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困局只能自救

梁海明 原创 | 2015-05-12 09:51 | 收藏 | 投票

   近期中国中央政府根据香港建议,将“一签多行”缩减为“一周一行”。不少内地民众认为,香港在尽享了“自由行”的好处后过桥抽板,他们感情上难以接受。今年“五一”期间内地访港游客虽未明显下滑,但“旺丁不旺财”势头更加明显。未来中央政府还将下调部分外国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这也会进一步影响香港零售业。对此,很多人认为,香港“不作死就不会死”,缺少了内地游客的支持,香港的零售业甚至经济前景将一沉不起。

  “中国好,香港才好”,这当然是事实。特区政府和香港民众应当更多强调、解释“一周一行”政策的本质只为打压水货客,而非针对正常的内地游客,消除后者的误解,以免影响两地之间的感情乃至长远合作。然而,如果内地民众因此以“恩主”的心态,认定香港的发展只能依靠内地,则是有所偏颇的。

  以旅游业为例,根据香港政府的数据,旅游业占香港GDP比重仅约5%,其中内地游客“自由行”贡献更只占香港GDP约1.5%,远低于贸易及物流业(占比近25%),金融业(占比近16%)以及专业服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占比13%)。而且从性质来说,“自由行”只是一个平等买卖、互利互惠的消费行为,并不存在谁惠及了谁。内地游客减少来港会造成影响,但影响程度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面临的挑战,并非靠中国内地支持就能解决。随着多年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社会普遍有“金钱至上”心态,众多港企、港人对金钱和资本过度重视,以致于忽视了生产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有些富豪更玩弄长贪(long-term greedy)技巧,在赚取富可敌国的金钱之后,就和政府讨价还价,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因此导致产生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资产不均随之出现。

  即使近年来香港经济持续增长,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大多进入了少数人的口袋,从而造成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更多民众的生活愈加困苦。这一困局是香港的结构性问题,内地对香港的支持仅能缓解问题恶化,但要真正解决仍需要依靠香港自身结构调整才能自救。

  香港的经济要再度起飞,应至少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其一,香港需要重新发展制造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制造业开始北上内地,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或生产工序,向生产成本较低的中国内地转移之后,导致留在香港的工厂,成为了不再生产产品、没有生产工序的“空壳”工厂。从产业结构来看,香港的制造业实际上已经“空壳化”。

  制造业的消失成为了香港近年经济的一大困局。如果我们让视野国际化一些,会发现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的美国,制造业一直都支撑在美国的发展。美国在2009年之前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如今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是,在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占比超过40%。如可口可乐、通用等传统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美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拥有世界第二的第二产业,由于美国产业结构很均衡和合理,才导致外界常常忽略美国强大的制造业。

  香港民众如再继续眷恋炒楼、炒股票赚快钱,或者寄望内地大力支持继续提供优惠政策赚“容易钱”,这只会导致香港经济走入死胡同。香港更需要的是多打造高端制造业、创新产业,生产更多“Made in Hong Kong”的产品,而非仅仅是由香港投资的“Made by Hong Kong”产品,以此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其二,香港要重返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新型亚洲贸易中心。除了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产业之外,香港另一个需要转型的重点是外展化(Reach out),它应重新回归以贸易为本的经济模式,成为新型亚洲贸易中心。

  这里所指的贸易不是大家熟知的进出口商品传统贸易,而是“离岸贸易”,它涉及的商品、服务事实上并不进出香港,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升香港的经济。一是,子公司获利后,返回给香港母公司的利润回报;二是,子公司协助香港母公司在管理、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外销网路、物流等等诸方面,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融入更大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广的资讯,更快地学习技术并获得技能,开辟新的投资领域,这不但能推动母企业发展壮大,也能推动出口高速增长。

  香港未来应进一步依靠“离岸”的发展模式,才能不断扩展和转移外展网路,将投资、贸易与国际市场连结起来,并结合香港本土强大的金融业、服务业,共同促成香港成为新型亚洲贸易中心,甚至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价值链管理枢纽。

  其三,香港应该更加国际化,扮演中国内地“走出去、引进来”的掮客角色。掮客,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又称“居间者”、“经纪者”,有穿针引线之意。随着中国内地推出“一带一路”政策,香港赋予了掮客新的含义,那就是“引路者”和“推动者”。

  我曾在《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一文中提议,长期作为国际自由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过去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资源和成功的经营经验,可充当“引路者”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另外,香港还应当在该政策中扮演“推动者”的角色。

  例如,“一带一路”沿线上有不少是伊斯兰国家,未来将会涉及到中国内地比较陌生的伊斯兰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如何与伊斯兰金融融通,携手推动伊斯兰国家的融资、投资项目,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伊斯兰教徒众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在开始筹建伊斯兰金融体系,但宁夏金融发展基础薄弱,要独力构建这一体系难度不小。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8年底的季报显示,特区政府早在2007年开始就着力推动发展伊斯兰金融平台,香港金管局也为该平台的运作和建设制定初步的制度和法规。

  因此,香港完全可以凭借在伊斯兰金融的发展经验和相关人才,和宁夏共同推动、打造吸收伊斯兰资金和从事伊斯兰投融资的平台,以此促进内地金融与伊斯兰金融的融通,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

  内地是香港发展的强大支持,但中国好,香港必须更加好。香港要担当起作为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它的发展不能也不应只依靠内地。香港只有依靠自身积极求变,未来变得更具特色、更加国际化,才能协助内地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推动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