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

陆铭 原创 | 2016-11-23 16:2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曾经我还不知,与我相似的人有千千万万我们沿着铁轨奔跑

  进入一个个名叫城市的地方

  出卖青春,出卖劳动力

  卖来卖去,最后发现身上仅剩一声咳嗽

  一根没人要的骨头

  ——许立志《失眠》

  许立志这个名字很普通,他注定会被忘记,而他也注定会被一些人发现,这其中包括我。

  许立志是一位农民工,一位富士康的员工。他写诗,可惜的是,一位有才华的年轻诗人,被冠以“打工诗人”的时候,却在这个时代找不到出路。最终,他跳楼自尽,终结了他24岁的青春年华。

  在短短两年的创作生涯里,许立志的诗记载了中国一个庞大的人群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困境。他的诗使得当代无数自诩为诗人的无病呻吟显得苍白无力。他的《失眠》这首诗正好契合了我的一项研究,在那项研究里,我想告诉读者,中国的农民工进城工作时比留在家乡的老乡和城市居民更健康,而他们在城市干的活更脏、更危险、更辛苦,在他们贡献了青春和健康之后,相当多的人回到了农村。换句话来说,大量农民工在城市里留下青春和健康,带走了自己。

  农民工留下青春和健康,带走自己

  劳动力流动的第一动力总是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就业,但这是相对于他们在农村的收入和工作的。由于技能相对较低,也缺乏在城市里的关系网络,进城之后,农民工从事的往往是那些更脏、更辛苦、更危险的工作。这个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在国际上,跨国的国际移民也一样是从事相对来说“3D”的工作。这里的“3D”不是立体的意思,而是不那么浪漫的肮脏、辛苦和危险的英文词(dirty, demanding和dangerous)的简称,在有些研究文献中,demanding也可能被另外两个D打头的词代替,有时是degrading(低下的),有时是difficult(困难)。

  为了能够有能力从事这五个D打头的词刻画的工作,一般来说,不管是国际移民,还是国内移民,总是比目的地的居民平均来说更为健康。我们利用中国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分析显示 ,在中国,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平均来说比城市居民更健康,也比他们留在家乡的同乡更健康。在国际移民里面始终有一个现象,叫移民的“健康耗损”效应,也就是说,由于移民所从事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面对更恶劣甚至危险的工作环境,从而带来对于健康的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的健康耗损比本地的原住民更为严重,于是他们起初的健康优势也就逐渐消失。

  我和我的学生周小刚研究了中国移民的健康耗损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非常有趣,请原谅我使用研究者的口头禅——“有趣”,事实上,这个“有趣”仅仅意味着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事实,但这些事实并不“好玩”,相反却有些沉重。我们做的工作的第一步是将那些仍然在城市里呆着的移民与本地居民进行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长期呆在城市的居民出现了更严重的健康耗损。那么,难道这真的表明中国的国内移民的确没有受到更为严重的健康耗损吗?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中国出现的现象就真是与众不同,而且是伟大成就了。

  研究者如果在这里止步,那就太天真了。事实的情况是,在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中,2013年有56.8%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1]]而这些行业都是符合上述五个D的重体力活,对于农民工的健康耗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农民工在城市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与率仅分别为28.5%和17.6%。健康保障较差的另一个结果是,不少农民工生病了之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早在2005年底,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的一次为农民工免费体检的爱心活动就发现,40%左右的农民工带病上岗。我们没有查阅到更新的数据,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与率低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量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在身体健康出问题的时候回到了他们的老家,而一直留在城市里的则是相对比较健康的人群。正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性”效应,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那种情况,似乎留在城里的年龄大的农民工并没有表现出更严重的健康耗损效应。换句话说,这种表面上的与众不同的“成就”,其实只是一个童话,它的现实版本是,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消耗了他们的青春和健康,而在他们进入中年以后,却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存在着某种筛选,相对健康的留下了,而不健康的负担却抛还给了农村。

  导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健康变差后更容易返乡的影响因素较多,劳动保护不健全是其中之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非常低,2013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例为41.3%。[[2]]另外再以建筑工人为例,2011年清华大学等高校组织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计划”调研结果表明,高达75.6%的建筑工人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亦有65.6%的人员自己并不拥有劳动合同文本。在劳动合同保护缺失的情况下,显然健康较差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更容易因难以继续在城市工作而返乡。

  新农合异地就医报销难是健康较差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更容易返乡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拥有的医疗保险大多为新农合保险,而新农合为县级统筹。在新农合实施之后的几年间,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而言,并不能实现跨县异地就医实时结报。在这种情况下,参保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如需在外县务工地就医,他需要先回户籍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然后在外县务工地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最后才能回户籍地报销。至2013年底,虽然全国多数省份已经实现了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实时结报,但是仍必须办理转诊手续。转诊手续及垫付医疗费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异地就医的麻烦,对于健康较差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而言,选择返乡治病显然更为合理。另外,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目前还不能实时结报。

  农民工将青春贡献给了城市,拿去的是时不时被拖欠的工资,其中一部分人带着不健康的身体回到了故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在城市社会中的身份歧视。

  周小刚、陆铭,2016,《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经济学报》,第3卷,第3期,79-98。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作为咨询专家受聘于世界银行,作为研究员兼职于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