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曹永福 原创 | 2014-05-07 14:35 | 收藏 | 投票
 
 
 
 
本来,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专门去谈的,因为这在西方,是一个一目了然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不行,所以,为了使以后的研究工作顺利一点,我不得不关于这个问题啰嗦几句。
顺便插一句,最近有人指责我在对马克思的态度上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他们指出,我以前曾发文宣称:马克思无人能及,但最近却在说马克思的坏话。我的回答是:我对马克思的信仰不变,我仍然认为他无人能及。但是,我不想让自己做个糊涂虫,所以我打算对马克思主义做两件事:一是破,二是立。所谓破,即是清算其残错之处,明了其残错之因;所谓立,即是补其残缺,正其错误!
现在说正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教科书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他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好像一座高楼,哲学是楼基,政治经济学是楼身,而科学社会主义是楼顶,并且还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当然,学者们看法与它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没有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核心理论。因为,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看作核心理论的话,就会把马克思看成一个专门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证的理论家。且不论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到底在哪里,单就这种对暴力的偏好和偏执就令人厌恶(当然,一般的中国人还是喜欢革命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对此感到厌恶的);
其次,没有人认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核心理论。因为如果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就会把马克思看成一个以研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为目的的理论家。即使这个说法成立,即使马克思说的都对,都无法抹杀他对资本主义的偏见和他心里上的阴暗,而且,也会把马克思狭隘成一个不懂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的理论投机分子。
所以,学者们往往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部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体系,或者说,人的解放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其他一切理论形态都是为此服务的。
因之而论,从比喻的角度讲,所谓核心理论,并不是一座大楼的顶部,也不是主体,更不是基座,而是图纸,它是楼房的抽象形式,相应地,楼房也就是图纸的现实形式。
那么,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理论核心是什么呢?仍然比喻地说,就是图纸所以形成的总体方法,也就是存在于设计者脑海当中的需要形式化、框架化和整体化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学者们往往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唯物辩证核心论;一种是唯物史观核心论;一种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核心论。
第一种是我赞成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是我反对的。
如果我们把唯物史观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或理论核心的部分,就无法说明回答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即如果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那么,也就等于说马克思是通过唯物史观来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说,在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前,唯物史观就已经成为马克思观察这两个领域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唯物史观又从哪里来?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明确认定: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也就是说,这是他的一项研究成果,而不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一推动者,更不是整个研究过程得以前后贯通的逻辑主线。因此,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或部分理论核心!
那么,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核心原则
人们都知道,马克思主张以符合历史本相的方式认识历史——历史是怎样的,就怎样认识历史,这二者决不能相互冲突,而应该始终保持一致——这是理论思维的无条件的前提。任何一个理论家,在决定开始研究问题的时候,都会选择一种开始方式:是从一定的理论或原理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前者遵循唯心主义原则,后者遵循唯物主义原则——前者以理论为前提,后者的以事实为前提;前者的研究成果于现实、后者的研究成果则源于某种理论——这是辨别唯物与唯心的根本方法。
第二,历史是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核心视角
除了规定认识原则之外,理论家还需要确定的是:对象的真实面貌或性质是什么。马克思有过这方面的论述:只有音乐的耳朵才能欣赏音乐的美——对象之所以能成为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你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吃是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想要知道苹果的颜色,看是与之相适应的方式。
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曾在很多地方都表明自己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当前状况,还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都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中前进的——从商品到资本、从商品的二重性到阶级分化都是历史的角度——而不像一些头脑简单的人那样,认为你想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就以资本主义为对象,至于封建的、奴隶的、原始的生产方式都是可以忽略的没有用的东西。
第三,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历史的核心方法
如何符合历史的认识历史呢?也就是说,马克思在研究历史之前,必须知道历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他才能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历史才是与历史的本质属性相一致,才能与自己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相一致。
但是,他一旦知道了历史的本质属性,就等于已经彻底研究了历史啊。如果是这样的话,研究方法就是一个多余的东西了!你一定会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这就是哲学令人无奈的地方。
任何一个哲学家在开始研究问题的时候,首先在他的头脑中发生的是:他发现了某种哲学中存在的缺陷或错误,或者说发现了某种哲学中存在着与事实相背离的问题,由于此,这种哲学招致了某种批判和唾弃。但哲学家却不仅仅发现了问题,而且还发现了它的合理性。或许基于这种矛盾,他想要将这种哲学完善化,以更好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为此,他开始尽可能多地阅读其他哲学著作,从中找到解决这个哲学问题的突破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它很可能会发现原来他所关注的哲学确实错误百出、不足为虑,但无论如何,一定会有一部哲学使他停下脚步)。随着阅读量的增大,他对哲学的认识也会随之深化,直到他发现一种方法可以完善他所钟爱的哲学体系的时候,或者当他发现了谁也没有的全新的研究方法的时候,它就会热情地批判哲学,反思哲学,或者说一切哲学都会成为他批判的对象——这种批判既是他继续思考哲学问题的过程,也是他进一步验证自己哲学发现的过程;还是他强化自己哲学思维的过程——他迫切需要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来验证自己哲学发现的强大和无敌——所以,这种批判还是他的哲学发现建立自信的过程。一旦当他驳倒了所有论敌,他就会正面阐述自己的哲学体系。
所以,哲学研究方法什么时候确立的呢?答案只能是当他开始哲学批判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自己的头脑当中了,而哲学批判不仅仅是他验证自己的哲学方法过程,更是他的哲学方法的初次演练。
现在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研究过程吧:从博士论文开始,他就已经在进行哲学批判了,直至写《资本论》时也是在批判,他把它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他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时仍然在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唯一一部没有以批判命名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些都说明了一点:马克思还没有来得及正面阐述自己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验证还没有完成,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初稿。同时,我们还可以认定,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然后于唯物辩证法而存在,因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验证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即使他发现了唯物史观,但是因为没有得到完全验证,那就不能排除这种理论的错误性。而事实情况是,由于马克思只研究了欧洲史,或者说,他只是将他的唯物史观在欧洲历史中得到了完美的验证,但却没有在中国历史、亚洲历史中得到验证,这就证明唯物史观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残缺的理论,由于此,它也就必然后于辩证唯物主义,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而马克思在黑格尔那里发现: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历史是辩证的,辩证是历史的本质运动方式和根本规律。由此,他确认辩证法是唯一与历史的本质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或者说,运用辩证法研究历史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唯物辩证。只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对黑格尔做些“颠倒”,而颠倒的方式则是“从现实的历史过程出发”,“从现实的处于一定关系中的人出发”,去研究现实历史的具体过程。
可见,唯物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其他所有理论的源泉,其他理论都是在唯物辩证法的帮助下才产生的。
个人简介
热爱思考,渴望交流
每日关注 更多
曹永福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