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时,必须关注“四种文化介入”对我们观念世界所构成的潜在影响,必须对这种影响作用我们生活的发展面貌有一种哲学意识。言外之意,缺少这种社会转变的思维理性和哲学,是不会对‘四种文化介入’予以考量的。换言之,当人的思维理性和哲学,充分注意到四种文化介入人类发展风貌的深刻影响时:真实的人类生活,便会把人的存在关系奠基其中,把人的发展关系结构其上,将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确立其间。这样,人类理性就凭借这种命运相融、主体明晰、相互类属的文化介入方式,切入到人类社会的进化进程,开启了人类观念方式的历史转变。

    毋庸置疑,有了这个前提和背景,人类谋取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社会需要(生产和再生产),便自行纳入经由四种文化介入所左右的社会运行方式中。质言之,当我们观念世界的方式不再徘徊思维哲学给定的理性之域,而是因应‘四种文化介入’业已给定的社会现实,继而将人类的生命活动置身发展之域那么人类理性就将从思维理性蜕变为人的社会生命理性,人的观念方式就具有了关照整个人类及其生命类群可持续发展的流变性质。而这时的类生活,才是人类本然的、真实的,抑或进化意义上所需要的现实类生活
 

个人简介
因循一条公理:所有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生活;学习一种方法:通约历史,引领现实,预设未来,构建全新发展理念。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