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奇迹的实质是什么?

张忠俊 原创 | 2015-07-23 14:51 | 收藏 | 投票
随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辞世,关于新加坡奇迹的讨论热烈起来,笔者不主张叫''新加坡''模式,因为''模式''可以大量复制,而''新加坡奇迹''能否复制,至今还是个疑问.笔者认为叫''新加坡奇迹''较为妥切.
    关于''新加坡奇迹''的讨论,有很多文章,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新加坡奇迹''的不可持续性,笔者认为,''新加坡奇迹''的不可持续性仅是现象,''新加坡奇迹''的实质是什么呢?只有抓住了实质,现象就好理解.
   
    新加坡1959年摆脱英国直属殖民地身份成立自治邦,时年35岁的李光耀上台执政,1965年新加坡建国,李光耀接着当了25年总理,直至1990年改任国务资政,然后当内阁资政,整整“资政”20年,直到2011年他一手缔造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空前受挫,他才退出内阁,
    31年总理,20年资政。其间,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领头羊,“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显示,1960年新加坡人均GDP为428美元,1989年便已突破1万美元,2014年达到5.6万美元,超过美国和加拿大排名世界第八。另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新加坡位居第二。而在透明国际反腐榜上,新加坡的廉洁指数多年来稳居世界前十。今年1月出炉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新加坡连续16年全球第一。笔者认为,''新加坡奇迹''具有以下特征.
   
一,奉行实用主义,实现亚洲价值观.
   
    李光耀信奉实用主义,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要民主,但我们要适合新加坡、对新加坡有利的民主。”
    李光耀坦言“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他的试金石是:“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个理论最终还是要放到生活中去检验,也就是要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什么,要看能够给一个社会中的人民带来什么。”……【注①】 
【注①】见《李光耀的“真知灼见”启迪世界》
    李光耀批评:“美国的过度民主走向极端,桎梏了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能力。”
    李光耀说:“当你实行大众民主时,要赢得选票,就不得不许诺给选民更多的好处。而且,如果你想在下一届选举中打败对手,承诺的好处比以前要更多。因此,这就类似于拍卖过程中的不断加价,而这样做的代价、债务却留给下一代人,让他们承担。如果总统给他的人民开出的是一剂苦药,那么他就不会再次当选了。”
    他劝西方不要太高傲,告诫说:“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
    李光耀说:“法治原则讲人身保护、自由权、结社权、言论权、集会权与和平示威权,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这些权利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盲目行使这些权利,有可能毁掉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一套法律体系面临的严格检验不在于其理念多么伟大、多么高尚,而在于它实际上能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秩序、有正义。”
    李光耀对邓小平讲过:“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不识字,很贫穷,而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补充道:“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英国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么儒家文化。
    现在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就是新加坡提出的“亚洲价值”。
    它说是五大价值:第一个社会国家比个人重要;第二国之本在家;第三国家要尊重个人;第四和谐比冲突更有利于维持秩序;第五宗教间应该互补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包含的,不仅是传统的东亚的价值,也有百年来吸收西方文明所发生的新价值,如国家要尊重个人.
   
二,在方法上,运用变化中的中庸之道,   
    李光耀说:“我不希望新加坡人效仿某些美国人心安理得地依赖救济过日子,而是希望他们学习美国的自强文化。”他开出的药方是:“一个社会若要成功,必须在扶持先进与鼓励后进之间实现平衡。同一个社会中的人必须既合作又竞争。”他既反对“共产主义大锅饭”,又反对“赢者通吃”。他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黄金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动。”
    李光耀所使用的方法,与笔者创立的哲学三元方法论是相同的.
 
三,无独立意识形态.
 
四,民族问题成功.[组屋制度]
    新加坡没有少数民族政策,或者说,没有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但具体制度设计中,严格防止单一种族的聚居,比如政府建设的“组屋”,各族裔有固定的入住比例,房屋买卖也得受这一比例限制,看似简单,非常奏效。
    仅仅一代人时间,新加坡就凭空塑造并拥有了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团结共识,摆脱了在世界很多地方数百上千年扰攘不休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仅仅一代人时间,多数新加坡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对新加坡公民的全新身份认同,就超越了族裔、血统、宗教与文化归属带来的先天疏离。
 
五,坚持法治,制度先行,非典型体制組合创新,
    新加坡是制度先于发展,从而在亡羊之前提前补好了漏洞,已经有太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表明,经济发展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反而可能推迟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导致发展难以持续。新加坡先行一步、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预防出现不良问题。比如,新加坡各族群和睦相处,是这个移民国度稳定的基础。李光耀不顾强大阻力,力推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除向国际求生存,坚持法治,制度先行,也是重要考量,
    新加坡一直都沿用传统''鞭刑''.
虽然开明推行对外开放,但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塑造同样带有那个时代其他亚洲政治强人共同的特点,即通过威权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是李光耀避免了强人政治的一些顽疾,他小心翼翼对待,避免因管理不当和贪腐糟蹋人民的信任,正因如此造就了打造了日后享誉亚洲的“新加坡奇迹”——经济自由化、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法治社会。
  “他们的体制不清廉,我们要清廉,他们的法治一套糊涂,我们要厉行法治”。李光耀对许多亚洲领袖的贪婪、腐化和堕落深恶痛绝,他们从为同胞争取自由的斗士变成人民财产的掠夺者。
  自执政后的第一天,李光耀政府就确保税收每一分钱怎么花都要有适当交代,到达受益人手上时一块钱照旧是一块钱,特别注意过去被人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的领域。
  中国领导人改革之初说,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 然后共同富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很多这方面说得十分正确的理论,但这些思想理论并没有象李光耀那样转为制度,形成上面说得好,中层基层下面权力横行,无法无天,以至于成为今天大面积贪腐.社会大面积甚至全面溃败的现实.
 
    李光耀还强化了预防、发现和制止枉法行为的手段,例如,1960年修订的法律规定官员若收入与职位不相称,法庭就可以此作为受贿佐证。最令官员胆寒的就是“抓大鱼”的贪污调查局,在总理公署工作的贪污调查局局长有权调查所有官员和部长,上世纪60到80年代,先后有几位部长涉贪被查,他们的下场多很凄惨,谋生无门,曾经的国家发展部长郑章远甚至因涉贪不愿面对社会的唾弃而引咎自杀。
  在打造新加坡的过程中,“威权法治”让李光耀毁誉参半。“对于很多西方人而言,新加坡只不过是在科技上有成绩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存在鞭刑、不准贩毒、禁止吸毒、不许吃口香糖、不能做任何明文禁止事情的国家。”美国著名传记记者汤姆·普雷特在《李光耀对话录》中写道。
  将威权融入法治,就像他的中文和英文名字——李光耀和哈利·李背后所折射的交叉身份认同。李光耀一直被认为是融合东方西方价值观的领导人。
 
    新加坡是较接近于民主社会的“准民主国家”,依据民主社会的主要标准:民主选举、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分权制衡,新加坡都有。
    新加坡主要问题是一党独大,控制选举,在执政党和反对党的竞争选举有欠公平,造成一党长期独霸政坛。执政党压制了不利于变相一党执政的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
    新加坡选举采用“集选区”制。这是一种类似“赢者通吃”的制度,不能真实地反映民意。民主化是世界的趋势,新加坡也不能例外。集选区候选人中有非华裔的名额要求,是一个尊重弱势群体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仍有改革的余地。只要实行多党选举,任何政党都不能保证永远执政。
    笔者借用医学中,非典型性肺炎名词,笔者创造了非典型体制組合创新这个新词,来概括新加坡从各国''拿来''体制加以组合创新的实际.
 
    六,''新加坡奇迹''不可持续,是过渡性质经济发展制度,是准民主制国家,不是一种新社会体制,最后可能过渡至民主体制国家.也可能过渡至专制独裁体制国家,从无独立意识形态这点看,过渡至专制独裁体制国家的可能性较小.这是''新加坡奇迹''的实质.把握了这一实质,就容易理解''新加坡奇迹''表现的现象.
    准民主制国家的体制性质,是适应囯家基础差,生存困难,经济落后,急需发展这一阶段.
 
   七,''新加坡奇迹''是李光耀的成功,并不是新加坡体制的成功.这是由新加坡准民主制国家性质决定的,因为是过渡性质,可以向专制独裁制过渡,也可向民主制过渡,因此,领导人个人素质是关键,新加坡是幸远的,有李光耀这样的強人,能人,贤人,假如不幸遇上个独裁者,阴谋家呢?现代民主制国家独裁者,阴谋家通过正当途径上台机率相当小,因为有分权制衡,司法独立.
 
   八,''新加坡奇迹''使李光耀成为世界级政治家,思想家,除此以外,新加坡几乎无原创性创新和世界级大师出现,这与新加坡经济成就,社会治理成就很不相称.什么原因?笔者认为与新加坡政治及个人自由度不够,准民主制国家性质有很大关系.
 
                                      写于 2015,4,14,
个人简介
民间学者,创作者, 中西哲学,人学,思维方式比较研究者, 哲学三元方法论始人, 多部文学作品创作者 2013年退休教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张忠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