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关中,诗意陕西

党双忍 原创 | 2014-08-25 15:00 | 收藏 | 投票

  摊开陕西植被图,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惊讶发现:陕南、陕北和关中“三大板块”呈现三种不同的颜色。陕南板块,面积最大,颜色也最深;陕北板块,面积其次,颜色也略浅;关中板块,面积最小,颜色也最浅。

  陕南,也是秦巴山区。不少人心目中,秦巴山区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令世界称奇,令国人刮目的生态宝库。偌大中国,仅存西藏灵芝地区、东北大兴安岭和陕南秦巴山区三大板块相对完整森林,在其中蕴藏着弥足珍贵的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基因库。在三大板块完整森林中,秦巴林区处于中国版图中心地带,是“一江清水供北京”水源涵养区。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华“父亲山”。秦岭林区是天赋珍稀野生植物园,也是天赋珍稀野生动物园,“秦岭四宝”蜚声中外。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秦巴林区举足轻重。秦巴林业生态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思路、大手笔。可以考虑,将沿秦岭主梁、碎片化分布的自然保护区集中连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秦岭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在“大秦岭自然保护区”畅通无阻,自由迁徙。秦岭是生态宝库,也是景色秀丽的福地。可以考虑,组建大秦岭森林公园联盟或大秦岭森林公园集团,统筹规划分布于秦岭南坡北麓的森林公园,使其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秦岭七十二峪,不少已经成为生态旅游综合体,要坚持保护优先,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管护和引导。在条件成熟时,与国际接轨,与甘肃、河南、湖北合作,将“大秦岭自然保护区”和“大秦岭森林公园联盟”整合建设成“秦岭国家公园”或者“秦岭中央公园”。“秦岭国家公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无比珍贵的共同生态财富。按照相同思路,整合巴山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旅游。当下,要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水源涵养林建设,进一步把绿色版图做大,并使绿色版图由绿变美,彰显“七彩秦岭”。

  陕北,也是黄土高原和长城沙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发生了两个全国瞩目的重大变化。第一个重大变化叫“人变富”。依托天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陕北成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能源化工基地,延安、榆林的城镇发展起来了,城乡居民也富裕起来了。第二个重大变化是“地变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就是发生在陕北的奇迹。延安黄土高原,广披绿装,难见黄色。榆林长城风沙区,也广披绿装,难见荒沙。地不再黄,沙不再荒,这已是了不起的生态建设成就。特别是榆林流动沙地治理成就,堪称“中国第一,全球一流”。但是,这只是初步成果,阶段性成果。我们所栽植的树还是小树,有了森林之形却无森林之实,可以计算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健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尚须假以时日。也就是说,现在的陕北绿色是“浅绿色”,不少地方的绿色是“草绿色”不是“树绿色”。陕北依然是全国生态脆弱地区,每年依然有大量泥沙涌入“母亲河”。在陕北恢复与重建稳定森林生态功能区还有很多工作。要在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使山林长久得以休养生息。治沙工作站在了新起点,要在“草盖沙”的基础上,探索“树固沙”之路,逐步使沙区植被稀疏林化、稳态化。陕北地广人稀,植树造林的人工成本日益增加,要注意发挥飞播造林优势,探索延安北部、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新路径。总之,陕北要千方百计扩大绿色版图,提升绿色空间质量,实现“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草绿色”向“树绿色”转变,“草盖沙”向“树固沙”跨越。

  关中,也即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在中国河流水系中,渭河不大;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西安不大;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关中不大。甚至可以这样说,关中平原是中国平原中的“小不点”。然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从西周到汉唐,1100多年的历史流淌在渭水、在关中、在西安,因此,在历史长河中关中是一条大河,西安是一条大河。关中是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自古便是“帝王州”。西安曾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的人间仙境,是无与伦比的13朝古都,也是与罗马、开罗、雅典齐名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心之一。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古城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其实,这些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曾经茂密的“关中森林”和精美的“关中园林”。

  森林变耕地,沧海变桑田,这是早期文明的的生态足迹。在开启中华文明之先,关中是莽莽森林。史前的关中,是森林也是古人类活动中心。蓝田猿人时代,关中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繁茂。先祖华胥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的故事就发生在关中一带、渭河两岸。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关中多处发现,仰韶文化以半坡人为典型,那时开始种植养殖活动,也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森林生态系统尚未远去。森林是天然之物,田园是人工之物。经过3000多年垦殖之后,关中的森林退却,但关中之南是秦岭林区,之西是关陇林区,之北是桥山林区,之东是黄河天堑,春秋战国时代,关中尚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称“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张良用“金城千里”劝说刘邦定都关中。经过周秦汉唐长达两千多年开发经营,“关中森林”完全遁形,因大都市的木材、薪柴需要旺盛,关中周边林区也遭受重创。但是,在“关中森林”遁形之后,“关中园林”随之崛起,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精美绝伦,惊艳世界。“中国园林”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谓,而“关中园林”堪称是“中国园林之母”。

  中国园林最初以供帝王狩猎的“囿”出世,这有点像今天的森林公园。只不过囿里的物种比之今日森林公园要丰富很多,主人可以在里面游憩、打猎、烧烤。周文王在西安西南灵沼乡建灵台公园,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森林公园。在《诗经》中有不少描述关中园林的诗句。《大雅·灵台》“王在灵囿”。“糜鹿攸伏”,“白鸟翯翯”,“於牣鱼跃”,“矇瞍奏公”。《小雅·鹤鸣》写道了“乐彼之园”,“九皋”,“树檀”,“其下维萚”,“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声闻天下”等等,说其是中国第一首园林诗也不为过!中国园林史上皇家造园长盛不衰,所占比例甚大,影响深远。关中是13朝故都所在地,皇家园林遍布八百里秦川。在西安的人对“上林苑”并不陌生。今日之西安城,坐落于昔日之上林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在秦旧苑址上扩建而成。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在中国园林史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汉建筑宫苑。秦宫汉苑是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中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一池三山”格局,由此奠定中国园林发展之基,并深深影响明清造园活动。庄重威严咸阳宫,高低冥迷阿房宫;汉长安长寿常乐长乐宫,人间天堂未央宫,千门万户建章宫,楼观相属甘泉宫。隋唐时期关中园林上升为写意山水园,诗情画意走进园林,达到“园林无俗情”的至高境界。隋大兴城大兴宫、芙蓉园;唐长安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等等。关中寺庙星罗棋布,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卧龙寺、广仁寺、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草堂寺……,每一座寺庙就是一处园林。关中72座皇陵,每座皇陵就是一个时代,一处园林的里程碑。

  隋唐时代,长安四周,园林遍布,可谓“盛极一时”。各类园林在大西安、大关中荟萃,这里俨然成就一个“园林的世界”。太平公主的定昆庄,利用西郊汉代定昆池旧址建设。园中“累石为山,以像华岳,引水为涧,以像天津。飞阁步檐,斜桥磴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又为九曲流杯池,作石莲花台,泉于台中流出,穷天下壮丽。”唐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唐诗与唐代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风光秀丽的终南山下,文人园林别业密集分布。著名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里,“别业”是唐时园林、田园的一种称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时,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坐看行云变幻,生动刻画出隐居者。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不记得回家的时间了,自由惬意,随性而为,谈到哪里算哪里。诗人捕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表现退隐者豁达性格,直白的话语将诗味、理趣二者兼备。“终南别业”环境优美,王维的“别业”不止一处。在蓝田的“辋川别业”,仅见诸文字的景点达20余个,以“辋川别业”为题,王维写下不少诗歌。所以介绍王维的诗歌和王维的别业,目的只有一个,即是说历史上的关中是“森林关中”、“园林关中”;历史上的关中是永远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美丽关中”,是万邦朝贺、万世敬仰之精美绝伦的“诗意关中”。明清时期所说“关中八景”,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或自然风景或园林景观。

  固然,历史不可重复,逝去的岁月别指望回来。但是,园林关中、美丽关中可以建设,可以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故园已去,精神永存。园林化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诗意表达,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诗意气质。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大地园林化”问题。1958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毛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得到改变。种树要种好,要有一定的规格,不是种了就算了,株行距,各种树种搭配要合适,到处像公园,做到这样,就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园林化比绿化的层次高、要求高。1958年12月10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发出“大地园林化”号召:“应当争取在若干年内,根据地方条件,把现有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逐步缩减到1/3左右,而以其余的一部分土地实行轮休,种牧草、肥田草,另一部分土地植树造林,挖湖蓄水,在平地、山上和水面都可以大种其万紫千红的观赏植物,实行大地园林化”。响应“大地园林化”号召,在城市公园营造中继承和发展造园传统,但未能避免一时狂热,此后相当长时期不再提及“大地园林化”。改革开放后,中西园林大碰撞、大交流,“大地园林化”获得了新的阐释和新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之后,“美丽中国”已不再是空洞口号,而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行动。祖国“大地园林化”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更高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重要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园林化已经成为引领关中各地科学发展目标。我们要建设的大西安是园林化大西安,我们要建设的大关中是园林化大关中,我们要建设的关天经济区是园林化关天经济区,我们要打造的丝绸之路新起点也是园林化新起点。宝鸡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西安、延安两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西安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汉城湖遗址公园、浐灞生态新区、西咸田园都市新区、渭河生态景观走廊、秦岭国家植物园等园林项目陆续走进城乡居民生活,一个现代“园林关中”、“美丽关中”呼之欲出。2012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一环、两带、三区、六片、八化。即,“一环”是关中旅游环线园林化;“两带”是渭河生态防护景观林带、宝鸡潼关高速公路景观林带;“三区”:秦岭水源涵养林区、关中田园生态景观区、渭北生态经济防护林区;“六片”是宝鸡园林化、咸阳园林化、杨凌园林化、铜川园林化、渭南园林化、商洛园林化;“八化”是城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渠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生态景观化、出入境口优美化、荒山荒坡全绿化、城市森林化。可以考虑,再布局创建、提升一千个园林精品,点相面呼应。关中是陕西“白菜心”,陕西的“心脏”,也是陕西的“门面”。“园林关中”是“美丽陕西”的重要支撑。有关党委和政府把抓GDP节省下来的力气,用于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坚定实施不打折扣、不走样,到2020年,“园林关中”将屹立于世,“美丽陕西”将屹立于世,也必将为“美丽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