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秧为何对自己的诗作那样自信

田德邦 原创 | 2014-06-02 22:43 | 收藏 | 投票

   柳忠秧为何对自己的诗作那样自信

                            田德邦

  

  现在阅读,我同很多人一样,不是自己很感兴趣的文章,一般很难卒读。何况在当下被称作“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的诗歌这样一种文学形式面前?以我的观察和感受,诗歌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受争议的一种体裁。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但再复杂的问题,也有其实质性的一面,其中之一,便是关于诗歌的评判标准。说到古体诗歌,几乎是人人都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但对今人写的那些古体诗,除了一些有此爱好者在小圈内自娱自乐外,其他人未必肯多看一眼。我也一样。然而,因为今年鲁迅文学奖评奖所起的风波,我把柳忠秧的《岭南赋》看得一字不剩。不仅如此,还查看了网上许多相关的文章。尤其是因为《岭南赋》在广东初评的问题,柳忠秧居然给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写了一封公开信,表达自己对《岭南赋》初评落选的强烈不满,甚至用激烈的言辞指责评委水平低下,刻意打压。从中可以肯定,柳忠秧敢于这样做,的确是认为自己的作品达到了一流水平,底气仿佛是很足的。

  柳忠秧诗作虽然在广东鲁奖初评评委那里受阻,但在湖北鲁奖初评评委这里却是全票通过。而且早前就有许多名家为其所作推介和评论。综合这些因素,柳忠秧为何对自己的诗作那样自信?思考这个问题,我感到不是自今日始。早在以往的诗歌高下之争以及一些论坛上的口水战中,就有着类似的想法。现在,我以为没有必要在网友的毁誉之间选边站队,而应着眼于造成评判标准出现分歧的各种原因。

  其一,应了“文章总是自己的好”的说法。在文章写到一定程度的群体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只是因为个性问题,有的人内敛一些,有的人张扬一些。有的人天生谦虚一些,有的人天生骄傲一些。我们许多人扪心自问:是否同样有此毛病?不要说那些已有显赫成就作为资本的名家大家,即使尚处在半瓢水状态的写作者中,不也有人憋不住内心的想法,隐晦或者直言不讳地认为自己的文章如何如何好?一般读者阅读,除了报刊杂志外,现在在网络浏览的比较多。但我的习惯,常常会去看一些大网、名网的专栏中选载的文章,对一般论坛自帖的文章,偶尔也会看看。但问题就是在这种论坛上发现的,应该说,论坛上不乏许多写得好的文章,却也有许多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一些写作者与读者总是津津乐道。如果只是自娱自乐倒也罢了,可偏偏就有些人口出狂言,怨别人有眼无珠,称自己的文章如何如何好,颇有几分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一点不奇怪,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写出了某种真情,总是有些自恋。就像中小学生们有时也会拿自己的作文声情并茂地朗诵,那种自我陶醉的神情,也是很天真的。我相信,那个发出“大海啊,真它妈的大”的人,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叹,也会沉醉在自己的抒情之中。所以,自恋是文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大家就不要互相指责了,多些理解吧!自恋源自自信,柳忠秧的自恋也是如此。

  其二,看看那么多行家都说啥了。行家评判诗文都自带了标准。先不要只顾着说人家贿赂了,说行家故意拍马屁了,关键看行家说的是不是全无道理。首先说,我写新诗,而我不是古体诗歌的写作爱好者。所以,对古体诗歌的评判还缺乏标准。即使我有标准,那标准也许不那么准确,也许根本就是一种误解。这点我对歌词是很有感触的。我的朋友中,有几个是写歌词的,有些甚至成了名家,他们在全国性的的大赛中屡屡获奖。然而,这些歌词在我看来,很是一般。我是写诗的,我觉得这些歌词远不及我的诗歌。可是,朋友们说,歌词就是这样的。他们没说,好歌词就是这样的。但我感到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是我不懂好歌词的标准。这个标准,只有歌词圈内的人和歌词行家最了解。同样,在一些评判柳忠秧《岭南赋》的文章中,我看到行家们给出的评价相当高。老实说,我也有这些评判言过其实的感觉。我对柳忠秧的作品本身不感兴趣(也许我本身对古体诗写作不感兴趣),却对行家的评论语言,评论文字中所散发的专业理论信息量非常感兴趣,觉得这些语言文字真的好极了。我在柳忠秧写给胡春华书记的万言书里,想找出他列举的行家分析的破绽,但我最终发现,这些都构不成破绽。可能有人就其中的某些评析进行指责,譬如,柳忠秧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说他评得准确、评得独到,甚至说他敢于评论,这些让人觉得有空泛、随意、无艺术含量之嫌。可是,行家们赏析的角度中,也许就需要作者有恰到好处的权衡、评判吧!我想,谁能否定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呢?几乎是批量的名家、大家的评判,是否让本来自信的柳忠秧真的就增强了自信和底气?至于是否“跑奖”或者说贿选,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其三,赏析和评判标准还真是个问题。诗文的赏析和评判是不是总在行家哪里?诗文的赏析和评判是不是就有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标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作者和读者。毋庸讳言,文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早已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作家要生存,要好好的生存,并不是靠只顾埋头写作就能达成的。在官场权力普遍寻租的情况下,文坛有限的权力也在拼命地寻租。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公正可言?可想而知,诗文还需要真正的赏析和评判标准吗?当作品根据市场方向拼命地生产时,像山一样爆发出来的作品中有多少可以算作精品?谁会不合时宜地去研究那些评判标准?所以,真正的文学评论滞后了,也没有谁去据实去评判诗文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在多数人眼里已经毫无意义。倒是一些应景应时应人的捧场文字热闹非凡。文学评论本来就是不易有统一口径之事,此刻理所当然是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大家乐意图个热闹。可是,那些不以文字谋生的人还需要文学,我们的下一代更是需要文学。文学大师们,评论专家们,都还有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在众多文体中,诗歌的评判标准,诗歌的创作走向,已经滑到了崩溃的边缘。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文学体裁,一面是一些少有成效的所谓探索,但多数却呈现碎片化和断裂状态。所以,除了需要遏制虚伪、作假、跑奖等龌龊行为外,还需要拯救我们共同的文学,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所以,那么多的行家、大师们,你们在给柳忠秧一个真实而准确的评判时,也应该给当今中国的文学一个准确的评判。

  总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柳忠秧真正的底气和自信!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