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学研究的背景与使命

党双忍 原创 | 2016-11-20 17:40 | 收藏 | 投票

  大秦岭,中国的大秦岭,世界的大秦岭。大秦岭是地球上北纬30°至35°生态最完整、景色最美丽的绿色奇迹。进入21世纪以来,大秦岭与黄河对话、与长江对话、与世界对话,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一部分。在中国国内,悄然兴起了保护大秦岭、修复大秦岭、研究大秦岭、关注大秦岭的一股热潮。这种现象,可以称得上是“秦岭热”。“秦岭热”的兴起,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中国的强势崛起,引来了世界普遍关注的目光。在中国更多了解世界,更深入认识世界的同时,西方世界也急于了解中国,深刻认识中国。当中国睁眼看世界时,觉得世界很新奇。当世界睁眼看中国时,觉得中国不仅很新奇,更很特色。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到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一切,似乎皆是新奇,满是特色,无不令世界刮目相看。在中国地理板块中,大秦岭是最特色的中央板块。在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中,大秦岭是最特色的核心地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如同恢弘史诗一般的大秦岭,引起世界关注是迟了一些,但毕竟还是来了。我们迎来了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资讯采集越来越容易。大秦岭是由若干山脉组成的巨大山系,认清大秦岭的全部面目并不容易。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来自大秦岭的自然与人文信息越来越多。通过多元化的分析比较,大秦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地质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大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具有“世界名山”的卓越品质,并表示愿意为此付出不懈努力,以挖掘和展示这种“卓越品质”。有人铿锵置言:中国大秦岭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比肩,三者合称“地球三姐妹”。我个人看来,大秦岭所具有的生态品质与人文优势,无可匹敌,举世无双。

  再次,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唤醒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经济快速发展中受益,且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开始了生态自觉、环境自省的新进程。这时,人们“新奇”的发现,大秦岭是中国中央的森林宝岛,生态环境优美之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高调宣称:大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特别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强化汉江水源区污染治理,原本就优良的“一江清水”,更上一层楼,转身升级为世人垂爱的“琼浆玉液”。因在缓解中国华北、京津水危机上的非凡意义,大秦岭引来无数世人关注的目光。

  顺应时代的需要,关于大秦岭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旅游观光……的学问——秦岭学,应运而生。秦岭学不是关于某种单一领域的学问,而是多领域交叉覆盖的多科综合学问,也是复杂学问。因此,秦岭学属于“杂学”。讲得雅气一些,秦岭学是“综合性学科”。作为“杂学”或者“综合性学科”,秦岭学就像是一项浩繁的“大秦岭学术工程”,它肩负着多重神圣的使命。

  (一)以打造“世界名山”为己任。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分别处在欧亚大陆中央山脉的东西两端,也可以说大秦岭是“东方的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西方的大秦岭”。然而,大秦岭似乎并没有与阿尔卑斯山等量齐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即就是在国内,大秦岭也没能享有“中华名山”本该的名分。分开来看,在大秦岭中的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麦积山、武当山、神农架、九寨沟……皆具有重要国际知名度。而一合起来,当把大秦岭作为一个整体时,却鲜为世人知。因此,大秦岭研究,就是要改变“化整为零”,“山头林立”,“分散出击”的局面,要收缩五指,握紧拳头,集中优势,向世人全方位呈现一个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内涵丰富厚重的大秦岭。

  (二)以打造“中央山脉”为己任。大秦岭的“头”在青藏高原上,隔黄河与昆仑山、祁连山守望。中国昆仑山,有“万山之祖”的称谓,也被奉为“天下第一神山”。昆仑山与大秦岭“一脉相承”,东西驰骋4100余公里。因此,可以说大秦岭是“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昆仑山是“走进青藏高原的大秦岭”。昆仑山发源于欧亚大陆山结——帕米尔高原,一路向东奔腾,及至大秦岭,已是中国版图内陆腹地,也是地理上的中央地带,所以大秦岭被称为中国“中央山脉”。秦,最初用于称呼秦人、秦地、秦国……在汉代,出现了“秦岭”一词。时至唐代,秦岭被广泛使用起来。最初的“秦岭”,原本指代渭河以南的山岭,并无确切的山域范围。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秦岭一线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至20世纪,人们确认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气候分界线、南北的方分界线。由此,秦岭所指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便有了东秦岭、西秦岭之说。随着认识日益深化,人们发现巴山、岷山是大秦岭的另一半,可以将其称为“南秦岭”。这样,南北秦岭合璧,才构成完整的中国大秦岭。如此以来,大秦岭就成为中国版图中央山脉的总称。在经历范围扩张之后,大秦岭的山域范围、规模、资源,以及自然与人文特色,需要秦岭学给出科学答案。

  (三)以打造“中国脊梁”为己任。中国文化,也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最早的“中国”一词,本义是天下共主所在之国家,也即“中央之国”,“天子之国”。渭河中下游的“宗周”,洛河中下游的“成周”,皆是“周天子”所在之国,因而也是可称为“中国”的地方。西岳华山是大秦岭“第一名山”。华山是渭河与洛河的分水岭,是长安、洛阳两大古都的支点,也是处在两个称之“中国”之间的地理中心。早先,华夏族以华山为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渭河、洛河中下游地区。后来,华夏族就像是茂盛的树木,开枝散叶,繁花似锦满神州。所以,华山之“华”,即是华夏之“华”,中华之“华”。进入20世纪,“汉”替代“华夏”,并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称谓。由汉族,到汉字、汉语、汉服、汉文化……皆来自汉朝。汉朝的得名,源于刘邦受封汉中王。而汉中的得名,又源于汉水、汉江。也就是说,以“汉”名之,皆源于汉水、汉江。汉水是流淌在大秦岭腹心的“琼浆玉液”,汉江是大秦岭孕育的“第一大河”。以中国文化、中华文化、华夏文化、汉文化而论,大秦岭无疑是“中华龙脉”所在,也是“中华脊梁”所在。创建秦岭学,就是要不断夯实和提升大秦岭作为文化上中华龙脉、中国脊梁的卓越地位。

  (四)以打造“森林宝岛”为己任。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文明大幕开启之前,中华大地曾分布着广袤的森林。此时,中华大地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由森林覆盖着的陆地,也即中华“森林大陆”。在悠悠5000年的中华文明进程过后,中华“森林大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存在的“森林岛屿”。“森林大陆”演变为“森林岛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城镇,来自厂矿,来自农田,也来自因此而导致的荒芜土地。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有“地球之肺”的称谓。如今,这“地球之肺”已被宰割了一大半,留下来的是集中在山地的林木,被称为“山林”、“山野”的“森林岛屿”。正是这为数不多的“森林岛屿”,尽皆“玉树仙草”,成为维系中华大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绿宝石”和“压舱石”。反复阅读审视中国卫星影像图,大家一定会看得出,大秦岭是中国版图的“中央绿心”、“中央绿肺”、“中央森林岛”。详细比较卫星影像图上各个绿色区域的面积大小、颜色深浅,也会发现大秦岭这一区块,面积大、颜色深、多样性富集。这里是中国“完整森林”的中央片区,也是自然精灵——6000多种动植物(占全国75%以上),1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以及“秦岭四宝”的天然庇护所。得益于“完整森林”的生态功能,这里有如同“琼浆玉液”一般的汉江汉水,其水资源总量超过黄河,继而成为拯救华北水危机的“中华至宝”。所以,大秦岭是中国中央森林宝岛,中华大地上的绿色脊梁、生态脊梁。在一定意义上说,大秦岭就是上帝为中华民族刻意建造的“诺亚方舟”。搞清大秦岭“森林宝岛”上的资源家底,为保护、修复和提升其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也是秦岭学的重要担当。

  (五)以打造“中华父亲山”为己任。山、河是大地的骨架和血脉。人们常以“山河”或“河山”指代“大地”。中华大地,也即是中华山河、中华河山。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庄子就在《庄子·达生》中指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既然是“万物之父母”,当然也是“人类的父母”。然而,母亲河的说法,只是晚近的事情。父亲山的说法,则出现的更晚。将母亲河与父亲山相提并论,这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生态伦理的亮丽篇章。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一个国家拥有两条世界顶级大河,这无疑是得到了上天的特别垂爱与眷顾。我们认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奇妙的是,这两大母亲河就像是“孪生姐妹”,她们一同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翩翩起舞,蜿蜒逶迤,东行入海。更加妙不可言是,大秦岭正好处在两大母亲河之间。如果说“一分为二”,即大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如果说“合二为一”,即大秦岭将两大流域、两大母亲河链接为一个整体。大秦岭与黄河、长江一起,构成了“一山两河”地带。也可以分开来说,中华文明是“两河文明”:黄河与长江。中华文明是“一山文明”:大秦岭。“一山两河”是中华地理的主干,也是中华文明的主干。大秦岭孕育了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也孕育了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以及淮河、洛河、嘉陵江、岷江、大夏河、洮河……慈润了河渭文化(长安)、河洛文化(洛阳)、淮河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羌藏文化……无论是在自然生态上,还是在历史文化上,大秦岭皆称得上“中华父亲山”。自从喊出大秦岭——中华父亲山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自降一辈”,尊大秦岭为“长辈”。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我们也就有了“孝敬大秦岭”的伦理义务。与大秦岭——中华父亲山相链接,建构中国特色生态伦理,秦岭学责无旁贷。

  (六)以打造“中国上林苑”为己任。大秦岭之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同样,大秦岭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大秦岭是中国“森林宝岛”,也是中国“中央花园”,中国“中央公园”。大秦岭满山美景,森林美景、草原美景、湿地美景、地质美景,以及人文美景,美不胜收。因是从平原升起的高山,完美展示植被垂直分布景观,被誉为大自然的博物馆、教科书。大秦岭是“野性天堂”,充满野性魅力。因野性精灵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华南虎……大秦岭引起世界瞩目。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汉库、丹库水面辽阔如同海域,湖光山影,风华盖世。黄龙、九寨沟则是人间瑶池,梦幻水晶,童话世界。太白山拔仙绝顶,云雾缭绕,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飘然欲仙。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雪宝顶,俨然一个雪域世界。“太白积雪六月天”自古就是关中胜景。夏日的甘南草原、若尔盖、黄河第一湾,一望无际,辽阔壮丽,诗情画意。西岳华山、中岳嵩山的地质奇观不必言说。终南山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其翠华山山崩地貌景观,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黎平地质公园内“中华龙山”,堪称稀世珍宝,中华一绝。大巴山“天坑地缝”,神秘莫测,令人心灵震撼,无不称奇。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即是大秦岭造化的中国著名峡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人以无所而不往的勇气,在大秦岭之中修筑了古代道路系统,被赞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发达的古代交通系统是大秦岭东西南北的链接线,也是保证国家统一的生命线。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是穿越大秦岭的“主干线”,而古栈道已成为秘藏于深山的“风景线”。如果说南秦岭彰显了大秦岭的自然之美,北秦岭则突出表达了大秦岭的人文之美。嵩山、龙门山、白马寺、华山、骊山、秦兵马俑、终南山、楼观台、太白山、麦积山……自然与人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串珠状景观带。将大秦岭打造成中华民族的“中央花园”、“中央公园”,当代的“中国上林苑”,自然是秦岭学必不可少的章节。

  (七)以打造“共治机制”为己任。在自然地理上,大秦岭连接着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横断山脉。中国有七大流域,大秦岭连接着三大流域:黄河、长江、淮河。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大秦岭连接着其中四洲:雍州、豫州、梁州、荆州。在行政区域上,大秦岭连接着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分属于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6省1市。也正因为链接极为广泛,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山脉,也是行政区域之间的边缘地带。大秦岭本是中华民族的“中央花园”,当代“中国上林苑”,不经意间沦为相邻省市的“后花园”。青海称海东南,甘肃称甘南、陇南,陕西称陕南,河南称豫西南,湖北称鄂西北,重庆称渝北,四川称川西北。因为分属于6省1市,且皆是边缘地带,大秦岭“治理难题”不可避免。如何突破“治理难题”,秦岭学义不容辞。要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大秦岭发展共识,塑造大秦岭发展愿景;开创大秦岭共治机制,建立跨省市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制度,协同推进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水资源保护;开创分省市共享、联省市共治局面,整合大秦岭发展力量。

  大秦岭是中国岭。大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生态与文化根脉,也是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无上荣耀。“用之不觉,失之难续”。为独具魅力,独领风骚,独一无二,至尊至宝的中国大秦岭著书立说,这是21世界中国生态与人文学者重要的历史担当,即使用尽洪荒之力,也在所不惜!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