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济中华:电视系列片《汉江》第四集

潘世东 原创 | 2014-08-30 11:55 | 收藏 | 投票

 魂济中华:电视系列片《汉江》第四集

 

引子

【解说】

    从高处俯瞰陕西旬阳县城,汉江及其支流旬河形成一个“S”型图案绕城而过。河床两边,阴鱼岛和阳鱼岛首尾相逐、对称互抱,宛如一幅天然太极图,惟妙惟肖。

 

【解说】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道家的解释中,太极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它存在于混沌时期之后,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太极图中的阴与阳就是道。

这个天作于地的太极图,仿佛是汉江边一个巨大的图腾,它的精神气质深深影响着一方水土,默默滋养着两岸子民。

 

【采访】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中国有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儒家在北方,道家在南方。但是中国的道家它不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中国的道家恰好处在南北交界的汉水和淮河流域。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老子、庄子,他恰恰都处于南北交界这个地方。

 

【解说】

    这一弯江水究竟与道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五千多年实证可考的华夏文化又是用怎样的方式实践着天人合一的诗意生活呢?

 

单元一    上善若水

【解说】

    相传,在汉江之畔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老子的老师常枞即将离开人世,临终前,常枞用微弱的声音问老子:“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回答:“牙齿刚强,舌头软弱。”常枞不语,缓缓张开嘴巴,由于年老体衰,常枞的牙齿早已掉光,而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深受启发的老子含泪而问:“今后,我将以谁为师?”“以水为师”,是老师最后的遗言。

 

【采访】

陈新剑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 教授  襄阳市社科联 副主席

    老子的老师常枞在临死之前给老子传授了一个哲学道理就是“以柔克刚”。

 

【解说】

道家哲学就起源于汉江之滨。

1993年,在江汉平原腹地——湖北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了八百余枚竹简,在这批2300年前的竹简中包括道家典籍两篇,分别为《老子》和《太一生水》。

《老子》成书一向被视为道家思想成型的标志,而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文本。

 

【采访】

唐明邦  中国周易研究会 原会长  武汉大学 教授

    老子》那本书呢,是个原典,他很多东西是他首创的,第一次提出来的。

 

赵铮  荆楚理工学院 教授

从郭店整个楚墓出土的楚简应该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恰恰反映了楚学的一种概貌,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又兼收并蓄了儒家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学术和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很长时期。

 

【解说】

郭店竹简的出土不仅印证了道家思想起源于汉江流域,同时也揭示着道家思想与古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片汉江浸润的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特质能够孕育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体系呢?

 

【采访】

唐明邦  中国周易研究会 原会长 武汉大学 教授

这个道家思想啊,可以说就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巫祀的文化,巫祀文化在先秦,在周以前,夏商时期那是很盛行。

 

王玉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那么在这个地方呢,它因为这个,在山的南边,然后山清水秀,这个地方的人呢,他就崇拜一些自然的东西,阴柔的东西,久而久之呢,就慢慢形成一些,这个道家早期一些思想的雏形,再慢慢的就成了这个老子的学说,于是就有了《道德经》,慢慢就有了这种学派。

 

赵铮  荆楚理工学院 教授

现在讲的道家,道家文化老庄,其实它的根源应该是楚文化,楚文化的母亲应该是我们汉水。

 

【解说】

道家与儒家是中华文明的两座高峰,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不论是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内心中的支撑就是道与儒。正如国学大师林语堂所言:在心理和灵魂的构成上,道家和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个方面,前者使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后者使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

 

【解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或许是众多中国人学会背诵的第一首古诗,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解说】

在襄阳东南15公里处有一座鹿门山。这里曾是一批著名文人的栖隐之地,他们包括汉代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孟浩然。

鹿门山内的孟浩然纪念馆据说是孟浩然的隐居地。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4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襄阳鹿门山中。40岁时,孟浩然满怀信心进京应举,谁知却榜上无名,怅然而归。

 

【解说】

仕途受挫让孟浩然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道家思想中的散淡与顺应自然成为他自我排遣、抚慰内心的一剂良药,他的诗作内容也由早期的政治诗和边塞诗转为田园诗为主,在冲淡自然中又透出壮逸之气,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价孟浩然的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孟浩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过故人庄》。

 

【采访】

黄丽峰  南阳师范学院 教授

非常平淡,就好像是孟浩然坐在我们对面,跟我们谈他一次经历一样,太平淡了。但是它里边,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没有客套,没有推辞,没有寒暄,朋友邀请我我就去了,而且我很高兴,所以走在田野里边,我看到非常美丽的田园景色,我享受着和朋友在一块儿欢宴的那种轻松,那种喜悦。所以,到最后,情不自禁说,哎,九月九那天,我还到你这儿来。你看,这种感觉。就是整个在这首诗里边那种诗味,是什么呢?就是喜爱田园,喜爱真淳。

 

【解说】

后世把孟浩然和王维并称为“王孟诗派”,这一诗派开创了盛唐田园山水诗的先声。

 

【采访】

叶植  湖北文理学院 教授  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 所长

为什么大家感觉到唐代襄阳非常辉煌呢?就是因为唐代襄阳出了一批诗人,尤其是山水诗人孟浩然,他可以说是山水诗人在这里开宗立派。

 

黄丽峰  南阳师范学院 教授

李白那样高傲的一个诗人,竟然在孟浩然面前有一种什么感觉呢?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呢,非常地敬仰。

 

陈新剑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 教授  襄阳市社科联 副主席

闻一多先生抗战时在西南联大讲课,他专门讲孟浩然这一章,只有襄阳的山水,只有楚山汉水能养育浩然。

 

【解说】

孟浩然的人生轨迹并非个例,他映射着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受挫于政治的文人群体,当他们在传统儒家求取功名的道路上碰壁之后,道家思想就成了他们内心自救的另一选择。

 

采访

杨立志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  会长  教授

在传统儒家观念里,强调进取,我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然后做官一步一步地提升,但是这条路太窄,我们说它是一个非常非常窄的独木桥,很多人是没有办法在这个独木桥上能走到顶端的,那么怎么办呢?他还要生活,他还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有自己的物质生活,那么就需要心理的平衡,这就在道家这个地方能得到很多滋养。所以说我们看,很多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也好李白也好,这些人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

 

唐明邦  中国周易研究会 原会长  武汉大学 教授

中国的大科学家,差不多都是考进士举人这些科举考试失败的,宋应星、沈括、李时珍都是那一类的人物。

 

【解说】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长期的战乱,民生凋敝、经济萧条,汉高祖及其之后的文帝、景帝把道家思想融入到治国方略中,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与民生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采访】

何晓明  湖北大学 教授

无为而治就是说,好像看起来呀,统治者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策规定,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实际上,他是让整个社会按照它自身的经济规律,来这种健康地、自然地发展。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当一个国家,经过了激烈战乱的时候,经过了大起大落之后,老百姓刚刚平定下来,这个时候,边疆比较安宁,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的生活。文景之治恰恰符合了这一点。

 

【解说】

道家思想诞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老子之外,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一批先贤,几乎同一时期,在西方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采访】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那真是群星灿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等。那么汉水这个地方,成了诸子百家他们交流和碰撞的一个中心点。

 

徐少华  武汉大学 教授

应该说那个时候,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的最伟大的时代,最奠基的时代。

 

李汉荣  汉中市作家协会 主席

道不远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道的源头,也是道的化身,所有哲学,所有的宗教是来源于生命,而我们生命是来源于生命,来源于对宇宙的感悟。所以当我们读懂了汉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读懂了没有污染的那个真实的一个本我、本心的时候,我们就理解了道。

 

常修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

    如果把我们整个中华文明,或者叫华夏文明比喻成一个股份公司的话,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儒家的股份占的比重太高了,股权比重过高,以至于形成控股状态。那么相应之下挤压了道家股份的空间。从今后我们这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大战略、大时代来考虑,我个人认为应该压缩儒家思想的股权比例,扩大道家思想,老子思想的股权比例。

 

单元二 道教渊蔽

【解说】

    在陕西汉中留坝县,群山环抱中的这处建筑古朴而静谧,这里是祭祀汉朝著名谋士张良的祠堂,当地百姓称为张良庙,它的建造者是张良的十世孙张鲁。张鲁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并不亚于他的先祖,他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在汉中建立了一个长达30年的政教合一政权。

 

【采访】

郭清华  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主任

张鲁的五斗米教,他到处设的有驿站,按今天的行话说,就叫官方招待所。十里一亭,十亭一驿站,到处都设。

 

杨立志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  会长  教授

这些旅馆里边放的有米有肉有菜,定期有人去放,那你从这个地方走你就能吃多少就做多少,你不能拿走。

 

张昌文  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张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创立了汉中一方太平盛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安居乐业,这样一种局面。

 

【解说】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张鲁的祖父张陵,他以盛行于民众间的道家思想为基础,奉《道德经》为经典,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自己则作为教祖,创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前身。

 

【采访】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张鲁张氏家族为道德经还做了注解,写了一本书叫《老子想尔注》,这本书作为道教的经典让大家来阅读。使粗俗的民间宗教披上了光滑亮丽的,具有思辨色彩的,能让上层接受的这样一个华丽的文化外衣。

 

王玉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由于这个道家,加上一些宗教的东西,就糅合成了一种道教,那么道教呢,也在这个汉水流域就流行起来了。

 

夏日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楚文化研究所 所长

汉江流域这样形成发展起来的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是最辉煌的一页,对中国道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解说】

道教自创立之后一直都在中国深具影响,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成吉思汗尊道长丘处机为神仙;而到了明朝时,道教终在其发源地汉江之滨迎来了自己的辉煌顶峰

 

【解说】

公元1412年,在汉江南岸的武当山上正在进行的是一个被后人称为“补秦皇汉武之遗”的伟大工程。

这一年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夺取皇位后的第九年,急需证明自己登基是顺应天意的朱棣在修建北京紫禁城的同时,征召三十万工匠大修武当,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大规模宗教建筑工程。

 

【采访】

王玉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通过宗教的东西告诉老百姓,我这个天子是天来赐给我的,是有神来保佑我的,于是他就把武当山那个地方修一个他的家庙,借助这个宗教的力量,来使他的政权得以稳固。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同时在这种期求当中把朱棣本人和真武大帝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武大帝的形象就是朱棣的形象。让南方的老百姓在崇奉真武大帝的时候,内心深处泯灭掉了对建文帝的怀念。

 

【解说】

历时14年之后,大修武当这一旷古工程终告结束。修建一新的武当共建成净乐、玉虚等九宫,太玄、元和等八观以及庵堂、岩庙、祠亭等共三十三处建筑群。通往武当山金顶的一百四十里神道两旁五里一宫十里庵,丹墙翠瓦望玲珑,后人称这一工程为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朱棣还把武当山崇封为“大岳太和山”,名位排在五岳之上,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1994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直到今天,这座云雾缭绕中的道教第一仙山依然以其浓厚的道教文化和精美的道教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众。

 

【解说】

有意思的是,汉江沿岸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全都与道教有关。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座陵墓始建于1519年,最早是明兴献王朱佑杬的王墓,可是他的儿子朱厚熜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明朝的嘉靖皇帝,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嘉靖终于如愿以偿,把父亲朱佑杬追尊为恭睿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

位于钟祥兴献王府内的这座凤翔宫就是嘉靖出生的地方,因为嘉靖出生时恰巧他父亲的朋友纯阴道长羽化去世,因此人们传说嘉靖是道士转世。登上皇位之后,嘉靖对道教表现出了极度的痴迷,他不仅任用道士做朝廷的高官,甚至他给自己加封的道号长达85个字。

 

【采访】

李斌  明显陵管理处 处长

在所有的明代皇帝当中,穿过道袍的,只有咱们嘉靖皇帝。

 

王玉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他在他治国的时候,他往往采取道家的一些理念,就是想通过一种因循自然,或者通过一种柔弱胜刚强的一种,或者通过一种无为的手段,来治理当时他所在的那个朝代,那个国家。

 

【解说】

正是这样一位崇信道教的皇帝,在重修父亲陵墓的时候,把道教的文化符号也巧妙地与周围的山水地势相结合,因而成就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独具一格的明代皇陵。

 

【采访】

杨立志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  会长  教授

    (显陵)里边它的装饰的花纹,比如说追求长寿、长生这种观念,在显陵里边很多砖雕、石雕的花纹里边可以看到这个痕迹。

 

李斌  明显陵管理处 处长

你比如说显陵的神道,龙形神道,它是弯曲的,它不是通直的。把弯曲的龙形神道和周边的环境融到一起,构成这个道教里的阴阳八卦图,使人走在神道之上,好像要融入到阴阳八卦之中,感觉到高深莫测。

 

【解说】

道家经典《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这里,水,就是道的化身,水,就是道的来源。

单元三  浪漫自由

【解说】

这是一首流传于陕西紫阳地区的民歌,它的名字叫做《郎在对门唱山歌》,讲的是一个女孩被情郎的山歌吸引而无心织布的内心感受。紫阳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说】

紫阳,是全国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这位叫做张伯端的紫阳真人,是道教全真派南宗鼻祖,对后世影响很大,传说中紫阳正是他修行传道的地方。如今,人们仍然能从紫阳人的生活中感受到几分道家文化中的散淡与率真。

 

【采访】

权春国  紫阳县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场上唱歌的跳舞的,也有老太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没事就在这桂花树下唱歌啊,她身上可能没有多少钱,但是她生活过得很充足,这是我们紫阳人以道家理念培养的,这就是人的性格。

 

夏清华  紫阳民歌传承人

    谁都能唱歌,我母亲在家里干活,手上在纳鞋底,边纳鞋底边唱,她唱的歌我现在都还记得。

 

权春国  紫阳县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比如老太太的老伴死了,不叫丈夫,她叫姊妹,喊得很亲切,她叫姊妹,比如哭的时候:我的姊妹唉姊妹唉,你怎么这么走了哎我的姊妹呀,来世还是做我的好姊妹唉姊妹呀。她是这样地哭。

 

戴承元  安康学院 教授  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主任

这一块又和楚国的这种楚骚精神连在一起的。这样就是人本性当中的那样一种浪漫、那样一种率真,体现出来。

 

【解说】

    这种率真和浪漫的气质绵延在汉江的两岸,贯穿着汉江的历史,古往今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无数的传奇故事在这里经久流传。

 

【解说】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这是一次改变了时代命运的送别,正是这次送别成就了越王勾践最终复仇成功灭亡吴国;这也是一次饱受争议的送别,为了助越王灭吴,这个男人不惜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献给吴王,好让其耽于女色无心朝政。这对依依惜别的男女就是范蠡和西施。

 

【解说】

范蠡的故乡在汉江支流丹江旁的河南淅川县,范蠡是在越王勾践惨败于吴王夫差之后开始辅佐勾践的,他陪着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归国之后他又为勾践拟定了兴越灭吴九术,而献西施给吴王就是九术中的美人计。在苦心辅佐勾践二十多年后,范蠡终于助勾践灭掉吴国,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就在这个辉煌的时刻,范蠡却悄悄地辞官而去。

 

【采访】

二月河  作家

狡兔死走狗烹,范蠡也懂得这个东西,预先逃跑了,预先选择了一条这种退隐的道路。

 

聂振弢  南阳师范学院 教授

他给勾践讲,大王,你的事都办成了,我要走了。那不让他走,说你不能走,成了咱们共享荣华富贵。你要不走的话,我把一半国土给你,赏给你。你要走的话,我把你全家给杀了。威胁利诱都使尽了,但是他笑笑不吭声,第二天早上就找不着了。

 

【解说】

传说中,归隐后的范蠡携西施泛舟于江湖。此后,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商业经营并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后三次将自己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仗义疏财施散乡梓,一直到88岁,这位智者才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采访】

聂振  南阳师范学院 教授 

所以我说这是,“辉煌天造,潇洒自营”。人的辉煌,一半在天,一半在自己。而你想潇洒,全靠你自己。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那么在保持主体人格独立性和选择性的时候,范蠡可能在这个方面是楷模。

 

【解说】

    与范蠡的挥洒自如不同,一个出生于汉江边的渔家女子,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这片土地追求自由的精神气质,她就是曾将古曲《阳春白雪》入歌传唱的莫愁女。

因为能歌善舞,名声在外,莫愁女被楚襄王强征进宫中作了歌舞女官,她的未婚夫则被放逐扬州。莫愁目送载着未婚夫的小船远去,含忿举身投江,用她美丽的生命在汉江边留下了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凄美故事。

 

【解说】

    这就是流淌在汉江中的文化基因,无论是紫阳真情流露的山歌还是范蠡归隐散财的潇洒,抑或是莫愁女投江自尽的壮烈,他们无不在向世人展示着这种自由浪漫的基因。

 

【采访】

孟修祥  长江大学 教授 

南方具有一种浪漫气质,然后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张力,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的这么一个空间。

 

常修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

    他提倡一种心灵的一种释放,心灵的放飞,提倡人的这种创造和人的尊严,把人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南方浪漫主义的文学《楚辞》,北方现实主义的文学《诗经》,交汇点就在汉水流域,所以叫“风骚”。那么“风骚”呢,中国最“风骚”的地方应该是汉水流域。

 

【解说】

汉江的浪漫,只有心性自由的人才能读懂。

 

第三单元  义薄云天

 

【解说】

   地处汉江之滨的仙桃市郊,收获的喜悦还不及褪去,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出已经准备就绪。

    初秋的夜晚,乡亲们坐在场院里,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他们的英雄。

    自从盘古开天地,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活跃于东方的舞台,然而,在漫长岁月的雨打风吹之后,真正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中深深扎根的人物又留下了几个呢?得益于罗贯中的描写,关羽因其所演绎的一系列著名故事,在时间的演化中逐渐沉淀为一个名扬天下的“忠义”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采访】

陈文新  武汉大学 教授 

民间对于关羽的塑造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说,他既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义士。

 

【解说】

曾经,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无论是帝都皇城还是穷乡僻野,人们都能见到纪念关羽的各种庙宇楼阁,这位忠义的代言人也被各种宗教和历代统治者所尊崇,清代时,关羽被光绪皇帝封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采访】

聂振弢  南阳师范学院 教授

要按现在的行政区域讲,一个区里面,就几个乡镇里边,大的乡镇里边,都有关羽庙,就是关公庙。而且上面常常匾额是“旷世楷模”啊。旷世楷模那是多少年都没有的一个典型。

 

赵铮  荆楚理工学院 教授

他既承袭了儒家的一些传统观念,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普遍崇尚的一种道德要求,那么在关羽身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学院  院长 教授

    道教在发展的时候就把关羽纳进道教的谱系,作为一尊大神,这一尊大神在很大程度上让老百姓感觉到关羽信誉著于四海。

 

叶植  湖北文理学院 教授  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 所长

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代把关公地位抬高的一种普遍现象。当时据说全国的关帝庙有30万个,是孔庙的10倍。

 

【解说】

荆州,不仅是关羽一生中事业最为辉煌的舞台,也是关羽传奇人生的终点。千百年来,英雄末路的悲壮,使得人们驻足于此时都不免感慨唏嘘。

就在荆州的卸甲山上,一位普通的律师倾尽家财,建造了这座关羽祠。

 

【采访】

刘于东  关羽祠重建者  律师

从小我看书就喜欢看《三国演义》,《三国志》,有三国的连环画60本,我现在手上都还有,我就喜欢看关公的这些书籍。因为从里面的精神可以体现了关公的忠义、仁勇、诚信精神。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解说】

这间结义厅作为整个建筑中的点睛之笔,还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

 

【采访】

刘于东  关羽祠重建者  律师

    这个结义厅修了之后,我是准备在旁边搞一个商务厅,也就是说,那些经营者们签合同,你就在这里看刘备、关公、张飞他们是怎么结义的,他们结义就是那一种诚信精神。做生意签合同,不能光拿合同骗人,你还得有一种诚信精神啊!

 

【解说】

    作为一位现代的法律工作者,内心中却以关羽精神的忠义和诚信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刘于东的行为背后,体现出的是关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深远影响。

 

【解说】

位于河南社旗县赊店镇的山陕会馆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当你步入这所富丽堂皇的会馆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条低矮的进门通道,每个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要低头弯腰,态度恭谨。因为,这里供奉着的,正是往来会馆的商人们必须敬奉的神明——关羽。

 

【采访】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为什么后来那些商店,经商的人崇奉关羽?因为他的义转化了。传统文化有个转化功能,把他转化成诚信。就是他讲义不是一味的讲义,义引申为诚信。

 

夏日新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楚文化研究所所长

西方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契约型的社会,它强调的一种是叫做,早期社会里面它是通过行会,它的行会实际上很发达,通过行会来规范各个人的行为,后来就建立法律。而中国是一个道德治理型的社会,关羽他是作为道德的楷模为大家所信仰,大家把关羽作为榜样,所以中国这种道德治理型的社会就出现了关羽这样的楷模和典型。

 

【解说】

在社旗山陕会馆的门口竖立着两根旗杆,每根旗杆上都飘扬着一面绣着大字的旗帜,一边是“忠”另一边是“义”。

    这是关羽精神的核心,这种忠义精神就像散布在汉江两岸的大大小小的会馆一样,数百年来一直浸润着这方土地上的子民们的心田,在春风化雨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沉淀为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解说】

    这是汉江一条不甚出名的支流——仁河,岸边这座不起眼的砖塔,在本地人的心目中却有着极不平凡的意义。任朝代更迭、风云变幻都没能摧垮这个顽强的浮屠。这座塔究竟是为谁而建?又是什么力量,让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的古塔,依然矗立至今?

 

【采访】

权春国  紫阳县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一个湖北的商人。长期住在一个店家,店家家里喂了一条狗,他就在江边等船的时候,很有雅兴,青山绿水,就在江边等船脱衣服的时候,就把他的包裹银两忘在江边那个石头上了。

 

【解说】

半个月之后,遗失了钱袋的商人回到紫阳,他来到当时等船的地方找寻钱袋,却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采访】

曾晓勤  紫阳县文联 主席

他去看,发现那条黄狗还趴在这个地方,黄狗已经死了。他把黄狗抱开以后,他看见黄狗的身下压着一个钱袋。

 

【解说】

为主护财活活饿死的义犬令人感动,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这位商人为了报答这只义犬,花光了钱袋中所有的银两,在义犬殒命的地方修建了这座报恩塔。

 

【采访】

曾晓勤  紫阳县文联 主席

    因为这件事,人们看到,这条狗对它主人的忠诚,这个主人对这条狗的关爱,也是一种报恩,我给你修这座塔,我对待狗都会这样,我对待人呢。

 

【解说】

一座并不宏伟的报恩塔,透出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率性;凸显的是汉江精神中义薄云天的深厚力量,故事背后,汉江的商业繁荣和文明进步都因为情义的支撑而厚重动人。

汉江,就是这样一条极富人性的母亲河,她的恬淡与从容不断涤荡着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冲淡的心性,自由的灵魂,忠义的情怀,感恩的心,就是她的子民们代代相传的文明基因。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