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权变”与“规则”

赵峰 原创 | 2015-06-27 09:06 | 收藏 | 投票

 再说“权变”与“规则”

 

2015616日上午一二节,六二零四。

今天是第四小组讲习“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比较好讲也比较荣讲得好的。一是弗里德曼的理论表达比较清晰,而且各个理论之间有着清楚的逻辑联系;二是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也比较清楚明白,是其基本理论的逻辑结果,而且其实施有着或好或坏的明显的痕迹;三是大家对弗里德曼有所了解,但还不甚系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最后,就现代货币主义的创立者及旗手弥尔顿·弗里德曼而言,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有着一定传奇性质,具有巨大的蛊惑力量。以前课堂的学习分组,这一小组经常分配到比较精干的力量,这部分内容也一直讲得比较精彩。我想起来早些年讲过这部分内容的学生,至今印象深刻。

之前我表扬过这个小组的准备工作。说实在话,学数学的学生似乎思维弹性有所不足。对老师提出的一些要求,往往是不领会实质而简单地从表面上把握。比如是说,当老师说每一个学派都可以简单地从背景和渊源,理论和政策,影响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处理,就全部做成了三段论。我说的是基本结构,提出这样的建议,是为了保证逻辑和层次。其实大可不必死板地按照这个模式去做。关键是要把一个学派介绍清楚,能够吸引大家,能够给大家以知识或者思想的分享,当然,还要保持逻辑和层次。他们小组在这方面就表现比较好。形式上没有采取简单的三段论,但内容处理上还是很好地兼顾逻辑和层次。

总的来看讲的还不错。主讲的G同学整个学期上课都思想集中,认真投入。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的解答,还比较能够抓住要点,具备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大概对他们来说这种上讲台的机会有过不少,因此能够表现出比较娴熟而自信的台风。内容不是很熟悉,但基本框架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虽然详略处理上有些欠缺,由此而导致时间控制上有些紧张,但整体把握还是比较成功。尤其是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介绍,从持久性收入来解释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讲到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内容和逻辑的处理都令人满意。大致来讲,每个小组都会有些优点或缺点。但就总体把握来说,这个小组的处理是比较让我满意的。

但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做些解释。比如,G同学讲习中,似乎将芝加哥学派与现代货币主义混淆了,而二者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芝加哥学派是对弗兰克·奈特(18851972)及其芝加哥大学学生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统称。总体而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秉持自由主义,在方法上强调实证分析。奈特的那些卓越的学生,比如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科斯等人,在经济学的不同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独立的学派。比如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斯蒂格勒的规制经济学,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等。这些学派尽管研究的具体领域有所不同,但在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方面,则具有一致性。这样来理解,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可以算成是芝加哥学派的构成之一,但芝加哥学派却不仅仅是现代货币主义。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中,似乎讲到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在于其较短的时滞。这种判断存在问题。政策的时滞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都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方面会有所不同。时滞大致包括决策时滞、实施时滞和效果时滞三个方面。就决策时滞而言,财政政策可能要长于货币政策。这是因为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议会决策,这个过程受到利益集团矛盾的影响。针对税收或者财政投资的决策,可能需要各个集团之间比较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货币政策相对简单,央行在决策过程中有着比较强的主动性,其牵涉的力量也比较简单。实施时滞的差别可能不是很明显,具体的差别可能还取决于不同的具体政策。就效果时滞而言,财政政策则存在明显的优势。因为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直接影响总产出。比如政策投资的增加就直接增加了有效需求,增加了GDP。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它需要通过货币市场才能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时滞可能在618个月之间。至于其中的存款准备金率,其时滞可能达到二十到三十个月之间。由于较长的效果时滞,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也许,扩张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候正是需要对经济进行紧缩处理的时候。当然,在货币主义为自己“唯一重要”的货币政策辩护的时候,会只关注到财政政策的时滞问题,但时滞确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共同面对的。

最后,我还需要强调一下“权变”和“规则”的问题。关于宏观政策实施的法则,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权变”法则。也就是“逆经济风向行事”或者“相机抉择”。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政策指南。当经济运行超出合理区间,呈现出过热或者过冷的格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使其降温或者升温,实施紧缩或者扩张的政策。“权变”法则似乎具有辩证的观念,它将经济的周期运行看成是自然现象,政策的作用在于通过反向操作,将经济波动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这样的需求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周期,而是熨平周期。弗里德曼对“权变”观念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因为经济政策——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具有时滞,“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后果可能不是熨平周期而是强化周期。实际上,在二战之后长期而广泛实施凯恩斯主义干预政策的结果,是使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变形,扩张和紧缩的宏观政策的结果,是通货膨胀与失业在更高水平上结合,这就是“滞涨”问题的出现。而且,人是具有理性预期能力的。当人们认识到扩张或者紧缩的政策的反向后果会在将来出现时,人们的合理选择就是对政策不作出积极的回应,这样宏观政策就失效了。既然“权变”法则的相机抉择存在不确定的后果,还有可能恶化经济前景,那么合理的选择似乎就是放弃“权变”,不对经济的周期变化作出反应。弗里德曼由此提出“规则”的法则。所谓规则,就是漠视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用一套恒定的法则来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首先弗里德曼将货币政策抬高更高的高度,因为财政政策本身会造成对市场破坏,对自由的贬损,因此能够成为长期政策支柱的,只能是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弗里德曼主张,应该放弃对利息率的控制,也应该放弃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若干政策。政府或者央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每年的货币供应制定并实施一个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稳定的增长率。这就是“单一规则”。单一规则意味着对权变的否定,也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干预政策的超越。这种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还没有很好的验证,不过其理论解释是强有力的。

本来还想讲讲《资本主义与自由》,还想讲讲《美国货币史》,时间到了,只能放弃。我对弗里德曼的很多思想并不认同,但我还是佩服他理论的简明,思想的尖锐。我尤其钦佩他不畏强权坚持维护自由市场的精神,他曾经是一位真正的唐吉可德,但他最后还是赢得了世界。我本来还想表达一下对弗里德曼的敬意的,也没有时间了。不过,在我心里,是对弗里德曼的敬意已经表达了。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