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奖,一个都不能少

曹喜斌 原创 | 2014-05-28 14:48 | 收藏 | 投票

                                     艺术评奖,一个都不能少

/曹喜蛙

近日,中国当代艺术的年度大戏AAC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有关颁奖的各类话题又引起关注。中国美协等所谓官方评奖暂不去说,单说说目前各类有点所谓“商业”成分的各类评奖,有人说现在的评奖有点多、有点烂、有点不专业,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某种程度上讲各类大小评奖一个都不能少。

AAC的全称是“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是由雅昌艺术网发起的,迄今已经举办七届了,应该算是一个有品牌的奖项了。按国际上的评判标准,一个活动能连续举办35届(年),一般来说就算是个品牌了。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活动我没有参加,但从目前所披露的资料看,今年的模式应该值得称道,所谓“微论坛”虽说不排除绝对的“秀”,但能一直秀下去就不算是秀。

国内有关当代艺术方面的评奖,比较知名的除了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之外,还有乌里希克发起的CCAA、上海大学承办的“约翰·莫尔”、新星星艺术节发起的“艺术场大奖”等等,不管这些奖项的背景是一个或几个机构,还是一个或几个人,甚至所谓资本、权力等等,都算是一个声音或角逐,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确实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力量。刚刚举办两届的“海安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的两个奖项——“艺术理论奖”和“艺术批评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前一阶段就曾遭到所谓的质疑,几个曾经的评委或获奖者都参与了质疑,我觉得这个不是坏事。即使海安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这样遭到质疑的奖项,我也以为不可缺少,不该一棒子打死。

某种程度上,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成,需要一个不少于20年或50年的锻造,同样也需要各方面的声音或力量的小溪、大河的逐渐汇合,能不能最后在世界上掀起巨浪或旋风,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要以西方为师,另一方面绝对要自立门户,一个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流体系的世界绝对是可以期望的,也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看到。

眼下,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批前沿人物,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评论家、收藏家,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群体,不管是理论界抑或是收藏家,都还不能说清楚明了。多数理论和收藏都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多数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除了“挟洋而令天下”喝过洋墨水和赚过美元的少数艺术家,多数依然是沉默或起哄的大多数。包括我们的各大艺术院校,他们所用的教材都还是凌乱的,他们所读所教的世界当代美术史几乎是不包括中国的,可见我们的当代美术教育是如何的无立锥之地了,有的只是一种起哄表现的美学。

中国当代艺术史确实是起步较晚,但未必我们的当代艺术就没有可称道之处,即使所谓的起哄表现美学也是一种起步。去年中国国家画院聘请方力钧为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所谓“招安说”或“狗尾续貂说”都是各有道理的。一方面不用担心所谓国家行政命令对当代艺术的颐指气使,那样的话当代艺术就不是当代艺术了,当代艺术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避免或排除国家对当代艺术的规划或巧妙引导,据说美国政府就对美国当代艺术横扫全球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评价或引导当代艺术发展的各类手段中,除了评论家的评论、收藏家的购买、策展人的推展、基金会的资本、拍卖公司的推波助澜等等,各类评奖依然是相对学术专业的方式之一,不管是对在校生的作品评奖抑或是毕业作品评奖,不管是对群居、流浪的艺术家评奖抑或是对独居、安居的艺术家评奖,不管是对年度评奖抑或是双年展、三年展、五年展、终身评奖,不管是社区评奖还是年龄段、行业评奖,不管是花钱赞助买奖抑或是拿作品、拿物品换奖,我们都不用忌讳,因为这都是一种积极参与或互动,商业的抑或公益的,甚至安慰的抑或回馈的等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最后的审判是锱铢必较的,市场也是冷酷的,最没有价值或最急功近利的则是行政命令的粗鲁。

比如就目前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结果看,我就没有感到意外,但也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成果,所以还是需要各个层次的机构或组织能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是需要各类声音力量的聚合爆发,仅仅靠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浮在表面的这点成果是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艺复兴。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