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

李光斗 原创 | 2015-09-11 17:46 | 收藏 | 投票

  日前随着长江基建集团以换股方式与电能实业合并,香港大富豪李嘉诚旗下的所有商业帝国长和,长地,长建等十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全部迁出了香港,这是继撤资大陆后,李超人又一重大商业影响的惊人之举;而就在去年,李嘉诚还拍着胸脯说“自己爱港爱国,永不迁册”。

  李嘉诚撤资一方面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大量抛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另一方面,趁欧债危机抄底扩张,积极开拓欧洲的基础设施领域,业务涉及燃气、电力、水务、移动通讯、药店连锁、列车制造等方方面面。

  回首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李嘉诚是第一批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港资商人,风头红火一时无二。但近些年风向标大转。2014年以来,李嘉诚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陆续套现,加上今年7月对上海陆家嘴在建综合体世纪汇的转让意向,总计或超千亿;与此对应,李嘉诚下属公司连续三年都没在大陆拍地。其实,抛开外界盛传的政治因素,单就纯粹的商业角度进行考量,有一个关键不容忽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堪忧——李嘉诚在大陆抛售的大多是商业楼盘和相关物业。因为投资周期长,物业开发收益直接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一旦经济有变,物业受冲击首当其冲。近期虽经政策引导,国内房市回稳,但对中国房地产未来的预期已变:过去粗放掠夺式的投机模式已经结束,圈地盖房就能挣大钱的日子到头了。

  从逃难入港到白手创业,伴随上世纪香港经济的腾飞,李嘉诚作为“香港梦”的代表,创造了“超人”神话,很长时间都是被追捧的符号。而这期间的香港,也一直被视作自由市场的典范,无论发展模式还是治理体系都是内地学习的标杆。但随着李嘉诚摇身成为地产大亨,以李氏财团为代表的各大家族开始逐渐垄断港岛的经济民生——富可敌国的大佬,财富流失的中产阶级,出头无望的底层草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深藏在民众心中的积怨终于爆发。

  2013年初,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罢工事件,被认为是抗议的导火索。李嘉诚被塑以剥削资本家甚至“吸血鬼”的形象。人们除了示威还发起“罢买行动”,矛头直指百佳、丰泽、屈臣氏等李氏旗下商业体。面对香港人的寒意,“李超人”对现状处处显出悲观焦虑。谈及彼时正热的“占中”,李嘉诚以“好靓的玻璃”为喻大摇其头——现时撤资似乎成了必然之选。

  在香港,电力、煤气、公交、商超,几乎所有民生都被财阀把控。《李家的城》是一篇流传甚广的香港中学生作文,文中写到:“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创造的……他们付出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此文一出引来众多港人共鸣,“港岛居民就连在家,足不出户都要付钱给李家,灯总要开吧,电费总要给吧,李家的城啊”。

  可以说,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大地产商,由地产垄断推高房价,继而影响其他行业的自由竞争和均衡发展;居高临下的地产大佬再借势控制民生百业,修成旱涝保收的家族财团,这正是港岛社会经济弊病的根源。及至新届政府施政,旨在打破上述困疾,最大限度地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显然与之前的路数相违,“超人”的安全感丢失也自在情理之中。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世时曾为中国经济转型支招,指出仅靠地产支撑会面临危险,关键还是发展品牌经济;提及李嘉诚,遂以不屑的语气反问:“他可有制造一件行销世界的商品?李嘉诚投资地产、港口、电力公司全靠和垄断结盟。弹丸之地新加坡却有虎牌啤酒、星展银行、新加坡航空、悦榕庄酒店……”言外之意这人靠不住。无独有偶,早在2005年,李嘉诚以首善之躯承诺向香港大学捐赠10亿元,校方为表感谢便将校医学院冠名为李嘉诚医学院。不料此事遭杯葛,港大医学院校友联署抗议。

  据统计,2009年香港人均GDP为4.3万美元,大体与瑞士相当;但同期基尼系数却高达0.434,仅次于中非共和国的0.436,2012年更是达到0.537,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香港特区政府2013年9月公布:香港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9.6%。贫富差距过大,仇富自然“势在必行”。《地产霸权》的作者潘慧娴撰文指出:香港整体被垄断财团全方位绑架,平等的机会和竞争仅是纸上谈兵。这种绑架之所以成行,实则与土地垄断密不可分。

  从港英时代到特区时代,港府的土地政策基本上一边倒,只有大财团大地产商才可能拿地、囤地,进而凭借垄断的土地资源大幅抬高房价。长期以来,“积极不干预”的策略使香港的经济活动与土地政策脱钩;土地使用和规划只看眼前利益,地产商在利益最大化的诱导下专攻利润丰厚的零售商贸,缺乏平衡监管,地产霸权比于丛林;租金高昂,恶性循环导致多元发展疲弱……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背离市场经济,香港的经济模式由此朝空心化方向发展。相比内地城市,香港更依赖特殊政策的扶持,甚至只有资金支持才有可能保持繁荣。特别需指出的是,该书作者曾任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德胜私人助理八年之久,后在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及物业估价与收购。作为圈内资深人士,其对行业现状的梳理反思,权威可见一斑。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自传中说道:当既得利益把利己政策与社会体制融为一体,实现转变只有改革或绕过体制,若改革失败则社会衰败。于此,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切实解决中低收入阶层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培养“涓滴效应”应为正途。

个人简介
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光斗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