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学会拒绝

宁向东 原创 | 2015-11-19 15:39 | 收藏 | 投票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自己不会拒绝,无论待人,还是对事。年轻时,因为专业感不强,不懂得做事要有选择的道理,做了很多与自己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的事。

记得那时因为对一个时髦话题有兴趣,做了点研究,不太懂的地方去请教朋友。因太多基础知识没准备好,朋友不耐烦了。他质疑我:你怎么做到我的领域里来了,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回答:因为在书店里翻书,遇到了这样一个领域,国内没人弄过。朋友问:你是要做专家吗?这个东西在国外也是新领域,搞这方面东西的人,出身大部分都是搞计算机的,你如果做进去,那就是个陷阱,你的功底不够。如果不往深里做,你就什么都不是。朋友最后概括:你是种了我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于是,反思自己:之所以会把大量时间投在一些并不真正重要的话题乃至事情上,除了兴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少、精力旺盛,不知时光宝贵,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并不觉得老之将至是瞬间的事,不知道为了那个终极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放下很多事的。

2001年在哈佛,聊天时学到了一个词:“Return on Management”,翻译成中文叫“管理回报率”。一直以来,财务上都是讲“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都是些可计量的指标。对于“管理力”这样软性的、几乎不可衡量的概念,听到它也是需要算算回报率大小时,无比震撼。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对此一方法论的认同持续增加。

人生苦短,可以做事的时间之少,甚至不敢让人推算。而在这有限的时光中,能够做成一件事,其实就相当不易。于是,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就是做事的精力和能力)进行预算,至关重要。有了预算的概念,就逐渐懂得了不要浪费精力,要挑主要的事情做。不太紧要的事情,必须加以拒绝。

前几日研读一位著名企业家的讲话稿,深深以为这个人的“低调”其实是为了保证其“管理回报率”的高水平。此人几乎不接受任何国内媒体的采访,但却在内部与员工的沟通上花了大量时间。他常常亲临一线,去感受如何让一线的炮火指挥战斗。据说,他也常与国外媒体侃侃而谈,目的是树立企业国际形象,为其事业的国际化铺路。他也在重要的政府关系上投入力量,手段巧妙,布局精致。但对于那些他不以为意的论坛和采访,他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做什么。他是典型的会运用“管理回报率”概念来算计的人。

善于拒绝的人通常低调,而低调的人内心往往暗流涌动。外向的人,往往思考较少,反应很快,对外界的事情会冲动式地参与。而内向的人,留给自己的时间更多,沉思,谋定而后动。给人的印象是忍得住。拒绝多于配合,拒绝多于迎合。常常拒绝别人的人,在选择事情上也是一样的套路:值得做的,尽力做好;不值得做的,都懒得吭一声。

拒绝,最初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作为企业家,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影响整个组织,甚至形成一种组织文化,成为一种组织气质。在一家老大如神明一样被崇拜的企业里,下属一旦信赖了领袖,他们就会时刻关乎老大的举止,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也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于是,有时候一个公司的人会越长越像。我曾经教过一些来自于这家企业的学生,也对这家公司的不少中高级经理人做过访问。这些人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热情但有节制,坦诚却话不多,专业但并不炫耀。就像他们的老板,充满神秘。

 

 

个人简介
宁向东,经济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哈佛商学院、伊利诺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和社会科学“百人工程”计…
每日关注 更多
宁向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