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被称作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在中国又称“老鼠会”、“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敛财游戏。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高额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从而刺激先加入者积极拉新人把自己顶起,一旦新人加入不能为继,资金链供应不上断裂,那么,没有被顶起的自然成了顶起别人的垫底者。
一个骗局,如果没有一点合理的内核,是不可能长期欺骗那么多人的。只有认清这个合理内核,才能战胜骗局的组织者。所谓合理内核是什么?为什么能被如此多的人认同?
人都是自私和贪婪的,正是因为人的本性的弱点,才有人加以利用,才有人会被利用,被自愿利用。
彩票就是利用人以小搏大,换取巨大财富的投机心理,买一注彩票,就是买一份祈盼,把它展现开来,可以用梦想的形式预演一番任何人间喜剧。尽管可能只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如果不买,概率就是零!千万分之一比零,也是无穷大。没有中彩?有什么关系!再花一点钱,续上梦想,这样就可能构成充满希望的一生。
庞氏骗局正是利用了人类博彩思想的潜意识,利用了人的自私和贪婪,只想自己发财,不管别人如何。结果少数人确实分配到了巨额财富,但绝大多数人却成为垫底者,拿出了自己原有的财富被别人分配。
不同的是,博彩属于幸运分配,命运掌握在随机摇号上,庞氏骗局却把命运表面上交给自己掌握,你能拉到多少人,就可以被顶起多高,这个金字塔是个人自由建造的。其实,金字塔的蓝图已经被分配规则事先定好,不管你怎么建造,是不能改变整体结构的。更残酷的是,即使事前说明,参与的结果有可能象买彩票一样本钱无归,但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仍然会让大多数人趋之若鹜。认同规则自愿参与活动,虽然可以暂时堵住献出财富的人嘴巴,愿赌服输不好张口,但分配不公平的感受会用另外的形式在其他途径发泄,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其实,全世界都在玩庞氏骗局,而查尔斯·旁兹就是从当初银行运作中得到了启发。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在我国,明朝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
开始货币兑换商保管货币要收取费用,而委托保管只是为了方便安全。当货币兑换商利用别人委托保管的货币开始放款的时候,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不仅不再收保管费,还要给保管人利息。但是,对外放款不仅是收取高于吸收存款的利息,而是利用时间差,把一笔保管款项同时放给多人用,收取多份利息。这就是银行的钱生钱实质。也是庞氏骗局的原理,利用时间差,利用后来者的钱,让钱流动起来,保证击鼓传花的动态进行发展。
任何银行,如果储户同时提款,俗称挤兑,都会破产。国家玩庞氏骗局不会出问题,利用货币发行权印钞票平衡,虽然通货膨胀,但数额上是平衡的。
没有货币发行权就不能利用时间差吗?就不能运用后来者的资本吗?取得财务平衡就不是骗局。既然知道通货膨胀一定会发生,国家一定会印钞票平衡,为什么不可以利用时间资本做正事呢?明天的钱永远比今天的钱贬值,虽然民间有明日的黄金比不上今天的铜说法,但实际生活中,老百姓不会觉得滞后一段时间的110元比当初的100元少,时间的长短才是影响心理的重要因素。
分配是各自的资源互相交换,分配的过程实质是交换的过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财富的分配,才能享受成果,分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环节。
彩票这种分配形式被大多数人接受,大众并不反感,关键在于规则的透明和认同,也确实改变了极少数人命运。所有的活动,都是利用人有需求的前提,从而认同参与活动。所有的分配都要遵照人对活动规则的认同,愿赌服输话俗理不俗,没有这两方面认同就会出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为什么不能设计符合大众需求的分配规则,遵循资本增值常识,让资本流动起来,让财富按照大众希望、认同的规则进行分配,物尽其所,人尽其能,何必绝对反对呢?
利用好通货膨胀,变庞氏骗局为正局,为老百姓谋福利,减少通胀的伤害,是否值得深思探讨呢?大局谋国小局谋财,凭什么只许国家玩庞氏骗局抢钱,老百姓不能自卫反击?明白原理,就可以正用。刀本无罪,如何量化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