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城镇化模式基本都不成立

姜汝祥 原创 | 2014-09-16 16:1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各位好!

 

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城镇化的一些思考。

 

城镇化大背景

 

 

 

我先讲一下中国城镇化大的背景,应该说中国城镇化大的背景有两个,第一个显然是内需。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非常明显,中国的出口基本停滞。那么投资呢?可以观察到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的城投公司都已经是负债累累,政府通过房地产来获得土地财政的年代都已经走到了尽头,前几年通过高铁及大规模的基建来拉动经济,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做下去以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那么当投资和出口都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显然重点就放在了“消费”上,消费的问题其实是难以解决,因为过去十年人们的主要消费都放在了住房和汽车上。再加上过去的国进民退,GDP大量增长,老百姓的钱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百姓的消费其实有问题的。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大家就把眼光放在了城镇化。城镇化有两个大的要点,如何通过农民进城,或者农民的集约化,把农民聚集起来,大家都知道农民一聚集起来,他们就需要自来水,就需要公共设施。就需要住房,就需要建一系列的配套,这会大大的刺激投资和消费,这种投资回报率从经济的投资角度来讲,对经济的拉动和GPD都是良性的。

 

      第二个就是城里的人往外走,也就是人均GDP超过了8000美金之后,中国的很多城里老百姓或者中产都需要到乡村去消费,到城外去消费,跟国际上的进程也是相符的。这两个要点就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未来十年,对与中国经济的拉动,这样一个进程是没什么好说的。

 

现有城镇化模式是思路一条

 

我们今天来具体谈城镇化的操作模式,我们先看一下现有的模式,就是在城外做一块地,无非就是做三个东西,第一个做农民,就是把农民的宅基地做增减挂钩,这样农民的土地就集约出来了,第二个就是怎样在这个里面做一些消费的设施,把城里的人拉到农村去消费,然后做房地产。第三我们做一系列的产业,做一些旅游、文化、餐饮等等。

 

       所以,我们今天在讲城镇化的操作模型的时候,本质上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解决农民的问题。第二个是怎样把产业植入进去?像消费、旅游、文化、餐饮、养老、养生啊。植入进去的目的就是想要做地产。这也是今天为什么做城镇化是以地产商为主的原因,以这两种思路去做城镇化的,我认为是无解。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像样成功的!

 

 

或者说,我可以从逻辑上推导,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以这两种模式做城镇化的都失败了。有一种情况是可以的,在北京和上海周边这样的地方,在这样城市的周边,你不做城镇化,它一定会是城镇化。为什么呢?因为特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化肯定是要成功的,像河北的固安、廊坊、涿州这样的这样地方,房价可以和天津相比,这样的成功不是开发公司的能力,而是因为附近大型城市的人口扩张做导致的。像这类问题我们是不需要讨论的,像这类问题一做就成功。

 

 

 

但是今天,中国城镇化大量的项目,不是在北京和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周边,而是在所谓的三四线城市,大家手里的项目都在二线,甚至是三四线城市。一旦到了二线、三四线城市,你基本上没法用大城市的模型去做。如果是大城市北京,距离市区60公里、40公里,肯定有人是会跑那么远去买房子,不是为了休闲,而是因为其它地方房子太贵了。通了地铁之后,他就要在那里去上班。这样的模式,在二三四线城市不成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啊、都可以的,实际上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都没有这样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讨论这样特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化,我们实际上要讨论二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我可以从理论上来证明现在的,无论是做农民还是做消费业植入的模式都不可能成功。我给你讲三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我们先讲产业,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产业,特别是消费业的引进,城镇化的项目就是个空城。你在城里就是空城,你在城郊就更是个空城,大家会说中产阶级都已经富起来了,富起来了不等于到你那里去。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我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逻辑,中国的服务业和消费业的基本特点,如果你不懂这些的话,我相信你做城镇化就是死路一条。

 

好,我们去看一下中国的消费业,你去看一下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你会发现,在这两次规划,我们所有的指标都完成了,只有两个指标没有完成,一个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个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口的比例”,这两个指标连续两个“五年规划”里都没有实现。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国的第三产业严重落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上相比,郑州这样的城市只有39%,印度都会高出中国很多,中国的第三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大概只有40%左右。

 

中国的消费业大部分在赔本

 

中国的第三产业是非常不发达,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第三产业就是消费业,所有的消费业统称起来就是第三产业。那么中国的第三产业不发展意味着什么呢?因为中国的第三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太低,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三产业。道理很简单,如果第三产业很赚钱的话,大家肯定去做第三产业。所以,大家去看中国近几年的资本流向,都去做房地产去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房地产的回报率很高,为什么不去做服务业去呢?就是服务业的投资回报率太低。

 

 

这就是一个中国消费业的现状。这个现状就是在中国的城市里去做消费业都赔本,大家都不赚钱。你要把它搞到城市边上去做,它能赚钱吗?当然你会去说,它在城里地租太高,所以它不挣钱。好,它到你那里去,你不是也要它的地租吗?即使你不要地租,人都不去那个地方,你指望拿什么赚钱呢?你指望它到那个地方去,把人给你搞过来,它还指望你把人吸引过来,它到那个地方去赚钱呢。从这样一个基础的产业结构上讲,中国的消费业基本上都不挣钱。除非是做黄赌毒赚钱,中国做餐厅的有20%的挣钱就不错了。

 

 

结论是,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在目前的这种设计里,把消费搞进去,搞什么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这样地产、那样地产都是不成立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你做出来肯定就是个空城,你没有人进去,无论你做什么,都是瞎扯。反过来,可以做成功的,像丽江、像巴马,本来这个地方就有人好不好,有人就能做成,没人就做不成。所以,今天做城镇化的思路,我认为全部都走入了死胡同,大家你们看我们讲的一线特大城市可以做成的。今天的二三四线城市,有哪些可以做成功的?除了那些著名风景区可以,你们看一下你们手中的项目是有几个和特大城市,和著名风景区有关的?

 

一旦产业都不成立,那农民转移就更不成立,你把农民集中起来,住进新村里面,把他的土地搞住宅,搞集约和农业。还搞什么农业,农业根本就不赚钱,你把土地流转起来了,你就准备赔钱吧。所以,我认为城镇化项目,按照目前这种思路根本是不成立的。

 

国家级的农业示范项目变成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缺乏商业逻辑

 

当然,刚才曹小伍说,城镇化的主要推力是国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转化效率。这个是没错,这个是用国家的钱砸出一些示范工程,但是你去看一下中国现代农业的样本,中国大大小小的农业示范基地我也有去看过,作为一个形象工程,作为国家的战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商业,基本做不到。

 

今天我就是要把很严酷的现实摆在这儿,企图去把土地圈起来,把农民流转过来做新农村,然后这里面去做房地产。这个思路我认为基本不成立,因为消费没有植入里面,你那里的房子基本卖不动。大家也说,你看现在的房子都涨了。这些年房子那么火爆,你把它放到郊区试试?实际上,中国的住宅水平和国际上做对比的话,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30平米,已经超过了日本和韩国,你说怎么不够呢?中国的房地产从结构上还是有需求,有差距,但是你要说中国要靠房地产来挣钱,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

 

今天,我先把问题抛出来,我认为中国现有做城镇化的模式基本都是不成立的。当然有人说,我先把土地圈起来,过几年之后,再来卖。当然这个是成立的,前提是你可以把土地圈起来。出路在什么地方呢?我现在搞出了一个城镇化的思路,这个思路正好把它反过来,就是,把消费业、农业和人群的聚集形成综合性的考量,单独做消费业,农业是不成立的,你怎么做可以成立呢。

 

我把它叫系统的、生态的。当我们把农业、农民、消费业,也就是城里的消费与当地独特的环境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城镇化就有解了。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可以做,而是某些区域可以做,但是至少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把这个循环打通!这个循环最重要的入口,我叫它生态系统的城镇化模型。所谓生态系统的城镇化模型,我们首先跳出城镇化具体的操作,我们去问,城镇化项目本身是否有价值?如果这个项目有价值,那么我们是可以去做的。如果没有价值的话,它就不值得去做。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精研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归国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经济培训中心副主任;万科王石、TCL李东生、格兰仕梁昭贤的首席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曾任摩托罗拉产品市场经理与战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