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漫议香港客家人的风水观 。

曾祥裕 原创 | 2014-08-15 08:15 | 收藏 | 投票

  曾祥裕漫议香港客家人的风水观

 

     曾祥裕(中国易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风水学院副院长,QQ421184777)

 

    

 

   香港人祖先多为客家人,客家文化中的风水观影响着他们为寻求吉祥环境而不辞辛苦四处选址,举家迁移。

 

   

 

   在香港考察风水期间,我了解到香港第一大姓氏家庭——新界邓氏家庭属香港五大家族之首。邓氏家族早在九百多年前由吉水金滩镇白沙村迁出,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现在分布在新界的屏山、厦村、大铺头、锦田、龙跃头五大村落,有三万余人。 

 

   

 

   据称,屏山松岭邓公祠是粉岭区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祠堂,它始建于1525年。这激发了我们考察邓氏开山祖坟和祖祠的愿望。

   

    这天,我们考察孙中山母亲坟地下山后,吃过午餐,本想找元郞屏山丫髻山下穴----仙人大座,因上山路上狗多且凶,未敢前行,只好下山,转至龙脉下,见后龙山如孔雀开屏,中间落脉,虾尾村山坡上一大片阳宅,推测名穴就在阳宅后山上,乙山辛向兼辰戌,水口丁未,右水倒左。

 

   离开虾尾村,驱车来到屏山天水围,沿着香港第一条文物径——屏山文物径行进, 迎面是一座保佑了邓族后人数百年的风水塔“聚星楼”。 

 

  

    一路上,穿过屏山邓氏家族后人聚居的村落,这类青砖黑瓦结构的住房在广东和福建农村随处可见。走进一广场,见到古色古香的邓氏宗祠,这个三进两院式的宏伟建筑,默默见证了岁月邓公祠的走过的春夏秋冬和人事盛衰变化。

 

   

 

  宗祠由屏山邓族的五世祖、一个元朝的正二品官员兴建。 铁青色的砖墙一尘不染,大门上方红底粉金祠名、卧虎图及壁画光彩夺目。 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屋脊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屋顶以石弯瓷制鳌鱼和狮子作装饰,室内的主梁和横梁均有精美的雕饰,刻工极为精致。正厅的祭坛中,供奉着刻有龙头的宋朝邓惟汲及其妻——宋高宗之女、孝宗之娣、光宗之姑母赵氏的木主牌。

 

   最后一进的祖龛宗祠,现在仍作屏山邓族祭祖、庆祝节日之用。宗祠内记录了屏山邓族历代的功名 。

 

 邓氏人津津乐道的是邓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品质。

 

  当我们怀着恭敬心走进邓氏家族的神圣殿堂,门前一位工作人员礼貌示意请进,她语调柔和,面带微笑。

   

    我看到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却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在这里,我要提醒朋友记住宗祠的通道的色彩有等级讲究。据说邓氏宗祠是香港唯一正一品官宗祠。邓氏宗祠的楹联表明了家族的渊源和追求的目标:

 

    邓氏宗祠大门联

  南阳承世泽,东汉启勲名。

 

  邓氏宗祠神楼联:

  俎豆千秋,吉水流芳苹馨藻洁,屏山毓秀椒衍瓜绵。

 

  邓氏宗祠春秋二祭大门联:

  屏翰仰闽侯,绍南阳之世冑,今朝派衍支蕃,不替衣冠隆祀典;

  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进入祠堂内,恍如走在大陆显赫家族祠堂内,建筑物的装饰极尽华美和吉祥氛围。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著邓族先祖神位。

  

    经测,邓氏宗祠屹立在屏山粉岭龙跃头,为龙钟穴的,坐向为乙山辛向104度,水口丁未,右水倒左,乾亥水过堂。据说,这个宗祠三房丁多,二房次之,长房更次,读书人出了不少,也有不少人做生意,但无像李嘉诚这样的富豪。

 

   走出邓氏宗祠,我们意犹未尽走进左侧愈乔二公祠堂以及觐廷书院。它们的坐向同样与邓氏宗祠坐穴一致。

 

   

 

   此时外面下雨,我们与邓氏后裔聊天,据他说,錦田鄧氏邓姓家族从江西吉水—广东阳春—新界岑田(北宋)—大埔头—竹村等(宋末)到了明朝萬歷年間,鄧氏後裔鄧啟勳已是富甲一方,擁有良田萬畝;成為第一望族而他們的不少旁支亦從錦田一帶遷移到粉嶺等各地定居。

 

   想不到,邓氏开山祖鄧符協来自我们江西吉安,那时代由唐代杨公开创的 江西形势派风水大行其道,邓氏开山祖也懂风水,路过香港见元朗风水好,遂下决心举家从内地东莞迁往香港,并将祖坟一并迁至此。

 

   这种见好风水就上的勇气,源自于风水的魅力。可见客家人到了天涯海角,也要将风水的种子播洒到新开辟的环境中。从邓氏宗祠开山祖的迁居史考证了客家人的风水意识由来已久,并把风水视为生存发展的保护神。

 

 

   重视风水给家族带来平安和繁荣。历史上,当饱受战乱颠跛之苦邓氏开山祖鄧符協决定举家迁往香港元朗的时候,香港还是个盛产珍珠和盐的渔村,北宋政府甚至还没有设立官盐场禁止贩卖私盐。他大胆的决定不能不说是英明——在接下来的近千年历史里,远离中原主战场的香港,一直都是躲避战乱者的选择。

 

        

   客家人重视风水,也重视读书。 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一九三一至一九六一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 

 

   据考证,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其功用既是水口塔,也是文峰塔。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已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約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層,最上層供奉魁星。聚星樓是為了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

 

    香港之行,让我与来自江西吉安的客家人相逢,让我惊奇的是他们身处西风盛行的香港,但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客家习俗。

 

   香港邓氏宗祠至今仍旧用作族人点丁灯,饮丁酒的地方。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凡在过去一年内添了男丁的,都燃亮花灯,悬挂于祠堂横梁之上。花灯上写上诸如旨福归堂、状元及第、引儿板桂、添丁发财等吉祥语句,代表身为父母者的心声。花灯下悬挂了婴儿名字,筷子、红萝卜、芋头等,希望祖先庇荫。每个添了丁的家庭会备有红桶,内有水果、米粮,并有燃着的蜡烛,置于族中崇祀的主神像前,早晚上香,祈求保佑。元宵当晚,添丁者按谷例以盘菜形式宴请族人饮丁酒。一桌八人,围坐共享一盘食物,象征团圆之意,而菜式分层叠放,有上下和睦,不分彼此的意思。

 

   邓氏家族早期盘菜的材料分为五层,由下至上是萝卜、菜头、猪皮、鱿鱼,最上面的是猪肉和白切鸡,时至今日,盘菜的材料比以前丰富得多,除上述六种外,还有豆腐、鳝干、荷兰豆、鲜虾、冬菇等,一盘食物净重十余斤。在香港吃盘菜意味着喜庆。在宗祠里吃盘菜,则表明是全族人的大喜日子。现在新界地区已将盘菜作为旅游饮食文化的传统佳肴款待四方来客。

 

   香港邓氏宗祠还是族人举行婚丧嫁娶典礼和村族进行磋商重大事项的场所。而最为盛典的,还是十年一次的全族人“太平清醮”。太平清醮目的是祈求地方上的平安。建醮仪式多以道教方式进行,且过程十分复杂,建醮期间或完毕,会安排戏班在宗祠内上演“神功戏”,意使神人共乐,同享升平,全族男女老少都来庆祝此项盛典。

 

   香港之行,让我赞叹不已的是,在当下香港高楼林立包围下,但香港宗族祠堂保护完善,随处可见。香港政府出资维修和管理,让这些宗祠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成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