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需要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宋圭武 原创 | 2014-09-29 21: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发展需要正确看待宗教问题

 

                               宋 圭 武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发展需要世俗道德,不需要宗教。这个命题应当一半是正确的,另一半值得商榷。

    国家发展,离不开道德,这是必然的,包括中国发展,也不例外。但问题是,如何建设道德,如何让发展更有道德?这才是问题是根本。

    有同志认为,西方发展,是摆脱宗教的结果,比如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让发展以人为本,最终推动了世俗世界的繁荣。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辩证来看。西方发展,确实有摆脱宗教的因素,但西方摆脱的是宗教过头,尤其是中世纪的宗教过头。任何事情,过头了总不好,包括宗教也是如此。另外,从后面的发展看,西方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宗教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重要所用。

    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历史上就一直稀缺宗教,所以,中国的发展路径应有别于西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

    从历史看,中国从商到周,发生了一次文化转型。商文化是祭祀文化,而周文化是礼乐文化。祭祀文化带有宗教气质,而礼乐文化则更多具有世俗气质。从祭祀文化转型为礼乐文化,让文化失去了敬畏意识,这也使中国人人格更缺乏内在自觉意识。由于人格越来越缺乏内在约束,人的道德也必然是越来越面子化,道德也就成了面子道德,而不是基于内心真需要的一种道德。最终,社会发展,道德建设就是一个困境。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中国从周以后,专制集权一直不到,也有文化的因素。文化与制度,也是一对互动的范畴。由于文化缺乏内在约束,这就客观需要一个世俗的宗教来加强对人心的约束。专制集权,其实就是宗教在世俗世界的代表。专制集权往往是通过酷刑来最后完成对人心的约束的。但从历史实际看,尽管中国社会专制集权是越来越集权,但最终还是没有有效完成对人心的约束。

    当然,中国传统社会也是有道德的,这主要表现的熟人文化圈内,尤其在古代,主要反映在村庄文化中。熟人文化,是一种基于长期多次博弈的文化,由于考虑到要进行长期多次博弈,所以,理性的人出于算计的需要,往往会更多考虑道德的因素。所以,熟人文化所衍生的道德,实际是一种算计道德,而不是一种真道德。

    目前,中国发展,既要借鉴西方,也要反思历史。借鉴西方,我们需要正确借鉴,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反思历史,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不能只反思表面现象。

尤其对待宗教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正确看待,我们应发挥宗教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建设宗教文明。首先,恐惧产生伦理。宗教是道德的深层内在约束。建设宗教文明,从根本上讲,是大有利于道德建设的。其次,建设宗教,也有利于反对邪教。再次,不能把建设宗教文明与提倡封建迷信等同,二者不是一回事。第四,建设宗教文明,也要回避宗教对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

当然,建设一个道德中国,也并非一定就离不开宗教,好像没有宗教就活不成,其实,也不是这回事。问题是,若没有宗教,如何建设道德中国,这就需要公平来保证。公平是道德的世俗根基。有公平的社会本质也是有道德的社会。因为社会有公平,自然有道德的人就会得到更多尊重,自然道德的土壤就肥沃。但问题是,要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总是很难的。马克思说,公平总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范畴。世间总是有不公平之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一定程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最终,笔者的结论是:如何建设道德中国: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挥宗教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