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香港政改,我更关心议员的钱袋

常洛闻 原创 | 2015-06-25 23:1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香港政改表决已过去数日,但余波未止。表决期间发生非常戏剧性的议员退场,除了广为人知的建制派自己的解释,坊间猜测不断。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将在今晚邀请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到中联办茶聚,外界甚至有人质疑,中联办会在“喝茶”时问责,不过议员们均予以否认。

泛民派也并非赢家。22号,身为议会中温和反对派“最后一人”的汤家骅,发表了题为《致各公民党兄弟姊妹书》的公开声明,黯然退出曾参与创立的公民党。

回看历史,香港政改方案在投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不可能通过的命运。

“好打得”的林太都累了

立法会政改方案的议员发言环节,政务司长林郑月娥总结发言时表示,对政改方案即将被否決,感到痛心和失望。她还被记者拍到,在笔记上写了“太上心,要保重身体”的字句,她说是想提醒自己,虽然政改表决结果或者未能尽如人意,但仍无愧于心。

林太自殖民地时期就担任高级公务员,为人斯文有教养,行事风格一向以“好打得”(很能打)著称。在香港政坛人望颇高。这一番表态,相信也是真情流露,确实是身心俱疲。

心累情有可原,议会政治毕竟是泛民主派的强项,还有媒体推波助澜。“长毛”梁国雄在投票之前放出消息,指有人找他买票,但具体金额是他编造的。这一有违道德,毫无底线的政治丑剧,不但被媒体“从轻发落”成了“虚构”,而且还起到了阻吓作用——呐,已经说了有人出钱,没有证据,但是有人说肯定是真的啦,这个节骨眼再“转鈦”(转方向盘),肯定是收了钱无疑。

退出公民党的汤家骅,则一直主张与中央建立更为良性的关系,他的纠结代表了泛民主派中理性务实者的思考。

但是在其他泛民人士看来,方案本身“民主”与否已经不重要。只要仔细研究过方案的人就会明白,政改方案除了进一步限制大党外,更重要的是特首选举办法通过后,立法会将会依照特首选举办法进行直选,取消功能组别,所有的议员都将面对更为直接的选票压力。所以泛民“无论如何都反对”,说白了,还是利益使然。

谁才对香港有真爱

真正关心香港的,恰恰是中央政府。好比最不希望病人出事的,就是马上要替病人做手术的那位医生。最不希望香港出问题的,当然也是中央政府。

香港一直是政治的试验田,同时由于体制特殊,被外界看成是中共施政的示范板块。对于北京来说,推进香港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一是要解决回归之后的遗留问题,前一段香港大球场的嘘声就是警钟;第二要解决2047年之后的平稳过渡,这次政改20多个月的各种风波,已经证明了香港内部的波谲云诡;第三还要让香港和内地能够互通有无,维护香港的正常发展,同时让内地城市能够尽快崛起。这三个任务哪个都不轻松,但都是不完成不行。

相反,立法会议员不管哪一派,都未必真有多少动力。他们在香港的社会生态中天然具有左右政府的筹码,甚至自己觉得有与中央在根本原则上讨价还价的资本。毕竟破比立容易得多,否决比提案要简单得多。甚至否决就是有些议员追求的终极目标。至于否决后,香港往何处去,他们拿不出方案。

保住否决权,议员就保住了金饭碗和护身符。一旦政改方案通过,一方面泛民因为阻截不力,要面对选民的问责,另一方面新的选举办法向小党派倾斜,泛民很难翻身。

而对建制派来说,政改通过与否只是得利大与小的问题,而不是有与无的问题。更何况近年来建制派内部也暗流汹涌,如今一场被许多人质疑为“双簧”的表决将政改推后,建制未必就是输家。只不过这次暴露出不少内部问题,很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变动。

 

这个表格还只是薪金(酬金)部分,其他的福利和隐性收入尚未悉数列出

只破不立的香港议会政治

香港立法会议员待遇优厚,而且立法权独立于行政系统,甚至凌驾于行政系统之上,理应仗义执言,之所以如此爱惜羽毛,也和香港的话语生态有关。

香港社会中,有不少人将自身的繁荣和秩序归功于英治时期的体制优势,内地逃港一代又放大了一些历史错误。对于民意最为活跃的香港年轻一辈而言,对于内地的认知大多数来源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和泛民团体的激进观点,使逢共必反演变成了逢内地必反,甚至逐渐演变成逢中必反。加上教育落差、财富落差所带来的对比,以及内地人对香港中下阶层带来的冲击,香港年轻人在中国崛起的过程当中,尝到的更多是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的酸楚,压力自然被宣泄到了内地相关的议题上。

中共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内增进了经济秩序的繁荣,对外进一步维护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对民族主义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固然仍需要深化改革,但任何人只要公正客观,都很难对中共取得的治理成就视而不见。

然而,香港最终通过非正规渠道表现出来的,绝大部分就是以年轻人为主的所谓“街头民主”。只有在“占中”发展到极致时,才终于激起“沉默者”反击,我们才见到建制派民众大规模上街签名、游行。

通过正规渠道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议员的意见。但今天的立法会中,相当一部分议员,一方面受制于年轻人所主导的话语潮流,迎合对方;另一方面,对年轻人实际的难处漠不关心。归根结底,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政治利益。

这些因素经过发酵,造成了香港今天的现状。议员只破不立,年轻人为反而反,机场跑道、港珠澳大桥等民生项目都因为议会政治而成本飙升却无人过问,香港的种种怪相,即使政改通过,也无法迅速解决。议员们怎么投票,外界怎么解读,最后的结果都还是各说各话,各投各票,那再怎么关注政改,又有什么用呢?

香港能否找到更好的未来,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港人中的有识之士与中央共同努力。现在各方所纠结缠斗的政改,终究只是开头的一小步。

个人简介
2011年12月28日凤凰卫视直播金正日遗体告别仪式同声翻译,2013年7月27日凤凰卫视直播朝鲜纪念停战60周年大阅兵同声翻译。常洛闻2009年10月获第四届“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北京预选赛优秀奖。凤凰卫视记者
每日关注 更多
常洛闻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