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职场、圈子及叛徒

谭浩俊 原创 | 2014-09-17 13:4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山西官场的“地震”,不仅让人震惊,更令人反思。而“地震”的背后,更是“余震”不断,官场、职场、商场皆有涉案人员,形成名符其实的窝案、串案、链条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大多都是曾经的圈子中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需要而逐步走到一起,并形成一个个的圈子的。

不仅如此,在其他地方、领域发现的案件,也都存在类似现象。如中石油腐败案,就不乏哪个系、哪个油田、哪个岗位形成的圈子,并最终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圈子,俨然已成为官场、职场、商场一个不可小觑、更不可轻视的一种可怕现象。

千万不要以为圈子只是官员之间的游戏,至多也就是企业高管等之间的默契。实际上,圈子早就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可能形成圈子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圈子套圈子、圈子连圈子的现象。譬如一个单位,虽然有多个圈子,且圈子中人为了自身利益,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确保所在圈子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一致对外方面,又常常会形成圈子之间的暂时平衡与团结。如近日湖北一央企职工在向纪委和媒体自曝了单位的一份“送礼清单”后,被同事骂作为“叛徒”。

不管这名职工是抱着怎样的目的和心态自曝“送礼清单”的,但是,从客观上上讲,都对反腐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有关方面查处这家企业的腐败行为起到帮助作用,怎么就成了“叛徒”呢?关键在于,对这家企业来说,实质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利益圈,亦即这名职工的行为已经“损害”到圈中人的利益。可以肯定,这些骂曝光者“叛徒”的同事,都已经享受过“送礼清单”带来的各种各样利益。譬如提拔和任用、譬如调整岗位、譬如礼尚往来,等等。一旦送礼行为被遏制,围绕这些同事的相关利益输送也就会被切断。自然,曝光者也就成了他们眼中无法容忍的“叛徒”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很多领域的官场、职场和商场,只要有几个掌握着实权的人挑头,就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并在他们权力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权力安排游戏和利益分配游戏,并不断地吸收新的成员。相反,指望依靠自身能力和水平得到提拔重用的,几乎没有可能。除非圈子与圈子之间无法实现权力和利益的平衡,才有可能让没有进入圈子的人有一次“捡漏”的机会。即便如此,此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要想不让自己难过,要么退出这些岗位,要么进入其中的一个圈子。这就是圈子的厉害,也是圈子在官场、职场和商场的威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以权力为核心形成的圈子,还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形成的圈子,如今都在扩大圈子的触角范围,在向底层扩展。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利益的分配,都需要有些“民意”做基础,且可以通过“民意”为圈子乔装打扮,避免给外界以圈子痕迹太浓的印象。因此,在很多圈子中,开始吸引一些普通职员作为圈子中的成员,如被曝光的武汉这家央企,说白了,就是圈子范围扩大的表现。在这样的格局下,圈子的欺骗性越来越强了,隐蔽性也越来越高了。

更重要的,一旦发生案件,所涉及的人员,不仅有掌握着各种各样实权的,也有看起来毫无实权的,甚至在外界看来是“弱势群体”的。

有关方面在剖析近年来发生的各种腐败案件的特点时,窝案已成为十分显明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过去那种独个而行的腐败案件,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很难发现了。官场如此,职场如此,商场也如此,且很多还存在交叉现象。亦即官场连着商场、商场连着职场、职场又连着官场,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链、利益链、关系链,有权者帮有钱者输送各种各样的利益,有钱者帮有权者争取各种各样的权力,并最终形成共同的利益圈。

必须关注的一个变化是,过去的腐败窝案,大多是几个人串通在一起从事腐败行为,从而将腐败获得的利益按“贡献”大小分配。现在窝案,远不是共同作案那么简单,而是通过编织关系网、构造利益圈,以精准的分工来向圈内人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利益,使圈子的财富、权力等呈乘数放大效应,而且,查处的难度也要远大于过去的纯利益腐败窝案。譬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2011年落马以来,从利益圈跌落下来的司局级干部就多达15人之多。而中石油的利益圈,人数就更是令人震惊了。山西的官场“地震”最终会曝出多少利益圈,而这些利益圈又是如何形成的,损害了多少国家和人民利益,就只能等待案件的深入查处了。

官场也好,职场也罢,商场也行,存在一些相对交往较多的现象,也很正常。毕竟,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交情深一些的和交情浅一些的。但是,象利益圈、权力圈这样的现象,显然是有违党纪国法的,是形成腐败的重要平台之一。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凡是圈子多、圈子密、圈子活动频繁的地区,就没有不发生严重腐败窝案的,就没有不出现群体性腐败现象的。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证明,当官场、职场、商场出现各种各样的圈子以后,若不及时加以处理与约束,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取缔。那么,执政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社会大厦的基础就会受到严重破坏,最终使这座大厦倒塌。虽然中国尚没有达到这样的危险境地,但是,圈子的形成速度是非常快的,危害也是在快速加大的。更重要的,圈子的大规模出现,已经不仅仅是腐败案件增多那么简单,而是对民众的伤害、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践踏、对正直正派者的心理摧残。一旦圈子之外的人心死了,社会大厦的根基也就真的彻底摧垮了,大厦也就随时面临倒塌的风险。

而从一些地方选拔任用干部,包括企业高管等的做法来看,几乎都被圈子垄断了,所谓的公开选拔,很大程度上也被圈子所左右。也就是说,用人的机制正在被圈子所腐蚀和侵蚀,一旦圈子的威力足够大,整个用人的机制就会彻底摧毁。到时候,圈子就会变成左右政权的工具,成为伤害社会肢体的武器。显然,这是不希望看到的结局。

我们注意到,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常规的反腐败方式和手段,也正在被新的方式和手段所取代。一方面,查处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场,而正在迅速向职场、商场挺进,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当前反腐败的重要战场,因为腐败行为被查处的国企高管,也是一批接着一批;另一方面,查处腐败案件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相关的几个人,而是整个圈子。亦即凡是圈子中人,都有可能成为腐败案件的落马者。如中石油的腐败案、刘志军腐败案等。且被查处之人,也不仅仅局限于是否还在职,是否已经调离到新的岗位,是否有曾经传说的后台,是否已经退休。而是只要案件牵涉到,只要是圈子中人,就都有可能成为落马者。

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圈子很“风光”、很“滋润”、很有“面子”,但是,也很危险。无论是掌握权力者还是普通员工,切不要过分羡慕圈子,也不要随便与圈子中人交朋友,谁也无法保证,圈子哪一天不会被打破。一旦被打破,也就危险了,就要心惊肉跳了。圈子不可靠,交由要谨慎。作为一名官员、一名企业高管、一名可以自由自下而上的人,还是应当好好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的训诫。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