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不是凭空捏造

曹秀 原创 | 2015-04-30 09:24 | 收藏 | 投票

 出版不是凭空捏造

曹秀
上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出版物却没了市场,先是说诗集可以出版,征稿时是免费出版,可是出版时又要管理费,我真不明白了既然如此还不如自费。一部长篇小说,出版社要稿子,审了半年要合作出版,还要作者助销。既然如此,何必让出版社出版,自费出版不好吗?借你的手干什么?还有一部小说,也要钱,不是包书,而是要赞助费,既然如此,何必浪费你们的时间,我自己自费出版不好吗?只有一部书是按稿费算书的,我真不明白了,既然没有这种出版能力,何必硬撑门面,既然打不开市场,何必费尽心血搞出版呢?4本书让我看见了出版市场的崩溃,看见出版社的崩溃,可是我又不服气,是出版社的崩溃,不是我个人的崩溃,如果是我个人的出版崩溃我不写就是了,干什么要麻烦出版社呢?
其实,还有二本传记书是给所在地写出的,稿子交上不出版了。4个月,6本书,真的是市场吗?我看是人为的,如果不是人为的何必会发生这种事?其中之一就是中介的,或者说就是有些人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他们不是出版社的编辑,可能就是一些作家或在以前当过编辑,现在业余时间编些书赚点钱,在出版社与作者之间谋划,此外没有他途。
如果让我说实话,出版社投资出版了一批不是太有市场的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多,现在反过来出版社没钱了,想出版真正的艺术没钱了,这种损失不是市场,而是出版社或出版单位,这种现象跟策划有关,跟年初计划成本有关。看看今年以来出版的书,几乎都不是读者喜欢的书,都不是畅销书,可是在此前可能误以为是畅销书,结果表明,自己给自己设了陷坑。能不能反败为胜,还要看出版这种书有多大市场,能不能给出版社一个机会。不过我相信会有机会,相信作者有机会,出版社也有机会,关键在于如何策划,如何调节市场,有的书可以出版,有的书不能出版,而出版社恰巧是把不能出版的书给出版了,这里面包括权力文学。现在很多市县都在出版一些书籍,而策划出版这种书的人恰巧是不懂出版市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懂得很多,结果表明不是懂很多而是什么也不懂,文学艺术的水深着呢,何况还有市场。
相比之下,有的出版社把自己的书号交给我们,让作者自己去出版,这种信任有多少出版社心甘情愿。有一个年轻书商我告诉他这种出版社,他答应去试试,其实这是一种便宜,起码省了书号钱,而且还能扬名,扬出版社的名。经商赚钱是要看机会,图书出版也不例外,要有机会,可是机会从哪里来,重要的就是观察,从社会存在中寻找线索。我们很多人只想赚钱不想如何赚钱,只想骗作者不想从市场上赚钱,以前一本书赚几百万,现在一本书有多少能赚几万的。有的书都不如网络,如果弄好了,网络小说也有钱赚,这跟纸质书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惭愧得很。
在文化市场上,不是有名就有市场需要,名人写出的作品有时是跟不上潮流的,出版社硬要把这些跟不上潮流的书推给读者,市场繁荣便会打折扣。看看现在的书店货架上,绝大多数是名家的书,不是说所有名家的书都不好,名家的书还是会有读者的,然而这里有一个经济饱和问题。印得多,销路小,积压大,这种现象不改变能有好效果吗?反过来说,如果出版社不能扭亏增盈,即使是名家书也不例外,也可能走投无路,想赚钱更是天方夜谭。其实我不愿意说这种泄劲话,可是在出版市场上看久了便会有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供朋友们醒悟,赚钱有时就是机会,不是凭空捏造。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提出来的问题,几本书都是人为造成的,没有我跟出版社直接对话,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凭空捏造,如果我们的出版社与作者之间存在中介还有市场繁荣吗?为什么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基础比较稳定,不论外国市场如何竞争中国也是岿然不动。为什么现阶段一个小小的油价就要掀风鼓浪,让所有司机坐卧不安,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价格政策控制权。什么时候都要以外国人高兴为主,他们说物价高你就下调,他们说雾霾你就信,不按自己的规律行事,这种市场能不疲软吗?涉及到出版市场需求,更不是小事,每一个编辑部都想畅销书,不扎扎实实从一本书做起,迟早会吃亏的。
个人简介
曹秀、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经济管理本科毕业,先后在《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小说》《鹿鸣》《洪流》《中国铁道建筑报》《包头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长春晚报》《中山日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500余篇,…
每日关注 更多
曹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