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唱本的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

潘世东 原创 | 2014-05-29 08:26 | 收藏 | 投票

房县唱本的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

 

——陈宏斌《民间唱本》 序二

 

华师大教授  刘守华

 

      这部房县民间唱本选集的问世,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一新收获,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房县位于鄂西北,在群山拱卫之中,却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诗经》的采集编纂人之一尹吉甫就是房县人。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曾有14位帝王将相与皇亲国戚被当权者流放于此,那位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就将其子唐中宗李显在此流放了14年,使这里的山山水水和民情风俗被浓重的神奇烟云所笼罩。特别是房县的民歌,《房县志》称:“厥声近秦,厥歌好楚”,因融汇着秦音楚声而内容丰厚、风格卓绝,深受民众的喜爱和学人的关注。 
      
这部民间唱本的采集和编纂的过程就富有传奇性。编纂者陈宏斌讲,1992年,他在处置于文革时期没收的一堆废纸品时,看到有《马葫芦换妻》《小姑贤》等线装手抄唱本,因他家祖母十分喜爱听歌,父亲也一向热衷于搜集和传唱这些唱本,使他从小就很熟悉和喜爱这些唱本,于是他把这些唱本都当成宝贝收捡起来,并下决心广泛搜罗。他说:“我搜集的原则是多多益善,只要听到歌名,我都要千方百计弄到手。有时为搜集一个歌本跑无数次,历时好几年,饱尝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苦恼和迷茫,也品味过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和欢乐。”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劳作,他终于搜集到50多个本子,这次精选25个本子,整理编纂成册正式出版。 

     本书选录的这些“民间唱本”,也就是我们在民间文学教科书中所见到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口头文学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韵散结合的说唱体三大类。歌唱的韵文体又有长诗和短歌之分。长篇叙事诗俗称唱本,它既有叙事散文作品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又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乐调演唱,成为近现代最富于吸引力的民间口头文学体裁。湖北的民间叙事长诗十分发达,由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986年编印成册的《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收录的作品就多达 160部,其中的《双合莲》《钟九闹漕》和《黑暗传》这三部长诗,采录发表后好评如潮,被视为荆楚文化珍宝。其实这部分文化财富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早在三、四年前,我们就高兴地看到含有10部作品的《民间长诗》(胡崇峻主编)一书在神农架问世。这次由陈宏斌积十多年辛劳成书的《房县民间唱本》破土而出,更进一步展现出了这个艺术宝库的奇光异彩。

      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哪里呢?

      房县民间唱本的内容,以歌唱历史故事最为常见,如《三国故事歌》《说唐故事歌》《辕门斩子》《司马茂断案》等。这里的人们对三国时期和隋唐时期许多英雄豪杰的奇功伟业津津乐道,在赞叹历史人物时也展现出自己关注国家治乱兴衰的壮阔胸怀。其内容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说唐》等历史小说和相关戏曲,却也不乏新颖奇妙的艺术构造。如《司马茂断案》讲扬州书生司马茂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公事态深怀愤恨不平,便状告阎王赏罚不当,由玉皇大帝下旨让他到阴曹代阎王审理西汉时期刘邦同韩信、彭越等人的恩恩怨怨,最后由司马茂判处他们转世为三国人物来了结上世恩怨。“西汉冤案断清了,发放三国走一遭,恩恩怨怨终有报,三国演义见分晓。”这是一个借阴讽阳的有趣唱本。它将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许多人物,说成是西汉时相关人物的对应转世,借用了佛教关于轮回转世的学说。初看起来不免显得有些滑稽可笑,如仔细体味,它其实并非意在弘扬佛法,而是在为古人鸣不平,借代理阎王断案,将西汉时龙争虎斗的是非恩怨给予公正评说,显得构思新颖,可以说开“戏说”历史传奇之先河。 
      
房县唱本另一大类作品是爱情婚姻传奇,如《刘海成亲》《梁祝姻缘》《秦雪梅吊孝》《蔡明凤辞店》等。它们大都由民间传说和戏曲改编而来。《刘海成亲》《王三公子下南京》即著名戏曲剧目《刘海砍樵》和《玉堂春》。其他几个唱本所沿用的就是戏曲本名。这些民间传说和戏曲因表现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爱情婚姻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坚贞品质而深受民众喜爱,广传于世。在房县唱本中,人们又对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进行再创作,吸取它最为精彩的故事片断,在婉转歌唱中又以淋漓尽致的抒情唱段更增强了原作感人肺腑的力量,其艺术生命力至今不衰。这类唱本在演绎原作时,也不乏新鲜别致的构想,如将《梁祝姻缘》《兰桥会》《秦雪梅吊孝》和《王三公子下南京》称为“三缘记”,说他们原是天宫的金童玉女:“金童玉女思凡念,二人对面笑开颜,玉帝一见变了脸,寡人偏偏不成全。一道圣旨灵霄殿,金童玉女赶下凡,赶到人间受磨难,叫他们三世不团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世,兰玉莲和魏魁元是二世,商林和秦雪梅是三世,这三对情人三劫转世,受尽生离死别的磨难仍不能团圆,直到再次转世成为《王三公子下南京》里的王顺钦(王金龙)和玉堂春才历经坎坷而实现夫妻团圆的梦想。这个构想也是由佛教的轮回转世说生发而来。可仔细体察它不过是借用轮回转世说把这几个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串连起来,构成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系列。它们各自独立成篇时本来就感人至深,现在把它系列化,男女主人公为实现美好的爱情梦想而历经数劫,生生死死矢志不移,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就显得更令人刻骨铭心了。将戏曲故事改编成唱本演唱是一次再创造,把几个故事串连起来彼此呼应,强化和深化它的文化意蕴,又是一次创造。正是在这样由变换叙说方式而在艺术上所作的不断再创造中,使这些精美之作获得了脍炙人口的不朽生命力。 
      
在房县唱本中除以上两类流行作品外,再就是广泛表现社会风情和家庭伦理的唱本了。如《马葫芦换妻》《荒年记》《安安送米》《小姑贤》《老鼠告状》等。《老鼠告状》唱的是小老鼠恶人先告状使狸猫反遭诬陷,后经狸猫奋力辩驳终于伸张正义的故事。“小老鼠告诬状遭罚受惩,小狸猫除民害落下美名”。它以猫鼠结仇的民间童话手法来构造长诗,既诙谐有趣又饱含民间的鲜明爱憎情感。《安安送米》和《小姑贤》,叙说以和顺、孝道化解家庭矛盾的故事,在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的叙事抒情中蕴含沁人心脾的美好情操,富于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成为传统民间文学中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在这类作品中,《马葫芦换妻》和《荒年记》更属闪耀奇光异彩之作,值得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荒年记》唱的是明末崇祯年间惨绝人寰的饥荒情景,那时“树皮草根都吃完,百姓饿得哭皇天。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田园。穷人家里不烧锅,富人家里断炊烟。三岁男孩卖斗米,七岁女儿换斤盐。家家户户尽逃散,生离死别泪不干。”《荒年记》所唱的正是在这样悲惨岁月里,穷汉王金川狠心卖妻以养活一双儿女的伤心故事。它没有什么曲折跌宕的情节,出自歌师之口的就是夫妻、父母子女间在生离死别关头爱恨交织的哭诉,篇幅多达1100余行,可以说是字字血泪,撕裂人心。我将房县和神农架两地流行的《荒年记》抄本作过仔细比较,发现故事情节完全一致,然而哭诉唱段却有许多变异,看得出是歌师们在这些地方放声咏唱,自编新词,汇入了自己的血泪。《马葫芦换妻》叙述的虽是一对老夫少妻和另一对老妻少夫在旅途中自愿互换角色而皆大欢喜的喜剧故事,而这种老少错配的买卖婚姻,同样也是发生在人命贱似牛马的大荒之年。只是唱本的叙说重心放在人物遭遇的巧合,不像《荒年记》那样唱尽人间悲苦就是了。由此想到我国当下的文艺,由于浅俗“搞笑”之风弥漫艺坛,我们已很少见到表现人们在旧时代的深重苦难与奋力挣扎的动人作品了。社会对历史的完整记忆正在被淡化或消亡。这使我们不能不深感焦虑。因此当读到《荒年记》这样的唱本,不禁为之潸然泪下时,便深深感觉到这类民间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与难能可贵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当下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那些不仅以手抄本而且至今仍以口头传唱方式活态生存的唱本,无疑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受到合理保护,使之汇入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宝库,持久发挥它滋养民众心田的积极作用。
      
陈宏斌先生于今年三月专程赴汉,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将房县唱本的书稿交我审阅。我们特地安排他向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讲述了自己搜集这些唱本,并编纂成书的经过和体会。他十分珍爱这些民间文学作品,费尽心力搜集到手之后,又按照“整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恢复其原貌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我以为这些都是做得较好的。例如房县唱本的基本句式为“三句头”“四句尾”,即唱本中的每个段子都是用七言三句开头,接下来转为七言四句或扩充型“四句尾”一唱到底,直至把这一段意思唱完整再转唱下一段。陈宏斌得知这是房县唱本的传统格式后,便通篇严谨地保持了这一特色,使之别具一格,对此不能不令人称道。 
      
我至今只到过房县边沿的神农架地区,对山川风物优美而历史文化积淀又十分丰厚的房县久已心向往之,却无缘亲历其境。但愿不久能走进房县,在房县境内倾听这些唱本的演唱,和歌师们广交朋友。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