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3):武器怎么样?

赵峰 原创 | 2016-11-03 06:49 | 收藏 | 投票

 

不堪回首(3:

 

武器怎么样?

 

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曾经闭关锁国,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开国,进入近代化进程。中国有洋务运动,而日本有明治维新。日本的军事近代化是全方位的,包括兵制、训练、战法、后勤、武器等等;而中国更加注重先进武器的引进。就武器引进而言,日本人更加注重的是引进—仿制—创造,而财大气粗的中国则只注重购买。这种差别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造成更多更严重的后果,但这种渊源于国民性的弊端是谁也奈何不了的。更何况还是在那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

仅就武器装备而言,甲午战争之前,两国差距不会很大。应该说原先日本是落后于中国的,后来才慢慢赶上——赶上的时机很重要。甲午之前几年,中国舰队曾经访问日本,那时的中国海军是名副其实的亚洲老大。中国军舰的出访,有耀武扬威的性质。似乎真的达到了耀武扬威的目的,中国现代化的巨型战舰,震惊了日本人,也警醒了日本人。自那以后,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开始了扩张海军的进程。那时候,西方国家的大型造船厂,成为清日两国海军扩军备战的武器库。清日两国的战舰,同时在欧洲国家的甚至同一个造船厂建造。中国一直保持着领先,一直到甲午之前两年。因为慈禧要盖园子,海军军费被挪用,中国进口战舰速度放慢下来。就在那个时候,日本海军迎头赶上,他们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火力最强的战舰。甲午海战发生时,中国海军就整体实力而言远远超越日本。但与日军对峙和作战的仅仅是北洋水师。其他几只舰队则将自己置身事外。事后来看,以北洋水师的实力同日本联合舰队对抗,确实在战力上略处劣势。从航行速度、舰炮威力等方面看,日本舰队已经实力大增,而北洋舰队似乎还不自觉。不过,这种实力的差别绝不可能反应为最后战果差距那样的巨大。北洋舰队半数被击沉或自沉,其他严重受损;而日本舰队没有一只沉没,仅有几只严重受损。事后调查研究发现,北洋舰队虽然因为指挥不当、航速较慢、发炮不快等原因,一直比较被动,但炮弹击中日舰的次数也不少。有不少炮弹甚至击中了敌舰的关键部位。甚至有巨型炮弹击穿日军主力舰吉野的船舷进入机器间,可惜没有爆炸。这种情况还发生在日舰浪速等身上。炸弹之所以没有爆炸,是因为爆炸不了,因为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这些灌装砂子的钢铁罐子,是昧良心的军火商制造的假炸弹。要不是因为这些假炸弹,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根本不会被打了个零蛋。战争之前,北洋海军制造装备了大量鱼雷,但整场战争中,没有成功发射一枚;北洋舰队的十几艘鱼雷艇,没有一艘对日舰构成过威胁,或者被炸毁,或者在溃逃中被击沉,或者被俘虏。

甲午战争中清朝海军的失败,有着复杂的原因。实际上,清日海军之间,还是有一争的,而不像陆军那样一边倒,那样一触即溃,一打就败。清国陆军的惨不忍睹的溃败,从武器装备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借口。事实上,即使手持最先进的武器,清军也没有多少使用的机会,因为与日军刚一接触,他们就已经准备逃跑了。海军因为国家重视而装备了现代化武器,陆军的装备事实上也不错。战争之前,清国陆军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列强国家相比,属于中上等水平,与日军相比,也并不落后。清国参战陆军的三分之二,装备了西洋和仿西洋的枪炮,清军的进口连发步枪实际上超越了日军的主要武器村田式单发步枪。清军还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速射炮,这对日军构成了巨大威胁。不过,开战不久,这些先进武器就成为日军的囊中之物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不过这些技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问题,或者人的问题。清朝政府在引进西方先进武器的过程中,各地方各部门总是各自为战,自以为是,缺乏协调,缺乏沟通,完全没有统一筹划。大概因为总有回扣可以拿,总有利益可以占,你有你的路子,我有我的关系;于是进口的武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与武器配备的,应该是特定的弹药,但是,弹药进口也是各自为政,自以为是。“军内配备之马梯尼枪弹丸有四五种规格之多,制造局内尚存二十年前旧弹丸八十万粒,毛瑟枪弹丸六十六万粒,不合膛或失效弹丸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157)各种各样的枪械,各种各样的子弹,一旦不能相配,只能成为废物。不仅是废物,还往往贻误战机。

战争终究是由人来主导的。即使有着先进的武器,也需要有战斗意志的士兵来操持,武器并不会在战争中自动发挥作用。即使在现代化背景之下,人也是战争中的唯一能动因素。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武器固然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但过于迷信武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士兵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在未战之前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甲午值得纪念,但有意义的纪念应该是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更不是一味地以貌似强大来自欺欺人。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