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生态画卷22:早秋山中作

党双忍 原创 | 2015-05-21 11:59 | 收藏 | 投票

  王维《早秋山中作》是初秋季节作于辋川别墅的作品。王维不少带“山中”字样的作品,皆是描绘隐居辋川的生态画卷。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谿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首联:因为政治才能所不能及,不敢拖累了清明的时代,即谓“无才不敢累明时”(一半是牢骚话,一半是现实心理)。过好隐居生活,将思想、心思,定向、定位在辋川峪东岸的乡村别墅,一门心思过好隐居生活,此谓“思向东谿守故篱”。

  颔联:引入了两个人物,也是两个典故。人物一:尚平。《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向长〉载: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唐李贤注引《高士传》:“向”字作“尚”。后多用取不为家事自累,尽去逍遥自在之意。唐许浑《村舍》:“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白居易《将归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贫中毕,元亮田园醉里归。”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孟郊《隐士》:“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王维已隐居,自然不厌弃尚平为儿女早办婚事,了却家事,落得一身轻的事情。此谓“岂厌尚平婚嫁早”。人物二:陶渊明。字元亮,名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晋宋易代之际,出生没落世家。父早亡,因家贫,曾做过彭泽令,人称“陶令”。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由此固守寒庐,躬耕自足,寄意田园,淡薄渺远,恬静自然。陶渊明田园诗、生态诗开宗立派之人,王维的成就不在其下,却承继其衣钵。王维觉得陶渊明应该更早辞官归隐,此谓“却嫌陶令去官迟”。不嫌早,却嫌迟,这一“早”一“迟”,乐于隐居心态活灵活现。

  颈联:蛩(qióng)即蟋蟀,俗称促织、蛐蛐儿,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黑色至褐色,头部有长触角,后腿粗大,爆发力强,善跳跃。雄性好争斗,两翅摩擦发出声响,即“蛩响”。唐王棨《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在《诗经·国风·唐风》中有诗歌《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秋季来临,岁暮将至,蟋蟀在堂鸣叫,触发岁月匆匆之感。及时行乐与勤于职事是人生的双面镜,工作是为更好生活,也就是《蟋蟀》主张“好乐无荒”,这是士人立身行事的准则。秋天到了,蟋蟀发情,求偶心切,叫声急促,此谓“草间蛩响临秋急”,这是写实也是岁月进程写照。与蟋蟀进入发情期的叫声不同,入秋后蝉的地上生活即将结束,很快将进入地下生活。有一个成语叫噤若寒蝉,“蝉嘶于夏秋”,至深秋天气转凉,以至寒冷,也就听不到蝉的叫声。联想至此,夜幕降临时蝉的叫声,自然是悲情。此谓“山里蝉声薄暮悲”。

  尾联:来隐居者家里做客的人不多,显得门庭落寞,此谓“寂寞柴门人不到”。来往的人稀少了,眼前的树林自然像是渺无人迹的“空林”,只有悠悠白云与空林不定期幽会。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