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探秘

翟智高 原创 | 2015-05-01 12:09 | 收藏 | 投票

 

    伊阙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93年,距今已经2308年了。伊川地处当时周王室洛阳南大门,是秦国东进南下的必经的咽喉要冲之地,伊阙之战杀人最多,达二十四万人。之后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东周王室的灭亡。


   关于伊阙之战前因后果,详细请参阅《东部丝绸之路与军事战略交通线》全文见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4-28/28827_5.html  
  此战发生地洛阳龙门口南的伊川北部地区,当时
韩魏为阻止秦军东扩,在周赧王的许可下,两国组成三十万人以上联军开进周王室的南大门伊阙的南边。当时秦军已开通秦楚古道交通线,在古道要塞宜阳(今洛水边宜阳韩城古城)和伊川的新城(今伊水边伊川县平等乡古城)站稳脚跟,但秦军在伊川新城的兵力不到联军的一半,约十五万人。史载此战韩魏联军被杀二十四万人,秦军采用什么战法呢?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首先要打通东进、南下的交通线。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卒,派兵偷袭郑国。由于戎人控制着龙门山南部秦郑古道,秦军只好走北道,更晋地过周北门。郑国商人弦高用计巧退秦师,秦军回师灭滑。晋国联络姜戎堵塞往西去的秦楚古道南道,逼秦军仍从洛阳以北经原路返回。晋军在崤山(今峡伬)设下埋伏,败秦师于崤”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姜戎,居于秦晋之间,与晋国友好”。  姜戎与晋配合在崤败秦师,见《左传、襄公十四年》。秦军此次全军覆没,吃亏在伊阙山北是周王室,黄河一线是晋国把守,伊阙山南由伊洛之戎控制,秦国东进交通不易开通,由崤山之战往后的二百三十年间,秦国一直没有打通东进的交通线。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力增强,而此时潼关以东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挡在秦国向东进军的冤家晋国已三家分晋,解体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是陕东至伊阙山南的伊洛之戎也基本被韩国吞并。秦国认为出兵潼关的时机已成熟,决定先拿潼关以东的陕开刀。公元前391年,伐取陕,又攻打宜阳,夺取宜阳之西六邑(《史记、韩世家》:列侯九年,秦拔我宜阳昭侯二十四年 ,秦来拔我宜阳。)使秦楚交通首次达宜阳以西地区。
     公元前335年,秦又攻宜阳,但韩国固守宜阳(今宜阳韩城),使秦无法东进。

     公元前316年,魏人张仪在秦为相,向秦惠王献计,认为秦欲获取天下,必先拔宜阳(注,今宜阳韩城,以下同)和新城(今伊川平等古城),打通东进战略交通线。张仪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战国策、秦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和《史记、张仪列传》。)

 
    几千年来横贯东西的东部丝绸之路,又称丝茶古道、秦楚古道、晋楚古道、秦郑古道,是历来兵家必争的咽喉通道

   秦国决心实施这一战略计划。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回答说: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秦武王说:寡人不听。卒使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于是甘茂请秦王大悉起兵,结果秦遂拔宜阳,斩首六万” (《史记、秦本纪》。)   秦拔宜阳,使秦军战车可由咸阳直驶洛水,于是,秦武王在右丞相樗里子陪同下,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昭襄王决心实现东进的战略计划。公元前301年,秦昭襄王令庶长奂由宜阳(今宜阳韩城)出兵,渡过洛水。沿赵堡,白杨向东,猛攻楚国边邑军事重镇新城(今伊川平等古城),楚军败,秦夺新城(《史记、秦本纪》)。使秦楚通道达伊水流域。 
   秦昭襄王对新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安排他的亲舅芈戎为新城君。芈戎是秦昭襄王母宣太后的弟弟。
  
   新城君经一年的准备,将新城建成向东进军的大本营。(新城君,芈戎,秦昭襄王舅,初封华阳,称华阳君,又封新城,称新城君 《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300年,芈戎率秦军渡过伊水,沿白元、临汝镇一线进军楚国,韩魏两国为了阻止秦军进一步南进,派将军公孙喜、暴弋夺取楚国方城。秦派庶长奂率大军继续攻楚,取楚八城,杀楚国大将景快(《史记、秦本纪》)。


   韩魏对秦控制宜阳、新城,并迅速向楚推进十分惊恐。于是两国联合起来,欲将秦军逐出新城。公元前293年,韩魏出动几十万大军,攻击秦之新城。秦军依靠开通的秦楚交通线,调来大批军队、战车和物资,以新城为依托,与韩魏联军决战。秦昭襄王派富有作战经验的左更白起率军作战,在新城至伊阙龙门口四十里长的伊河两岸,双方军队经过激烈撕杀、格斗。结果韩魏联军被杀二十四万人,魏将公孙喜被俘,秦拔五城(《史记、秦本纪》)。

  秦军乘胜进军,渡伊河,经白元、临汝镇、汝州、鲁山一线南下。前292年,左更白起夺取楚之宛(今南阳)。前291年,左更错攻占邓。 
   秦昭襄王于前290年亲临宜阳(今韩城)视察,前284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前283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前282年又与韩王会新城” (《史记、秦本纪》) 。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表明秦昭襄王对秦楚战略交通线开通后所流露出的喜悦心情,也说明秦国对这条东西交通线战略地位的重视。前278年,秦将白起取呈为南郡,秦昭襄王与楚王会襄陵。至此秦国势力达于长江流域。由咸阳东出潼关、 函谷关、经宜阳韩城、赵堡、伊川平等、临汝镇,南达宛荆,东至颖淮的秦楚交通线全线贯通。
 秦楚交通线开通后,秦昭襄王对近在咫尺的西周天子并没有立即实施居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的王业。而是充分利用秦楚交通线的便利条件,将东南丰富的物产西运咸阳,充实国力。同时,积极扶持商贸活动。

 请参阅《东部丝绸之路与军事战略交通线》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4-28/28827_5.html

 

 

秦一方面巩固秦楚交通,筹集更多战争所需物资,另一方面在黄河以北对韩魏赵发起进攻。前266年,攻魏,取邢丘。前264年,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前257年秦将张唐攻郑,拔之攻邯郸,不拔,去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256年,秦昭襄王派将军嫪由新城出兵,经白元东进,攻取韩的阳城(今登封告城)、负黍(登封颖阳),斩首四万,与已占领韩郑故地的秦将张唐会合。不仅打通了秦郑东西交通线,而且完成了对洛阳周王室的战略包围(《史记、秦本纪》)。
    周赧王对秦军从南北两个方面包围洛阳万分惊恐,急忙调集天下各国诸侯锐师来保卫京城。然而郑韩魏赵楚早已被秦军打得无还手之力,那还顾得上周赧王。于是赧王只好向洛阳的商贾大户借债,募兵保卫京师,并亲率天下锐师南出伊阙攻秦,控制伊阙口南部伊水东部地区(今伊川县彭婆、吕店、白沙、江左及白元北部),令秦无得通阳城” (《史记、秦本纪》)。
周赧王的军队切断了新城与阳城间的交通,秦军东进受阻,秦昭襄王大怒,于是下令暂停向东进军,而转向北攻击周王的天下锐师。秦军从伊河两岸向北攻击,周君投降,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禅狐” (《史记、秦本纪》。
    禅狐地在新城,就是今天平等乡古城村(驾校)那一带。秦囚西周公于城内高台上。当初,周君以天子名义召集天下锐师,保卫京师洛阳,向商贾大户借了不少债,如今难以归还。债主们无法到禅狐高台上向周公讨债,就称此台为避债台。这便是债台高筑的成语典故(《汉书·地理志》。

(请参阅《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之鼎台观景》)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11-18/48930.html

 

 

《战国策 秦策》对伊阙之战秦军的数量有透露,昭王既息民缮兵,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 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畏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 !

     伊阙之战,韩魏联军估计在三十万人以上,而秦军的兵力不到联军的一半,怎能杀掉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实际上,秦国的统帅武安君白起很会作战。他面对势均力敌的韩魏联军,先放出风说自己帅有五十万秦军,吓唬联军,使韩魏各怀一条心,考虑如何保存自己。韩魏联军的魏军也就是十多万人,当时屯兵伊阙之北伊河西岸,主力统帅部大营就是龙门口南的魏弯、郭寨、马营一代(有高都城遗址)。秦军以十五万精兵,出动战车方阵、骑兵阵、弩兵阵和车、步、骑混合方阵四种。弩兵阵,由身着战袍的轻装立射士兵和身穿铠甲的重装神箭手组成。战车方阵是四个方阵中最大的,分布着几十乘战车和作战的士兵。由战车、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混合军阵。形成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布局,可分可合,分则可以单独作战,合则浑然成为一体,发挥多兵种混合作战的威力,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第一轮攻击开始,弩兵阵的轻装立射士兵和身穿铠甲的重装神箭手分批交替齐射,顷刻间,几十万支带毒的箭如疾风暴雨轮番射向敌军,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第二轮是骑兵阵出击时机,选择在万箭轮番齐发,敌兵大量倒地,阵势乱作一团之时急速出击,斩尽杀绝那些尚未死伤的敌兵。先将魏军围击歼灭,毫不留情的将十几万魏军全杀光。紧接着,对屯兵伊河东(主力统帅部大营在今天白沙的窦村一带,有纶氏故城遗址)的韩军发起攻击,将吓破胆兵败如山倒的韩军实施包围,韩军十多万人被杀,俘虏联军主帅公孙喜,韩魏联军共计被杀二十四万人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考,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获首级24万,占领五座城池;率军进攻魏国时,俘虏魏国三员大将,斩首13;与赵国大将贾偃交战获胜后,将对方的2万俘虏投入黄河。进攻韩国陉城,又斩首5万。与赵军长平一役,将俘虏40万人全部活埋。此役前后被斩首与活埋的赵军共45万余人。根据司马迁的这一记述,秦国仅由白起率领的军队,就斩首近90万众。
    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公元前331年,败魏,斩首八万;312年,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280年,攻赵,斩首二万;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新城(今伊川平等古城)为秦楚交通线上的要塞和商品集散地。秦国当时还没有开通黄河槽运,因而南方的丝麻漆帛和稻米全靠秦楚交通转运。当时周(洛阳)的大商人白圭,在新城君(秦昭襄王舅芈戎)保护下,大做丝、漆、茧、帛与粮食的以货易货贸易。 白圭,周人也,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今絮与之食,积著率岁倍。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也。是故其智不足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圭” (《史记、货殖列传》。)

新城故城夯土城墙: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