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神一样的存在
把她誉为红烛,春蚕,辛劳的蜜蜂,都不为过。她关爱留守儿童视如己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所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册亨县新场小学韦秀仁老师就是这样的“神”。她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温暖着一颗颗留守儿童的心,编织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旋律,照耀着一片片留守的天空。
老师就是妈妈:
走进新场小学,会听到很多亲切并让人心动的声音:“妈妈,陪我玩玩吧。”“妈妈,您真好!”“妈妈,这首诗我怎么就读不出怀恋的味道呢?”“妈妈,我想妈妈了。”、、、、、、那是多么温馨的话语啊!每天下午韦老师都会陪同孩子们在儿童之家一起学习,并有计划地让孩子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电话。孩子们眼眶里都藏不住眼泪,很多时候话都没有说就泣不成声,韦老师静静地为孩子们擦眼泪。胡磊同学的母亲给校长打电话,说:“把孩子送在新场小学她很放心。”韦老师注重孩子们劳逸结合,学习结束后就和孩子们一起打羽毛球、甩呼啦圈、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那些小粉丝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的那份思恋。
幸福就是等待:
一年级有个叫郑周淘的学生,人如其名,是一个十足的淘气鬼,不到一周岁父母就离开他到外地打工,逢年过节也很少回来,他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长大,不幸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住校的陈明山老师有个不爱关门的毛病,应该是相信学生的品质。而郑周淘同学时常到陈老师家串门,趁没人在就会东翻西翻,随手就拿走东西或拿钱的现象。刚开始拿一些小钱:一块的,五元的,十元的,发展到后来就放手大捞,敢拿大钱,一百的。有一天,陈老师无意中打开钱包,发现少了五百元,陈老师惊讶了,是哪个学生胆子竟有如此之大,居然拿走了那么多钱。于是就到学校周围的小卖部去了解情况,原来就是他——调皮的郑周淘。一天拿一百去买东西吃,还叫了一帮小吃客,他就是个“老大”,耀武扬威的在小伙伴中间鹤立鸡群。陈老师就把这件事向他爷爷反映,他爷爷是位退休教师,脾气暴躁。得知这事后,爷爷拉着郑周淘同学随手就用竹条抽在幼小细嫩的孩子身上,伴随的是撕心裂肺的尖叫声。韦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冒着雨,打着伞,马不停蹄地往学生家里赶,当看到孩子身上的淤青,看到无数条深红的竹条印时,韦老师流下了心痛的泪水,语重心长地对孩子的爷爷说:“都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教育好,今后我们都要一起多去关心他、多了解他、多帮助他,好好教育他,慢慢改变他这些不良的坏习惯。”但您教育孩子要有个度,不能抓到什么就往孩子身上招呼,孩子还小要说服教育,不能采取家庭暴力,要相信人性本善,现在他受到了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我们都有责任。韦老师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学校,不知道韦老师施了什么魔法,才一个月,孩子就变了,变得文明有礼,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成了学校的闪闪亮(新场小学把进步大的学生叫做闪闪亮),韦老师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微笑。
展翅高飞,爱成就爱
俗话说: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在韦秀仁老师的感染下,在韦威校长的引领下,自上而下,绝大多数老师都积极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用心教育。在新场小学流传着那么一句口头禅:对得起工资,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更要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多么朴实的语言,就因为朴实才显出伟大。在如此好的环境熏陶下,涌现出一届届品学兼优的孩子,其中像李青、蒙永妹、陈玉霞等等就是佼佼者。在今年的教师节时,黄萍同学用她质朴的语言写了一首暖人心扉的小诗,这是教师付出的最大肯定和回报。
回顾韦老师走过的点滴,只嫌纸太短,无法一一历数,相信在韦秀仁老师人格魅力感染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热心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中,更多的留守儿童能享受到教师无私的爱,让孩子们从缺失的父爱母爱的阴影中走出来,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