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的资本宿命

吴晓波 原创 | 2015-07-27 23:5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所有中国中产阶层面对着一个资本宿命:你正在步入一个资产大膨胀的新时代,资本泡沫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你必须积极地去拥抱它,同时忍受它带给你的所有不适和痛苦。

 

中国中产阶层的资本宿命

  

  上周五,刘强跳楼身亡的耳语已经传遍金融圈,他是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生于1979年,之前在期货界颇有点名声。

  今年四月,刘强出版一本名为《期货大作手风云录》的自传体小说,书名致敬另一本著名的传记《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后者的传主利弗莫尔是美国20世纪初期最杰出的对冲基金经理,曾在1929年大股灾中,做空获利一亿美元,十多年后,利弗莫尔因交易破产而自杀。今天,刘强与他的偶像以同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在得悉这个消息后,我给黄徽发了一条微信:你认识刘强吗?

  黄徽是蓝狮子的一位作者,我所有关于对冲的知识几乎都来自于他。

  十年前,黄徽在华尔街进入对冲基金行业,在2007年,他参与负责的基金被《彭博市场》列为全球宏观基金前十名,彼时他年方29,可谓少年才俊。2010年,中国开始有了可以作为对冲工具的股指期货——那年因此被称为“对冲元年”,黄徽用生动风趣的笔调写了《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交由蓝狮子出版,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对冲基金的普及读本。

  在本轮股市大潮之前,由于市场波动有限,对冲基金业务并不引人注目。然而,自2014年中期之后,股指猛烈动荡,套利空间陡然放大,各种股指产品集束式出现,再加上场外配资的猖獗,基础于杠杆的对冲基金很快成了市场的宠儿。

  根据有关协会的计算,到今年5月底,全国已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机构为5067家(不含VC、PE),管理基金7487只,其中,以对冲策略为主的基金,约为三分之一,资金管理规模为1.1万亿。A股行情的火爆,带来了对冲基金业绩大幅飙升,规模内生性增长,而业绩的上涨,也带来了老产品的持续认购,总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股灾中,很多在一夜之间清盘出局者,皆使用了高额配资杠杆,或是对冲基金产品的购买者、操盘手,刘强之死,据传便与此有关。

  黄徽在收到我的微信后,很快写了回复:“在最近几天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他,他选择自杀,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利弗莫尔的传奇毕竟发生在近一百年前,与那时相比,投资组合理论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理论都发生了本质性改变,况且,中国市场又是一个非常扭曲的非典型市场,因此,无论在观念层面还是实操层面,投资者都需要有新的清醒认识。”

  

  经历本轮股灾,中国资产市场的基本面发生了几个显著性的变化。

  其一,从产业资本时代进入金融资本时代。

  在过往的三十多年里,先富起来的财富群体大多出现在实体经济及消费服务经济领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通路被政策遏制。自去年三季度之后,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限制的放宽,以及新三板等新兴公开市场的火爆、股权众筹制度的获批,产融通道被突然打开,实体企业的证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直接导致了财富积累模式的革命性迭代。

  其二,从简单泡沫时代进入复杂泡沫时代。

  在过往的很多年里,中产家庭的理财手段非常单一,要么买房,要么炒股,别无他途。然而,今日的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已经变得日渐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及杠杆工具迅速增加,几乎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2014年2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始施行之后,私募基金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这使得私募基金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每日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以日均约20家的速度增长,资产泡沫化的复杂程度非昔日可比。

  其三,“散户主力”与“政府之手”构成最不稳定的常态性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的散户主力特征,迄今未有改变,在美国,股票市场和对冲基金的主要投资人均来自于机构,而国内私募的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个人投资者,整个金融行业的中介佣金高得离谱,充分暴露了这是一个很不有效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政府对股市的强势干预,又构成另一重的风险存在。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博弈及非理性动荡,已经很刺激地上演过了。

  上述所及,便是所有中国中产阶层面对的一个资本宿命:你正在步入一个资产大膨胀的新时代,资本泡沫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你必须积极地去拥抱它,同时忍受它带给你的所有不适和痛苦。

  

  黄徽真是一个认真的人,在接到我的微信后,转头细读了刘强自杀前写的股市反思博文,在给我的回复中,他分析说:

  我看他的股灾总结:第一条,“忽视了技术面的风控提示”;第二条,“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因此我猜测他的问题也是在于,虽然知道风控这些概念,但是对风险的深刻认知不在他的认知模式的核心层。刘强总结的第三条是“独立思考”,这当然是最重要的,不过我怀疑他最终选择自杀,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偶像利弗莫尔当年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模仿和移情,也是悲剧的所在之一。

利弗莫尔和刘强

  学习对风险的敬畏,真是每一个人应当修炼的功课。

  詹姆士·西蒙斯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与陈省身创立了Chern-Simons几何理论,他投资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是对冲基金公司中的另类,其所有交易策略全部来自量化模型,而就是这位数学天才和亿万富翁,却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每天早上去公司,看看今天的运气怎么样。”

  面对不确定性的谦卑,也许才是人性成熟的标志之一。

  与大数学家西蒙斯相比,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当然要率性得多,不过到了晚年,他却说过一句非常理性的话,这位著名的浪荡子说——

  “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会了克制。”

个人简介
“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