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死啦”

陈可国 原创 | 2016-10-16 17:17 | 收藏 | 投票

  1975年。

  “蒋介石死了!蒋介石死啦!”我和弟弟在古树湾脚下刀把子五斗田的田沟和它边上的小水坑里摸鱼,放牛的伙伴们从身旁经过时雀跃着告诉了这一消息,比我们大一些的还在调侃:

  “没有打,他就到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蒋介石死于1975年4月5日,我们得知消息这天周围好像是夏末秋初的景象,间隔三个多月;也是的,蒋介石亡命台湾,他的死原本就与我们无关,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是多摸鱼。

  蒋介石这个国民党反动派、这个独夫民贼、这个四大家族的总头子、这个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远在天边,又好像近在咫尺。

  蒋介石太无能了,我三伯的一只耳朵就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土匪砍了留有明显的疤痕,胜利大队三小队卢家岭的乡亲们是有目共睹的。我三爷家卖了一头猪,当晚土匪就来了,“是要钱还是要命?”三爷大约辩称钱已经还账了,土匪就迅猛而又凶狠地把我三伯的耳朵戳了一刀,血淋淋的,无奈之下只好交出全部的十元(大洋好像是这个单位)。2011年我还和三伯母讨论过罪责的归属问题,是由国民党还是蒋介石?

  国民党太无耻了,兵源枯竭居然强征,我们四小队董家湾的恒正哥的爸爸就是被蒋介石的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的,全国解放了,他也没回来,可能是被国民党胁迫到了台湾吧。

  听到蒋介石死了这一消息的一段时间,上学的路上高年级的学生一拨一拨的,好像都有谈论:蒋介石死了,台湾会不会解放,是和平解放还是打过去,如果打的话美帝国主义会不会插手一类的大问题。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台湾在哪个方位,并不懂得解放台湾的真实含义,也不知道打过去是否和电影里渡长江的情形一样,美帝国主义和台湾是什么关系怎么要插手等等。

  大约1978年春五年级下学期,同桌的住在刘店上街头的李德保(又名李德Hong)带了一大撮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钞票给我看,还说国民党的钱真大有一百万的不知道过去能买多少东西,并且给我大约二十几张,这些国民党的钞票是他家整屋修灶的时候从墙缝里掏出来的,有一大包。放学回家了,爸妈姐姐都还没回来,我给奶奶看,奶奶说不得了不得了,私藏国民党的钱怎么得了,直接扔灶里烧了,嘱咐我千万不要和别人说,要保密。

  后来弟弟在三里岗胡家坡上学,陆续买回《金陵春梦》上十本,开始我兴趣极大,关注他的出身、他的学习、他的那种我表达不了的“坏”“痞”等诸多细节,一本读完,急切等待新的,但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越读越感觉书其实不怎么样,这样一个“坏人”“痞子”留学日本,又好像很有报负,还能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做了黄埔军校的校长等等。我记得其中好像披露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白崇禧蒋经国等是点赞的,白崇禧的部队团以上将领人手一本用于实战,蒋介石为此撰写《中国之命运》,当时我的一个关注点是毛主席的著作国民党怎么可以读;还有一个就是蒋介石坚持不懈写日记(1915--1972年不间断),持之以恒做祷告。

  我的大姨爹、二姨爹和我爸都是1949年前读的私塾,我爸在京山念的(时间最短只有三年),大姨爹和老爸在一起有时候也窃议天下大事:蒋介石对孙中山先生是言听计从的,孙先生叮嘱外战守四川内战守台湾他的遵循的。

  大姨爹直到晚年,孙中山的遗嘱(国事篇和家事篇)都能倒背如流,蒋介石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也能说出背景、要旨和背诵一部分,我自愧弗如,我只熟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这次对话和聊天(大约是1999年春)时间比较长,涉及他对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和国民党的褒贬品评,包括他对国民党被打的落花流水老百姓遭难受苦的叙述和感慨,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我现在已经相当相当模糊了。

  大概是1979年,也就是我家拥有收音机的那年,听说恒正哥请人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信希望通过广播的方式寻找在台湾的父亲。那时我调台时也能听到海峡两岸的电台相互播放寻人启示,寻找二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离散的亲人,有几次和恒正哥在一起,我都想问一问他父亲及写信寻父的事,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恒正哥大我约二十岁,侠义豪爽,父亲英年夭亡,他对我们有不少帮助,今年年底回老家我一定要去拜望,当面致谢,也了结当年的疑问。

  嗣后我读了《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也从福建对台广播节目反复收听了这封信(包括解说),知道共产党和国民党、润之先生和中正先生不仅仅是主义党派之争,也是兄弟之论,还有同胞之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大约是1990年,我在随州老一中旁边的博雅书屋买与曾国藩相关的书,版本很多我在挑选,其中一本序言介绍:曾国藩日记(文集)是蒋介石的案头书戎旅生涯随身书,蒋经国曾问蒋介石有什么嘱咐,回答是曾文正公都说了,我还有什么要说的?当即买下了这个版本的《曾国藩文集》。

  2010年到庐山游玩,之前我知道彭德怀、赛珍珠、英式别墅、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等与庐山有关。上得庐山,我们请了一个私人导游,出发前她向我们介绍庐山必游的主要景点提及抗战遗址与28岁的从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的关系时,浓重的宁波味的慷慨激昂的庐山谈话倏然响彻耳边(2014年8月15日我又重听一篇还发到QQ里),我问导游:蒋经国慰问抗战将士的战地、庐山谈话的地点在哪里?回答是慰问地很远很偏今天去不了,谈话地点她也不知道具体详情可能在美庐别墅。第三天上午我们沿着古别墅群独自游览,不经意间走进了庐山图书馆,里面有不少游人,我翻了阅览室的杂志,感觉学术性有点强,藏书间大约因为维修没有进去,这里展示有蒋介石的捐书和庐山谈话的图片,原来著名的庐山谈话就在这里铿锵发表!下午准备下山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回到图书馆寻觅,工作人员替我们收存着,完璧归赵,在此非常感谢你们,庐山图书馆的朋友们!

  

  2013年8月15日我们参观李宗仁白崇禧故居,非常惊讶:一是蒋委员长夫妇竟然来这里看望李宗仁将军的母亲,二是墙上裱有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得选票1000多的报纸(不记得是否是原报),三是白崇禧的家谱表是如此的久远详细完整,非常可惜的是这天我们拍摄的70多张图片不知存放到哪了。

  2016年5月1日参观修文阳明洞,中正先生居然三拜栖霞山,三悟阳明洞,题写“天人合一”,张学良夫妇在这里修习明史三年多,中正先生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吗?可能是的,他是这样评价阳明心学的:

  “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蒋介石:《中国的立国精神》,1932年6月6日),

  在此声明我没有读过原著作,这句是从张学智的文章《蒋介石为何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转述过来的(张学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10月1日我们住在重庆南山区邮电大学旁边的客栈里,准备晚上去一棵树观赏重庆夜景,度娘周边环境,发现蒋介石官邸就在附近决定去看看,我们买票时工作人员提示不到两个小时了,门票和招牌上都写着“重庆抗战遗址纪念馆”而不是地图上的“蒋介石官邸”。参观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多了,大部分是中青年,有的还带着孩子,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研究生模样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份契约、三张中正先生照片和一个小阁楼:

  契约是国民党政府计划在这里建陪都时与资本家黄云阶先生签署的购地文书;

  第一张照片是蒋介石夫妇在防空洞前的合影,这里有中国抗战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幕僚、高级将领正在开作战会,日军轰炸机投下炸弹,他们所表现的静气一定抚慰了当时重庆和抗战将士的惊恐;第二张是蒋介石和高级将领去开会,第三张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率领群僚回到中山陵,这两张表现出来的英气超乎我想象,我们的抗战影视应该表现这种气质这种气概。

  云岫顶层小阁楼,是中正先生每天祷告耶稣的所在。

      他是“总理信徒”,他是基督信徒,他是曾国藩和王阳明的拥趸;他是矛盾的混合体。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死了,至今没有下葬,灵柩浮厝于慈湖。

  灵兮,何时归来溪口?

  魂兮,何时与先人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国视角

  延伸阅读:

  为何,何为?|人有饭,天知否?

  谁之罪?|“莫信他们的!”|参加毛主席追悼会

  我给孩子荐股票

个人简介
政治本科和法学本科毕业; 《可国视角四十年(1975--2015)》
每日关注 更多
陈可国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