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腊月的春》当成中国影视业的标杆

罗竖一 原创 | 2015-03-11 14:27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据2015年3月8日人民网报道,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两部反映甘肃的影视作品——《腊月的春》、《河西走廊》 登上央视,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陇原文化与风土人情。

       作为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河西走廊名博行”活动中的一员,笔者有幸“提前”观看了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而觉得《河西走廊》这个片子做得很不错。看了以后,让人很震撼,感觉把握得很精准,尤其是很好地体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厚重感。认为观看纪录片《河西走廊》后,会让我们对河西走廊的未来发展更加有信心。

       多年来,笔者对中外电影都不怎么感冒,然抱着照顾甘肃老乡面子的心情——《腊月的春》出品人贾皓民先生一再相邀,还是在2015年3月10日中午打开了央视电影频道。

       说大实话,之前看到网路上称,《腊月的春》系首部反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旋律电影之类的介绍,内心多少有些小觑——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多是程式化、拔高化、完美化、口号化、政治标签化的。另有新闻表明,《腊月的春》讲述的是,来自市里的“双扶”干部刘为民,在双联行动中视帮扶对象为亲人,千方百计帮扶葛忠杰一家摆脱贫困,帮助女主角葛腊月实现唱歌梦想,帮助葛家湾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感人故事。

       就整体来讲,如此剧情也是观众比较熟悉的。正因如此,所以观看《腊月的春》之初,笔者就对妻子讲,我们一起猜猜,后面的剧情是不是这样“喷血”的:“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的刘为民,一心扑在帮扶工作上,根本没时间去照顾身怀有孕的妻子,所以最终以离婚而告终。被感动的女主角葛腊月,最终投入了刘为民的怀抱。

       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笔者的泪水不由得悄悄地滑落,因为被其中的一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腊月的春》告诉我们,熟知一般“双扶”道道的葛家湾村委会主任周海涛,“善意”地建议“双扶”干部刘为民留下几百元,然后象征性地住两天就走人。然刘为民不但执意不肯,并且还尽心尽力地帮助葛家湾跑项目。尤其是,当妻子佳佳得知刘为民为了帮助葛腊月及其家庭,“私自”从家里拿走五千元用于葛家入股村办土鸡养殖场项目后,不但没有大发雷霆,而且她自己还在葛腊月爷爷急缺手术住院费的节骨眼上,悄悄地替家贫如洗的葛家垫付了四万元手术住院费。

      这些体现人间真善美的情节,实际上更是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别需要这样的正能量。然当下中国多是肆意展现假丑恶,甚至不缺无节制地肯定或讴歌本该鞭挞的人与事;并且整个中国影视业,普遍缺乏像《腊月的春》这样的真正对社会和人类负责任的上乘之影视剧。

      依照一般影视作品的“老套路”,官方知情后,会拿钱或者号召大家捐款帮助葛腊月那样的家庭,然《腊月的春》则是安排让葛腊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于此,官方人士或者其家属没有高喊什么政治口号,而只是默默地“找关系”帮助葛腊月报参加大赛的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既符合社会现实,又强调了《易经》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及《三字经》所讲“人之初,性本善”等道理。

      事实上,正像北京市政协委员耿奎所讲,现在中国所讲的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实都出自古老的“易经”之中。

       还有,知情后的葛家湾村委会主任周海涛,跟全村村民一起给葛忠杰凑手术住院费用。这既是体现友善、和谐、文明等中华传统美德,又是反映了中国很多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

       换言之,《腊月的春》客观上是一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上乘之作。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那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重新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要重新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而《腊月的春》则有意无意地承载了这样的功能。

      另外,据媒体报道,《腊月的春》这部电影仅仅投入了200万元,但其却是一部催人泪下,颇具教育意义的上乘之作。这与那些动不动就投入上千万,甚至过亿的无病呻吟,或者尽显低级下流等内容或情调的影视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说,《腊月的春》在第六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莲花优秀影片大奖”,是再也合适不过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腊月的春》的成功,跟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官方机构的努力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如果官方能正确面对新常态,切实践行诸如“四个全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中央号令,而尽可能地跳出固有的某些老套路,那么也完全可以把很多事情办得非常好。

       但是,纵观整个中国电影业,不乏垃圾作品。也确实存在习近平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那些丑恶现象。

       概而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腊月的春》当成中国影视业的标杆。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