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情结

曾祥裕 原创 | 2015-03-14 10:12 | 收藏 | 投票
                        曾祥裕: 我的电影情结
        
                    -----东北之行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  
 
                 曾祥裕(赣南杨公风水培训中心  QQ421184777)
 
 曾祥裕: 我的电影情结
 
     我的人生旅途有两个情结,一是风水情结,二是电影情结。电影是我人生精神良友,在我人生六十年的生涯中,因为有电影相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甲午年初冬,我的东北之行,到了吉林省长春市,还特地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电影情结让我作出这个决定。
 
    记得我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亲微薄的工酬难以维系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为了贴补家用,我们从小就在母亲的带领下糊火柴盒,春夏秋冬,一家老老少少都挤在一个20个平方米的厅堂争分夺妙地糊火柴盒。那时,糊一千个火柴盒的工钱才六角,让我从小就知道挣钱不易,用钱更当珍惜!我每次送交成品后,母亲有时会奖赏几角钱,最多时一元钱。
 
   我会珍藏在一个小盒子里,舍不得乱花掉,总是瞄准电影院放映的电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赣州古城有三家电影院,一家是文清路上的和平电影院,一家是郁孤台下的赣州电影院,还有一家卫府里附近的工人文化宫。
 
   那时看电影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我有时与街上小伙伴一起去排队购电影票。记得学生票价是6分钱。有时有钱还购不到票,胆大的同学会提出攀爬窗户偷进电影院去看。我因家教太严,没敢跟众混进去偷看电影的经历。
 
   感谢电影让我们在那个精神贫乏的时代,也感到快乐,透过银幕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那时银幕上放映的外国片,都是友好国家。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放映后,其中的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受到我们的喜爱:“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和解放。”
 
   看的最多的是朝鲜电影 ,例如《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劳动家庭》、《轧钢工人》、《一个护士的故事》、《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我在看《卖花姑娘》过程中,被主人公的故事所感动,热泪盈眶。朝鲜电影有许多动听的歌曲,其中《卖花歌》的弦律仍然耳熟。记得班上有位漂亮的女同学唱起那首轻快的《金达莱花》征服不少男同学:“千朵花,万朵花,千万朵金达莱花。我爱他*的诚心,今天开出最美的花。啊,千朵花,万朵花,不如我心里最美的一朵花。”  
 
   我们爱把电影中某个人物的形象或名字移植与现实生活中某个人身上。如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描述秘密战线的故事片,女特务利用钢琴声发出指令,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安全部门侦探员与敌特斗智斗勇,终于捉拿暗藏在内部多年的女特务和别名为老狐狸的特务。 “老狐狸”这个形象给我们印象很深,发现班上有个同学每项逢劳动时或要长跑锻炼就说有病,不参加。同学戏称他是一个“老狐狸”。
   曾祥裕: 我的电影情结
   
   好的电影使人受益终生。感谢反映时代精神的电影为我们这一代树立的精神标竿。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战争和反间谍电影如《羊城暗哨》、  《铁道卫士》 、《侦察兵》、《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等,给我们幼小心灵播下阳刚和奉献的种子,做人要智勇双全,报效祖国要赤胆忠心。
 
   当我1976年参加工作后,在赣州市中医院工作,在物质紧张时代,看电影仍然是件奢侈事情。有时好看的电票一票难求。不过医院工作的好处在于社交关系网复杂,可广交朋友。我有百货、五交化、食品和副食品行业的朋友,也有电影院的朋友。记得赣州电影院一位阿姨叫老万,她住在赣州电影院,丈夫身体不好,常来我们医院看病取药,一来二往,我与她也熟悉了,每次要看电影就请她帮助买票,而且座位还顶好。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赣州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影评小组,办了一张小报《虔城影讯》,我因看完电影会手痒挥笔写篇评论,而且常常发表,有朋友看了我写得影评,见面时就说我看到你写的影评。当时听了心里乐滋滋的。那时一篇影评的稿酬就是几元钱,但是这种精神的收获却是无法估量的。
 
    写影评成就我的文学和医学科普创作之路,后来也写写诗歌和科普文章,每年的稿费都有几千元。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数字。
 
   赣州影评小组因屡有佳作在全国电影评论杂志或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全国小有名气,后来升格为影评协会。记得前国家广电总局长王太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任赣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时,就兼任过赣州市影评协会的会长,把影评做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大事来抓。当时赣州市的影评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各个行业都成立了影评小组或协会。在赣南红色文学泰斗舒龙老师的努力下,赣州地区成立了影视协会,我也成为会员。会员享受看电影不用钱的特权,凭一张观影证,我在市内各大电影院畅通无阻,想看就看。不好意思,我当时还利用上班时间,到离医院不远的赣州电影院看过电影。
  
    直至我结婚后至一九九四年,我用这张观影证看了不下一二百部电影,炎夏家中无空调,就在电影院看通宵电影纳凉。
 
   我们影评小组的骨干深入到部队、学校、企业和农村开展影评活动。影评协会锻炼一批文学创作人才,从影评协会走出了诸如刘中蔚、刘赣生、王光汀等闻名遐迩的写手。当然最为著名的是当今活跃在国内外文学评论论坛上的罗岗,当时他是赣南师院的大学老师,年轻气盛每次在影评会上他发表评论时,就滔滔不绝。其观点与众不同,口才好,说话中气足,其气势压倒他人。大家都说他后生可畏,前程无量,的确他不负众望,这位是从赣南红土地走出的才子,现在名气大的很,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好电影给我成长带来快乐,它的正能量,使我步入社会后仍然保持纯真的理想追求。电影《创业》主人公王进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铁人精神,深深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曾祥裕: 我的电影情结
 
   电影情结扎根在我心灵深处,要不我这次东北之行怎么会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呢?长影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至今已走过七十年风雨历程。当我步入这个国内北方的电影殿堂时,心想,有多少有志青年心怀明星梦来到此寻找表演舞台?而我仅仅是电影迷,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写点影评,凭着这个影响我人生的电影情结,来到这个北方电影殿堂来朝圣,了结小时候对电影制片厂的仰望和好奇心吧。
 
   正好长影旧址博物馆建成已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开放。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前身是日本文化侵略机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坐南朝北,门前一条斜坡从右往左。它始建于1937年8月,仿造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布局设计,1939年竣工。由于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长影老厂区改造得到了文物保护部门的肯定,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电影摇篮”以崭新面貌与世人重逢。
 
   等我参观完,走出长春电影制片厂时,回望黄昏余光下的毛泽东塑像,心想,我们这一代人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看着《小兵张嘎》、《创业》等电影,唱着“东方红”、“国际歌”长大成人,步入社会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报效祖国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曾祥裕: 我的电影情结
   感谢互联网给现代人看电影所带来的极大便利。想看就看,这是在文革时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电影仍然是我现在文化生活的最爱!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