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著名诗人长寿养生之道 陆游白居易袁枚

刘建军 原创 | 2015-01-12 06:02 | 收藏 | 投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养生长寿经

《全唐诗》汇编了唐至五代时期诗赋4.89万首,诗赋作者2200多人;尤其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前后,诗文礼乐更为繁荣,诗人骚客层出不穷。其中生活在公元700850150年间、并著有大量堪称唐诗中“阳春自雪”诗作的著名诗人就有(按出生年龄从大至小为序)李白、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这些诗人传世诗作最多的前三位是白居易,传世诗赋3000多首,杜甫大约2000首,李白将近1000首。

唐代诗人中寿命最高的前三位是:白居易享年75岁,刘禹锡享年71岁,李白和王维享年60岁,其余者皆享年50岁左右,李贺只活了26岁,李商隐活了45岁,元稹52岁。这里除了传说李白“斗酒诗百首”而嗜酒成癖、所生五子皆呆傻,最后自己也因酒醉跳入采石矶江中“捉月”而殒命之外,其余者与白居易相比较,因何寿命都不高却未见文字记载。若论诗人们著作等身、终生勤奋、殚精竭虑者都不落后于白居易,而白居易又因何能获高寿,独享天年呢?

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加上5岁起即学诗,29岁考中进士,完全是属于封建时代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文弱书生。就是他30岁后先任谏官左拾遗,后任翰林院大学士也是仕途坎坷不顺,三起三落,比起与之情谊笃深、生性豪爽的终生好友元稹以及与之同年生人但仕途较为顺利畅达的刘禹锡,自然更多人生忧患和心理抑郁悲苦,但其寿命却比这两位好友高。推究其长寿原因应该在于白居易通晓人生哲理及自然规律、心胸豁达、开朗乐观,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这在白居易毕生的许多诗作中可以窥斑见豹。

  白居易16岁时就在其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六句蕴含生命与天地时空共兴衰的现象,证明了年轻的白居易虽然生长在封建时代,但却具有辨证唯物史观,通晓生命哲理及自然规律。白居易还在其《逸老》一诗中写道:“白日骎骎下,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适时”是认为人应该自觉适应自然规律,接着诗人又把人生的少壮与衰老视作一日中的劳与逸“劳我以少壮,逸我以衰老”,同时认为只有承认生命衰老的客观必然性,注重养生才能延年益寿。这首诗中“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天”两句更能说明诗人白居易一生遵循哲理及自然规律、乐天知命、修身养性。

白居易心胸豁达乐观,64岁时在《览镜喜老》一诗中写道: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赢。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谁人知,

笑罢乃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多生时。

这首诗辨证、乐观地论述了生命价值和生、老观点,认为老是生的积累,人生既然可恋,老年则更珍贵,所以要珍视衰老,充分利用时间享受人生丰厚积累的快乐,不必悲天悯老。白居易这种豁达幽默的精神境界正是益寿延年的根本。

  白居易54岁时初患白内障,后来又因坠马伤及足和腰,“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蠡看”,所以白居易58岁时辞官退隐香山寺,但他绝不让病痛所困,消极悲观厌世,而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探求心理恬静和安乐康复之道。正如他在《眼暗》一诗中所写:“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药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在医学尚欠发达的唐代,白居易的白内障无法根治,但他仿效佛陀僧人:闭目坐禅养生。这在其晚年诗作《白香山诗集后集》卷十四《斋戒满夜戏招梦得》中的“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等诗句中亦可见打坐参禅是白居易老年养生的方法。

  因年老疾病而退隐的白居易却以坐禅养生获得高寿,享年75岁,这在唐代堪称寿星。那么坐禅养生又有何科学依据?

  首先,因为坐禅是通过调身、调心的方法进行静坐习定。“禅”就是习定,习定是佛门僧众修身养生的方法,故此习定在佛教中称为坐禅或禅法。习定方法要求人集中思维、排除杂念妄想、止息杂虑使身心安静。《南华真经·在宵》中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无形,无摇汝神,乃可延生”。这种习定坐禅养生法实质就是一种“静养”。佛教教义推崇的“七静”即平静、安静、宁静、定静、真静、虚静、灵静,都是为了使坐禅者的形与神在多层次的静养中获得养生效应。这种静息境界还使坐禅者享受到脱离琐事烦扰、精神归于淡泊恬静的愉悦,进一步又能在“忘我”的愉悦中陶冶性情,这种精神愉悦的养生境界使诗人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诗中生动地描述:“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其次,坐禅静息养生的良性效应还在人类和动物中发现很多有力证据,在中国佛教协会资料《高禅生卒年表》所载的571位高僧中,百岁以上的有12人,90岁以上的有42人,80岁以上的142人,70岁以上的361人,65岁以上的433人,这与封建帝王的寿命相比显示出极大的反差。据统计,僧人中长寿者所占的百分率比长寿的封建帝王所占的百分率要高出10倍以上。终生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且千方百计追求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与物质生活清苦但精神安宁恬静的高僧相比,寿命竟如此悬殊,其中高僧日常坐禅习定自有独到的养生之功。而在封建帝王中,武则天能突破“帝王寿短”的怪圈,享年82岁,也得益于坐禅习定:史载武则天从小随母信佛(其母享年92),善能坐禅入静,入宫后又到“感业寺”为尼三年,可想而知其“结跏趺坐”功深老到,以后当女皇执掌朝政时仍不忘常常瞑目静息、调身调心追求延年益寿。在现代,西方科学家也曾经研究证实:习性恬静的鹦鹉可活到8岁以上,而习性躁动不安的同种鸟类鹪鹩只能活4年左右,其缘由是恬静动物消耗体能少、生命体在恬静中得到良好的休养调适,还有龟的长寿缘于静伏蛰眠少食也是静息养生的证明。这些事实正如明代著名医学养生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所述:“心欲求静,心静而神亦静,神静而达养生之通衢也。故绵静者延年,躁动者天寿”。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六大长寿养生之道

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保健的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享年86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陆游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陆游养生观涉及面广,包括运动、饮食、心境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以启迪。

坚持体力劳动:“有暇即扫地”

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作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陆游曾经在他的诗里面写: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引导,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

扫地其实是一种大家都能够做的活动,它能够起到疏通血气,活络筋骨的作用,这不但能够做了家务还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陆游觉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比如“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扫地是一种轻微的日常劳动,从事扫地必弯腰屈臂,四肢随之运动开来,血液循环加快,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及韧带一并得到适度锻炼,不失为一项老少咸宜的健身劳动。陆游不仅躬身洒扫庭除,而且积累了扫地养生的经验,并写成了诗文。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做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书意》此诗是讲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做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同曾孙一道骑着竹马做游戏。他认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犹如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诗中洋溢着乐以忘忧之情和返老还童之状。这忙中偷闲的闲嬉,让陆游活动筋骨,放松精神,愉悦身心。

陆游在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一些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他常常说自己是“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后来,他虽然年高体弱,不能再干重活了,还要“拥杖木鸡啄”,做些养鸡、养猪的活计,不让自己闲着,总是要活动活动筋骨。

坚持户外活动:“六十登山不用扶”

陆游在青年时代,曾投笔从戎,过了一段军旅生活。在从军的日子里,他是一位马球运动的爱好者。

军中战罢壮士闲,细草平郊恣驰逐。

洮州骏马金络头,梁州球场日打球。

这是陆游活跃在军中球场上的生动写照。年纪大了以后,陆游仍然喜欢登山爬高。一次,他去四川青城山时,不顾年事已高,独自登上艰险难攀的泊灌口,使同行者为之惊讶不绝口。他在峰顶眺望泯江滔滔,大声畅吟道: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浩然之气,油然而生。

陆游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我们可以看出,陆游从登山这项运动中是获益非浅的。登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舒缓心情,还可在运动中活动筋骨,可说是好处多多。

现在提倡老人要经常散步,活动筋骨,放松心情,而陆游也做到了这一点。“饮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杖。”吃完饭切忌坐着不动,适当走走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古人的这种养生经验于今人仍很适用,也希望大家抽时间多活动活动才好。

兴趣广泛:“老翁七十尚童心”

种花:陆游他把平日里种花当做是老年人有童心的方法。在他的一首诗中说:“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平时多种花草不但能够锻炼身体,同时还是培养爱心的方法,所以种花是健身养体的好方法。

品茶下棋:品茶弈棋能陶冶情操,他在《秋怀》中这样吟道:“活火常煮茗,残枰静弈棋。”

书法:书法对延年益寿的作用是显著的,历代医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陆游喜欢练书法,并说习书能“驱尽心中愁”。

饮食养生:“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养生饮食以素食为主,不主张“以肉养人”,在其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食物是菱角、山药和粥。陆游退居故乡后,就每年采食菱角。他的《夜归诗》中云: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本草纲目》记载:吃菱角能“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生吃鲜菱角能“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晒干后碾成粉食用,能“补中延年”。

陆游一生喜欢吃粥,他还专写了《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老年人吃粥容易消化、吸收,对胃肠的保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陆游在许多诗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对延年益寿的好处。他从生活中体会到,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弱,稀粥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于长寿大有裨益。传统医学认为,食粥能滋生津液、培养胃气,助消化,且营养俱存,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尤为适宜,实为养生之宝。

肉食养老人,古虽有是说。

修身以待终,何至陷饕餮。

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

岂役七尺躯,事此肤寸舌。

陆游认为体弱多病的人食山药能增强体质,有利健康。有诗云:“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山药)。”据现代科学分析,山药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它含有的黏液蛋白,能预防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过早发生。山药中的黏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可使软骨的弹性增加。山药还含有消化酶,有促进蛋白质和淀粉分解的作用。

胸怀豁达:“纷纷谤誉何劳问”

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

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陆游乐观豁达的胸怀:尽管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将要倒塌,家中揭不开锅盖,可是他没有为此而忧郁,仍然吟诗不绝。

从陆游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多不得志,被免职、罢官,甚至遭诬陷。尽管如此,他却保持乐观,心胸豁达,“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毁誉、贫富、讥讽、赞颂,对他来说都是无足挂齿的事情,对逆境总是微笑以对。他力主戒怒善忍,认为怒非常伤身,晚年自号“龟堂”,意即自己要时时忍住愤怒,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对于曲折坎坷的人生,他认为,应该是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成就了一位大诗人,成就了一位寿星。

陆游养生之道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从中吸取了精华。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最精华的部分就是热爱生活,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乡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注重养生之道,在饮食、运动、情绪上有很好的调节和实践,想达到长寿也就不那么难了。

良习以养生 饭后自做揉腹功”  “小疾深居不唤医

陆游很爱好气功。在做完气功锻炼之后,他往往继之以按摩;其次,他在每次饭后的一小时,坚持做揉腹功,以助消化。他在诗中多次提到:饭后自做揉腹功饭后频摩腹朝脯两摩腹等等,这足以证明他是经常练习按摩的。

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

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鲜烧汤。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使双足温暖,气血通畅,舒经活络,既可促进新陈代谢,又能增强脏腑功能,还能达到安眠助睡的功效。陆游深得洗足养生之法,他坚持在临睡之时用热水洗脚。他在82岁那年,对家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却;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陆游将洗足上床当作人生一大快事,并非言过其实。为了健康,应精心呵护双脚。

他认为头痛脑热等小毛病,不必急着去求医问药,即使服药,也要适可而止。他的理由是饮食起居应规律揠苗农害稼,过剂药伤人

陆游对疾病的看法是辩证的,他同时认为假如患了小病,也不能忽视或无所谓,因为死非一日至,小病为前驱小疾有根底,忽之当日深

 

陆游诗中说养生

南宋诗人陆游生在乱世,一生坎坷不断,受人排挤,但却活到85岁高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医疗落后,陆游能活到如此高龄,得益于陆游养生之法,这在他的诗里有所体现。

老人不复事桑农,点数鸡逐亦未忘。

洗脚上床真一快,雅刊渐长鲜烧汤。

----陆游的这首《洗脚诗》,叙述了他的第一个养生之道便是洗脚按摩。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陆游的第二个养生之道便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每日扫地种菜擦桌子,适量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硬朗。

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的第三个养生之道便是喝粥。陆游常喝小米粥,小米粥易消化,生津益气。早上熬煮枸杞粥喝,枸杞具有降血压、改善供血和调理神经系统的作用。

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陆游的第四个养生之道便是种花赏花。养花护花有了寄托,精神自然好。

晨脯节饮食,劳逸时卧起。”“少饱则止,不必尽器。”陆游的第五个养生之道便是起居规律,不要敞开肚皮吃,多吃蔬菜,劳逸结合,按时起床,中午还要午休一会儿,尽量少吃药。

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开口笑。”“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陆游的第六个养生之道便是积极乐观。任由流言疯传,自己天天乐呵呵,和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坏事不悲,闲事不管,喜事不狂,过自然舒坦的生活。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了,陆游依然可以长寿,这和他平时的养生保健方法是分不开的。陆游觉得应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多喝粥,心胸也要广阔等,这些都是有利于长寿的方法。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够借鉴他的养生之道。

铭座 陆游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

 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兹;

一生快意事,噬脐莫能追;

汝顾不少忍,杀身常在斯;

深居勿妄动,一动当百思;

每食视本草,此意未可嗤;

 赋诗置座右,终身作元龟。

这首座右铭诗,诗人从五个方面谈了养生之道:一是要注意不利于身体的小事,二是要保持精神愉快,三是要宽宏大量,四是不要轻举妄动,五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食。

玉泉 白居易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

这是游览西湖玉泉时的情景。可见诗人己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养生以静。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酷暑苦夏,诗人自有对付它的妙法,所谓心静自然凉嘛。

负冬日 白居易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次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无。

练功养气,诗人身心舒畅,简直如痴如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病后作 袁枚 

回思春日健,并未隔千霜。

如何我羡我,已作两人望?

始知将尽灯,不可复扇扬。

又如将落叶,何堪风再戕。

寄语衰年人,寒暑宜周防。

人到老年,经不起风吹霜打,应该小心提防寒暑变化和疾病侵袭。

病后作 袁枚

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

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

有时逸性发,跳跃如生獐。

遣怀杂诗 袁枚

譬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

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

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喜老 袁枚

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

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

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

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

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

作者洒脱乐观的情绪溢于言表,令人敬佩。

      书所见 袁枚    

我生嗜好多,老至亦渐忘,

惟有两三事,依旧欢如常:

摊书傍水竹,随手摩圭璋;

 名山扶一杖,好花进一觞;

 谈文达甘苦。说鬼瓷荒唐。

 七十苟从心,逾矩亦何妨!

 

 冬常早起夏常眠,生性耽游自在天。

 身健每嫌儿女弱,心虚常觉友朋贤。

 鱼贪凉影游荷下,鸟恋残花立树巅。

 记得当时康节语,凭人谤我作神仙。

 

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我们不但能读出诗人的豪情胆气,也能感受到这位文寿双星的强健体魄。

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

重携买寿杖,直渡大江春。

柳絮飞如雪,桃花吹满身。

亲朋齐莞尔,此老越精神。

正是这种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的热情和意志,才使诗人越老越精神。

个人简介
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曾任《语文周报》兼职编辑,苏鲁豫皖中学研究会会员,胜利油田作家协会会员,具有教育、政工和行政管理经验,先后多篇文学、管理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出生在黄河岸边,工作在黄河入海口共和国最年轻的土…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