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300多年没发生恶性踩踏事件?

刘植荣 原创 | 2015-01-10 15: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法国为何300多年没发生恶性踩踏事件?

作者:刘植荣

20141231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发生各种恶性踩踏事件59起,这里面既有发展中国家,又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是,法国却是一个例外。

1. 法国自1711年起,304年没发生过恶性踩踏事件

根据外媒的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发生各种类型的恶性踩踏事件59起,其中中国5起,大多是足球比赛和宗教活动,露天民俗庆祝活动发生的踩踏事件并不多。法国自从17111011日在里昂一座桥上发生了造成245人死亡的踩踏事件以来,至今304年再也没有发过恶性踩踏事件。笔者曾考察过法国确保大规模群体活动的安全做法,现归纳出来,同时也谈谈法国旅游景点的一些安全措施。

如果参加集会的人数众多,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引发踩踏悲剧,如枪声、爆炸声、夜间集会突然停电、发放赠品、有人跌倒、警察处置突发事件不当,甚至一声恐吓性的叫喊也会让人群瞬间涌动起来。

例如,2003217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E2夜总会发生踩踏事件,21人丧生。当时,夜总会里有人打架,安全人员向打架的人喷辣椒水试图把他们分开,周围的人为了躲避呛鼻的辣椒水四处逃散,外围的人误认为遭到恐怖袭击,结果夜总会里的人一窝蜂似地冲向各个门口。可几个门都是向里开,一群人拥挤在门前向外推当然打不开,就在门口处发生了踩踏。

2001721,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大会。当夜8时半许,在烟火会场前往朝雾车站的天桥上,两股人流出现合流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最终有11人死亡(10岁以下孩子9人,70岁以上老人2人)。

在谁的地盘上发生安全问题谁负责,这是世界各国的法律常识。例如,顾客在商店滑倒摔伤,店主要负责;乘客在火车上受伤铁路部门要负责。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理当由政府负责。法国政府对公用场所的安全问题一直比较重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集会的安全工作由警察部门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参与。在集会前一个月,警察部门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情报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针对预想情况制定处置方案。

集会前一天,市政府要在本市的报纸及电台、电视台上发布消息,向公众宣告集会事由、时间、地点。警察还要走访集会周边地区各单位,排查各种危险因素,看有没有有毒、易爆的生产原料或产品,如有生产单位则看生产过程中毒气泄漏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多大。警察还要检查活动场所及周边地区的所有设施,如广告牌是否安装牢固,报亭、厕所等有没有安全隐患等。在安全检查的同时,警察还通知店铺主人,让他们在活动期间照管好自己的店铺,防止不法分子抢砸店铺引起骚乱。

如果集会在建筑物内举行,要确保各出入大门足够大,并且要朝外开,便于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时人群疏散。20141121日,津巴布韦奎奎市Mbizo体育场举行宗教活动,退场时发生踩踏,11人死亡。容纳7000人的体育场竟然涌进去3万人,而且退场时仅打开一个出口。

警察还要和环卫部门协调,活动前彻底清理现场,清除各种杂物,防止这些杂物绊倒人群。活动后,要及时把现场打扫干净。笔者发现,法国群体活动时宣传资料往往扔得遍地都是,但集会结束后很快就被清扫得一干二净,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集会现场还要配备医护人员和消防力量,并预先联系一家或几家应急医院,活动期间万一发生踩踏事件,可以对伤员及时救护治疗。

2. 5个人朝一个方向拥挤,一个人的肺部就会塌陷失去呼吸功能

拥挤踩踏事件中的遇难者绝大多数人是窒息死亡的。当有人跌倒后,后面的人群在跌倒地点向上垂直摞在一起,下面的人就被压窒息死亡;即使没有人倒下,如果拥挤的人数众多,人站着也会被水平挤压窒息而死。

研究表明,只要有5个人朝一个方向拥挤,就可以让一个人的肺部塌陷失去呼吸功能。如果每平方米超过7人,人群会像潮水一般涌动,个人就没有自主活动的可能,只有“随波逐流”。此时,如果有人不幸倒地,则他很难站立起来,因为人群像海浪一样压了过来,要么踩着跌倒的人过去,要么在跌倒的人身上“叠罗汉”,人群既无法避开跌倒的人,也无法把跌倒的人搀扶起来。踩踏悲剧就这样发生的。

所以,要想防止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集会人数。警方把集会人群密度安全极限设定为每平方米4个人,因为超过4个人,一个人就会感到四面都会挨着他人了,一旦人群骚动,很容易引发拥挤踩踏。所以,对各种类型的集会,法国都严格控制现场人数。

对购票才能入场的集会,一定通过售票控制人数。一些踩踏事件就是因为超额售票酿成的。2012111日,西班牙体育馆举行万圣节庆祝活动发生踩踏事件,导致5名女孩丧生。当时政府只允许举办方出售9000张门票,但举办方为了创收,竟卖出了19000张门票。

对可自由参加的露天场所的集会,则通过交通管制控制人数。像庆祝新年这样的活动,都在露天广场或街道上进行,市民自由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管制交通来限制人数。在集会前半个小时左右封闭集会现场周边地区的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和停车场,由于进入现场要走很远的路,这样就会让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打消参加集会的念头。2010724日,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电子舞蹈音乐节发生踩踏事件,21人遇难。这场悲剧就是因为警方没对活动现场进行有效的交通管制,导致过多的人涌入现场,现场只能容纳25万人,但当时有100多万人试图涌进现场,结果在一个地下通道发生了踩踏。

控制集会人数是一方面,如果人数虽然不多,但如果集会现场人群朝某一区域聚集照样会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所以,要把集会现场用围栏像象棋的棋盘那样分成若干区块,防止人群在现场乱窜。各区块之间留有足够宽的通道,这样,发生拥挤踩踏时便于疏散。需要提出的是,分割区块的围栏不能太高、太坚固,以防在发生拥挤踩踏时围栏反而成了人群疏散的障碍。

要根据活动现场的大小和集会人数预留一个或数个疏散区,这些疏散区正常情况下不准人员进入,只供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时用于疏散人群,快速减少拥挤区域的人员密度。

任何集会都要设置一条应急通道,确保该通道时刻畅通,发生任何情况外面的救护车辆和警察机动力量都能顺利进入。

活动现场要尽量多地布置醒目的导游图标,引导集会人群行进方向,并标注清楚所有通道、出口、厕所、卫生点等位置。如果是夜间集会,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因为黑暗更容易使人群恐慌发生骚动。

3. 将警察机动力量隐蔽在胡同里,警力内外配合

根据参加集会的人数和集会的性质确定执勤警察的人数,像足球比赛、民俗集会、宗教活动等就要多部署警力。在集会人群中以及外围都要部署警察,人群中的警察更能及时发现身边的事态苗头,及时处置;外围警察纵观全局,配合人群中的警察处置事件,并防止与集会无关的人员涌入现场。

集会现场和外围一定要部署警察机动力量,这些警察在某一地点戒备待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立刻到达现场处置,这样,就不存在警察无法进入踩踏现场的情况。

  笔者一次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参加新年庆祝活动,见街道两侧不少胡同里部署有警察机动力量,他们隐蔽在胡同里避免与人群接触,只有发生突发事件时才赶赴现场处置。市民发现胡同里隐蔽的警察时,有时会谩骂警察并向其做出各种侮辱性的动作,甚至投掷饮料瓶等物体,但警察只用盾牌拦挡,让民众尽情发泄情绪,并不予回击,避免与人群发生冲突引发拥挤踩踏事件。

4. 将人群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个人之内,发现拥挤苗头及时处置

上文已述,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是因为人群密度过大,而诱因却多种多样,为此,警察要通过多种手段监控集会现场。对露天集会来说,警方通过三种方法估算集会人数。第一种是“切面法”,即用袖珍计算器每十行记一次数(事先估算出每十行的人数),把数据发往警察中心进行计算,(行数×每行人数=集会总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流量法”,即算出单位时间通过的人数,然后乘以集会人群通过某一位置所需的时间(单位时间人数×时间=集会总人数);第三种方法是“航拍法”,即在直升机上拍照集会现场某一区域照片,然后放大,数出照片上的人数,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人数,然后用单位面积人数乘以集会现场总面积(单位面积人数×总面积=集会总人数)。随着视频等电子监控系统的普及,对集会人数的估算更加快捷。

当发现人群密度超过每平方米4个人时,警察要及时干预进行疏散,防止继续聚集。一旦发现有拥挤苗头,要通过扩音设备告诉人群原地不动,先稳定局势。拥挤都是大家盲目乱挤,只要所有人原地不动,拥挤现象立刻消除。然后再从人群外围迅速疏散,警察要引导人们往疏散通道和疏散区走。当踩踏事件发生时,警察应尽快赶到事件核心地区的通道,阻止人群继续拥挤,确保救护人员抢救伤员。

对经营性演出,警方事先要与演出主办方协调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要立即宣布终止演出,并告知观众在次日之后可以随时退票。如果终止演出不宣布可以退票,会引发观众的愤怒情绪,会使拥挤状态恶化更加难以控制。切记,千万不要宣布立即退票,否则很难疏散观众。

从其他国家警察处置拥挤踩踏事件的实践看,警察有时在拥挤最严重的核心区域设法向外疏散人群,这样做收效甚微。警察应在人群外围进行疏散,这样才能尽快把拥挤的人群疏散开。

所有这些措施都应在预案里写明,参勤警察和各相关单位要熟悉预案,这样,在集会时发生问题就可按预案迅速作出反应。

5. 一旦卷入拥挤踩踏漩涡时,要用双臂护住前胸,千万不能朝有墙的地方移动

对参加集会的个人来说,参加集会时一定要时刻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把撤离通道和出口的路线图印记在脑子里,一旦发生拥挤时知道从那个方向逃出去。如有可能,应尽量靠近疏散通道和出口。

发生人群拥挤踩踏时,要朝外围移动,但关键是要及早发现征兆,如果发现得晚了,自己就被卷入人潮,一切就身不由己了。所以,当发现人群异常激动或人群密度过大时,这时千万不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挤过去看热闹,而是要迅速离开现场。

一旦被卷入拥挤踩踏漩涡,此时只有“随波逐流”了,千万不要耗尽力气试图停下来。要像拳击运动员一样双臂护住前胸,一方面可以设法找机会挤出拥挤的人群朝两侧逃离,一方面可以保护前胸免受挤压窒息。

如果万一倒地,应尽最大努力尽快站起来。要记住,在踩踏事件中人很容易失去意识,想拉起倒下的人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不要指望有人会来拉你一把。这时,拥挤的人们就像溺水者一样,求生的本能让人失去理智,争相往上层挤以避免被踩到下面,很快就会摞起一堆人来。例如,在1971年英国埃布罗克斯足球场踩踏事件中,遇难者遗体有3米高,下面的人胸部承受的压力有3600-4000牛顿。所以,如果倒地后无法站起来,要双手抱头,像胎儿那样把身体蜷曲起来,千万不要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因为那样很容易让肺部受到挤压而窒息死亡。

一定要记住,发生拥挤踩踏时千万不要朝有墙的地方移动,因为人们拥挤到墙根就犹如走进了死胡同,便又设法往回退,这就与后面涌上来的人群发生对立,相互拥挤,一旦形成这种局面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面有墙,就连警察和救护人员也很难进入,不少踩踏事件墙根处死亡的人数最多。

例如,发生在1979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摇滚音乐会的踩踏事件,当时已经进去10000人,还有8000人尚未入场,结果乐队开始热身演奏,尚未入场的乐迷们误认为演出开始了,便拼命朝入口拥挤。踩踏事件平息后,入口围墙处的尸体排成9米长的队列。1981年希腊雅典足球场发生的踩踏事件也是如此,当比赛即将结束时,45000人想尽快退场,可达到出口时,发现大门还锁着,但后面的人并不知道这堵门尚未打开,继续向前挤压,结果在锁着的大门前留下24具尸体。

其实,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去凑热闹,或者到集会现场后发现已人山人海,就要离开到别处消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避免拥挤踩踏的方法。

6. 为防自杀,艾菲尔铁塔装满安全网,虽不美观,但人的生命比面子更重要


    艾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最高建筑,也是法国的象征。艾菲尔铁塔高324米,1889年建成后的41年里一直是世界最高人工建筑。艾菲尔铁塔向游客开放了三层,第一层是距地面58米高的“58艾菲尔铁塔餐厅”,面积4200平方米;第二层是距地面116米高的“儒勒·凡尔纳餐厅”(名字取自法国“科幻小说之父”),面积1650平方米;第三层是距地面276米高的观光平台,面积350平方米。其实,第三层又分两层,上面一层距地面高279米,面积也是350平方米。

艾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收费参观人数最多的景点,每年有700万游客(75%是外国人)攀上“铁娘子”欣赏巴黎美景。参观艾菲尔铁塔的游客排队队形是“一字长蛇阵”,这样做除了能做到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上铁塔外,还避免了人群拥挤。

艾菲尔铁塔也是那些想轻生的人的首选自杀地点,是世界十大自杀地点之一。艾菲尔铁塔建成后至今,约有400人跳塔自杀或在铁塔上自缢身亡。第一起自杀事件发生在1898715日,一个23岁的男子在铁塔横梁上上吊死亡。

为了防止在艾菲尔铁塔上自杀,巴黎市政府前些年在铁塔上装满了栅栏和防跳网,虽然观瞻受到一些影响,但人的生命比面子更重要,这让在艾菲尔铁塔自杀的人数大为减少,也保护了游客的安全,因为有人跳塔自杀,很容易砸死或砸伤地面上密集的游客。

法国之所以300多年没发生恶性踩踏事件,最主要的是他们能认真研究外国踩踏事件中的一些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方法。本文谈及的法国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如果这些做法都到位,也许我们就可以避免那一幕幕的踩踏悲剧。

注:17705月30日,路易十六婚庆期间,在巴黎国王路释放烟火庆祝时引起火灾,被马车碾死和被马匹踏死的人有132人,另有数百人受伤。由于本文讲的是集会拥挤时发生的人踩人事件,因此没有把路易十六婚礼这次事件列入,外国媒体也没有把这次事件列入人踩人的踩踏事件。法文原文如下Durant le feu d'artifice, un incendie s'est déclaré rue Royale, créant un mouvement de panique ; de nombreux passants ont été écrasés par des voitures et piétinés par des chevaux. Le bilan officiel fait état de 132 morts et des centaines de blessés.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