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
——纪念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理解的?我是从念书时的一种理解,到今天新“感觉”一种理解。念书那几年还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那时候的理解是“被动”的,不完整的,学生嘛,以“学”为主,自己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一些名人名言、古文经典,缺乏概念。现在的“新感觉”是最接近本意:有一种大脑转血的感觉,也就是很对位。
过年过节,一年又一年,每年都过,怎么样过?现实的过,与时下时政、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是最接近设立“节日”的本初。“规定”不知道人的特性,人不是平稳的动物,每年不同,这对“节日”的设立提出了挑战,也丰富了内容。普通人、社会也好,也只能是把“节日”与现实紧密结合,才能源源不断。
为什么叫“节”?我没有去查询,第一感觉是“节约”的“节”。当然,一般情况下,“节日”是第一链接、“节省”或“节约”应该算是第二链接、“节奏”其它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节”的意思?综合来看,三种意思:1、纪念性的日子;2、经济学性质的活动;3、时间(区隔)与动作的配合,“规定”动作的特性,等等。
“节日”就有了其历史沿革的脉络。“节日”本身,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它与节约的“节”还是有一定的瓜葛的,不是完全没有联系。节约的“节”用到“节日”上,就是一种“重视”,这也符合“纪念”的意义。节日在实际纪念中并没有做到“节约”,反而是一种以“隆重”为名的“靡费”。如果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就要考虑是不是要设立“节日”,也就是研究节日设立的“节点”的“药劲”?当然,还有其在节日的总数量中的个性,总体上,现在的节日是越来越多。
五一劳动节,历史上最有“药劲”的事件之一,如果没有对劳动者的压榨,忍无可忍了,不会有“国际”五一劳动节。随着节日的设立及年复一年,劳动节除了特别意义之外,劳动节时下是一种“劳动最光荣”的表示。在相对情况下,现在的“劳动节”的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鼓励人们多劳动,还是表彰劳动者?工人和农民是与“劳动”联系最基础、最广泛的领域;而知识分子似乎除了“脑力劳动”之外,好像与劳动不搭边?
劳动节,按照“节日”的定义,它也是一种“不劳动”的日子,这符合“节奏”的旋律,这样才能好好的劳动,虽然工人农民对这个“节日”的概念只会会心一笑,毕竟心里其实还是幸福的,特殊情况除外。劳动节这样持续下去,劳动最光荣就要伴随下去,现实的活动也要一年一年的办下去。这样“下去”,是不是要预测点什么是结果?今年就算了!不好说。
五四青年节,这也是个大事件的冲击点,在人类发明的时间菜单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也改变或者说“认可”了人的本性中的那点“虚伪”。青年节时下是鼓励青年人有理想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刻好像与工人农民中的青年人挂钩不牢,虽然,他们可能会在这一天受到表扬或鼓励等待。
五四青年节,就是鼓励年轻人有理想,特别是与事件本身相连时,没有青年人的理想与冲动就没有一个个伟大实践的诞生。我觉得五四青年节体现更多的是青年人在这一天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励励志,做做规划,甚至是梦想,这可能就足够了;当然,如果能够恰如其分的做出点实事那更好。不如说,五四青年节就是一个梦想的节日。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劳动节、有青年节;好像是有严格区别,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不能不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就是“节日”的“节奏”,三个不同的阶层演绎着“节日”的“节约”。如果没有这些关键的、每年的节日,也就是“节点”,我们现在的人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就像是一首歌曲一样,节奏调节着人的生活状态;而听歌的人却在“跳着”舞。
节日就是这个节奏的抑扬顿挫的音符,虽然是音乐制片人创造出来的歌曲,是其他人在唱或者是你自己在唱,这都无妨,只要产生了“节日”、只要听到了音乐,都一样,都会跳舞的。至于跳的怎样?当然,因人而异,也可以说都在音乐里。
热烈庆祝2015年国际五一劳动节和青年节!
张海勤 2015年5月1日 0832 于广州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